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逆周期调节政策初见成效,经济似有企稳回暖之势。在多重政策积极发力以及中美贸易战缓释的背景下,3月制造业PMI超预期反弹1.3个百分点至50.5%,创近6个月以来的新高;季节性因素之外的发电煤耗等高频指标也指向3月经济数据环比回暖。A股在春节之后的表现更是雄冠全球。展望未来,伴随着增值税减税落地、基建补短板等逆周期调控政策相继步入集中发力期,中国经济复苏势头看上去良好。还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复杂环境。考虑到一些结构性问题仍旧存在,中国经济基本面转好的势头尚未完全稳固,仍有四大挑战值得关注:
通胀压力回升制约政策放松
伴随3月以来猪肉价格的回暖、非洲猪瘟加剧供给冲击,猪周期重新启动,加之前期国际油价明显上涨,短期内中国通胀压力再度攀升。历史上几乎每轮猪肉价格的上涨都会带动通胀上行,中国的CPI分项中食品分项波动大于非食品,主导CPI走势;其中猪肉价格很大程度上主导了食品分项的走势,因而也成为影响CPI的重要因素。
在笔者看来,短期内国内通胀或存在上涨压力,特别是在二季度翘尾因素较高的背景下,CPI或将迎来上行态势,个别月份将超过3%。根据笔者的测算,3、4月份CPI同比将回升至2.5-2.6%左右,6月压力更大,可能突破3%。而一旦通胀水平短期内接近或者超过政府的3%既定目标,恐将对货币政策造成制约。
同时,近期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处于对资产价格上涨的担忧,货币政策继续放松的可能性也明显降低。当然,这并非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转向,在经济下滑背景下,整体保持逆周期调控仍是主要基调,只是短期内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会受到限制。
全球经济疲态困扰出口前景
今年出口或将面临全球经济疲软的挑战,对经济增长有所拖累。虽然中美贸易经过九轮谈判已取得诸多重要进展,有望最终达成协定,但去年3月贸易战以来“抢出口”效应的逐渐消退使得中国对美出口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好转。今年前两个月贸易数据已不容乐观,以美元计的出口下降4.6%,,其中,中国对美累计出口暴跌14.1%,成为主要拖累。展望全年,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进入下行通道,外部需求疲软,全年外贸前景仍然忧患重重。
例如,美国经济在经过2018年二季度的美国经济GDP突破4%之后,已经处于下滑通道,经济增速出现逐季放缓态势。2018年四个季度分别增长2.2%,4.2%,3.4%,2.2%。此外,上个月3个月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出现12年来首次倒挂,从历史来看,这个与美国经济衰退紧密联系的指标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令人担忧。好在美联储也已于上个月退出加息周期,同时将2019年的经济增速下调为2.1%,2020年则降为1.9%;而伴随着美国税改的基数效应消失、美国两党政治分裂加大,政府一度长期停摆,预期美国经济将在2019面临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2018年下半年欧洲主要经济体增长大大低于预期,火车头德国经济失速,深陷“黄马甲”危机的法国复苏动力严重不足,意大利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而深陷脱欧困局的英国各项指标也在下滑。欧洲央行已将2019年GDP增速预测由去年12月的1.7%大幅下调至1.1%。此外,欧洲政治风险不容小视,英国脱欧问题的悬而不决、民粹主义在多国蔓延又给欧洲经济再添新变数。欧盟和美国作为中国前两大进口国,经济一旦转弱,将对中国出口构成显著制约。
房地产市场回暖下的政策两难
房地产走势一直是影响中国经济运行的关键。3月在前期抵押贷款利率的下行以及一些行政限制松动的背景下,国内房地产销售数据出现了回暖态势。3月30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大幅反弹至20.4%。在资金面宽松的背景下,2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3%,环比下降0.53%,连续3个月回落。此外,2019年1-2月房屋施工面积去除新开工面积的增速大幅回升至6.8%,这一数据在2016-2018年分别只有1.9%、1.8%和1.7%。
20年来,中国房地产周期与经济周期始终密切相关,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是否是房价新一轮上涨的前夜?展望未来,房地产政策松紧对于经济运行仍然影响显著。在笔者看来,虽然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改善,但主要是前期“一刀切”房地产急刹车调控的边际调整,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同时,政策过于严厉,也打压了部分刚性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因城施策”将是房地产调控的主线。与此同时,"房住不炒"的政策没有改变,为防止货币环境相对宽松背景下的房地产“国家牛市”的覆辙,加快推出房地产长效机制,特别是在大力度减税降费的背景下,适时落地房产税,既有助于缓解短期财政压力加大,也不会增加整体税负提高的质疑,亦是推动财税改革的重要一环,今明两年推出还是大概率事件。
基建稳增长仍需防范债务风险
去年10月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决策层迅速重拾基建对于经济的托底作用,提出“基建补短板”等诸多配套政策措施,截至目前政策发力效果已有所显现。可以观察到,开年以来,基建投资在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投融资等多个方面均呈现出明显提速的态势。截至目前,发改委基建投资审批规模几乎已恢复到2017年同期水平,1、2月累计同比增速则分别达到78.5%、74.5%;地方掀起基建项目开工潮,重点短板领域如交通运输、环保领域投资增长明显;专项债的放量发行、挖掘机和重卡行业产销数据呈现复苏迹象等,均提示基建投资在政策加持下将持续反弹。
在笔者看来,虽然当前基建补短板的力度仍在合理范围之内,但展望全年仍将面临较大的资金来源压力,预算约束之下需要警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卷土重来。尤其金融危机以来,稳增长发力基建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其中,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为发力基建刺激经济,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往往放松导致债务快速扩张,过去几轮稳增长均是如此。本轮财政政策重点发力减税降费,同时兼顾基建补短板,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将会凸显,中国能否走出过去的地方政府债务周期仍有待观察。
综上,笔者认为,近期在内外多重因素转好,政策积极发力已初见成效之时,中国经济已初步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也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基本面转好尚未完全稳固,猪周期启动下的短期通胀压力,全球经济下行中的出口压力,房地产价格重新上涨的担心,以及基建托底经济中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仍然需要关注和警惕。因此,在当下中国经济已走到见底回升之际,未来反弹态势是否稳固,政策选择仍然尤为关键。在笔者看来,夯实经济向好基础,仅依靠短期刺激政策效果有限,未来减税降费落地情况如何、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推动、财税体制改革能否破局,以及新一轮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