洛阳三日(9):琵琶峰上有白园


 洛阳三日(9):琵琶峰上有白园

2019-3-16

“白园”即白居易的墓园。原先以为白园就在香山寺是隔壁的,其实要走好长一段路。到达白园门口的时候,脚后跟更酸疼了。

看了看门口的导游图,才知道这是个规模挺大的纪念园,不仅有墓园,还有纪念堂,陈列馆,诗廊,碑林,花园,等等。这一圈转下来,会有些吃力,于是心里又打鼓。其实,对于唐朝的三大诗人,我对白居易的印象不是太深,也不是那么向往。李白的狂放,杜甫的忧患,都让我向往;白居易呢?对他的“乐天”,我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实在拿捏不清。李白和杜甫的很多传世名篇都耳熟能详,而对白居易,只是寥寥记得几首。这次洛阳之行,很大程度上是为白居易而来,很大程度上又是感怀于他与元稹的友谊;可这种情感或情绪很微妙,很模糊,我到这里又能寻觅到什么呢?我到这里走上一趟,转上一圈,比之我在书房里点上一支烟冥思片刻,又能多获得什么感悟或收获吗?

随着游人慢慢向山上走去。潺潺的溪水,弯曲的小路,挺拔的翠竹,虬劲的古木,树林深处还不是传来脆滴滴的鸟鸣。来来往往的游人,不时停在水塘边,竹林侧,古木下,或是拍照,或是歇息。更有大声吆喝的男士和女子,将山林的寂静驱散,将林间的鸟鸣掩盖。碰到喧嚣,我总是要快步离开,这样竟走得快起来,很快到了山顶。

山顶有碑廊,都是纪念白居易的诗句和文字。仔细看过来,发现绝大多数是日本书法家的作品。后来知道,日本有专门的白居易研究会,经常组织白居易研究活动,出版相关的著作。白园的重修还得到日本白居易研究会的资助。心里隐隐有些不爽。我知道日本人崇拜大唐文化,崇拜白居易。可白居易毕竟是中国的白居易,白园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什么这里只展现日本人对白居易的纪念,而没有中国人的作品呢?让我心里隐隐作痛的还在于,日本人之所以崇拜大唐,崇拜白居易,那是因为那是一个强大的帝国,那是一个强盛的时代。唐宋之后,中国在日本人心目中可能就不那么值得崇拜了。尽管中国是日本文化上的老师,但这个老师却没有得到这个学生应有的尊重。

距碑廊不远,就是琵琶峰,白居易墓就在那里。围着转了两圈,算是祭拜。周围很多石碑,其中很大部分仍然是日本人立的。墓前一块巨石卧碑,刻有《醉吟先生传》,据说是全国最大的石书。这是现代的作品。墓碑的正面,上书“唐少傅白公墓”六个大字。白居易做过地方官,也在朝廷工作过,“少傅”应该是他干过的最风光的职务了。我斜对着墓碑,坐在前面一块石头,看眼前的风景,想一些无边的事情。在墓碑前端详的年轻人,有的将“少傅”读成“少zhuan,有的读成“少bo”。

我身边一位老头,兴致勃勃背诵起《琵琶行》,他老伴两眼直直地盯着他,满是崇拜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