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源:论父母山
什么是父母山?有歌诀是这么说的:问君何者为父母,穴后巍峨耸一山,前后相生不相克,儿孙赴举不空还。
父母山是近穴之山。父母山一出现,说明马上就要结穴了。在父母山即将结穴的时候,会再起一个小山包,这个小山包明显比父母山小,叫穴星,也有人把它叫做玄武。穴位就在穴星的下面。
一条结穴的龙脉,可把它分成几个部分。它们是祖山、父母山、穴星、穴位。这样划分只是一个样板,实际中并非一定这样。如平洋无少祖,再如穴坐主星。
祖山相对父母山而言,距离穴位就远多了。祖山中的少祖山是近穴祖山。一个穴位的祖山是非常多的,诸如少祖、曾祖、高祖、天祖等。龙脉起始的地方被称为太祖,从太祖开始,辞楼下殿,奔腾磊落,层层剥换,穿帐过峡,所起的高峰都是祖山。在龙脉想要结穴的那一刻,会再起一个大星峰,叫少祖山,是最后一个祖山。在论述祖山的时候,太祖和少祖是两个最重要的祖山。有人将太祖与少祖之间的祖山统称“宗”。家有家谱,穴有穴祖。太祖山是穴位在一定范围内的根,很重要。莫论千里来龙,但看到头融结。少祖山是龙脉到头融结的开始,是将要结穴的征兆,离穴近,很重要。
父母山明显小于少祖山,两者可能直接相连,也可能会间隔几个山峰,当然都低于少祖山。父母山孕育出了穴位,一如人的降生。
父母山发脉处叫“胎”,胎就是开始,是受胎。束气的地方叫“息”,息就是气。穴星是积聚起来的气,好比女人的孕肚,叫“孕”。穴星下的结穴处叫“育”,类似儿女生下后要养育。因此每一个穴位的家谱是祖宗,父母,胎,息,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