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严禁在长江干流岸线5公里内新布局工业园区
据媒体报道,重庆市环保局称,全市加强三峡库区环境安全,助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全市严格沿江生态管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沿江工业管控,重点抓好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工业管控,出台《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细化配套管控措施,严禁在全市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
全市强化环评刚性约束。推进全市化工园区从“3+9”调整为“2+3”,实现化工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推进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联动,试点产业园区统一监测、统一评价,减轻企业负担。规划或建设项目所在区域主要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占标率达到90%~100%的,必须按新增同类污染物的1.5倍进行区域削减。
同时,全市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工作调度督办、水环境质量排名、“河长制”、流域生态补偿等工作机制,提升水环境管理水平。实施“四治一保”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流域综合整治、保障饮水安全。
重庆47个工业园区迈向智慧园区
据记者左希斌报道,近日,重庆市经信委发布消息称,到2020年,全市47个工业园区将形成智慧园区全覆盖。智慧园区平台体系将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成市、园区两级联动的统一管理平台,形成集运行监测、用地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管、协同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体系。
重庆市智慧园区平台体系架构方案中明确,鼓励各园区根据园区管理实际需要,选择消防管理、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监管等方面纳入管理平台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消防管理方面,建设具备火灾初期自动报警功能的智能消防系统,一旦发生火灾,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显示发生火灾的位置或区域代号,并在火灾区域自动喷洒水或灭火剂灭火,开动消防泵和自动排烟装置。
应急指挥方面,实时掌握园区的全局动态,及时准确捕捉事件发生信息,根据应急预案,进行快速便捷的全局调度和指挥。
安全生产监管方面,实时监测园区安全监管台账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安全事故处置等情况,对园区安全生产形势进行分析研判。
市级财政将按照全市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提供资金支持,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园区建设及运营。
重庆47个工业园区将打造成智慧园区
2018年07月13日来源:重庆晚报
记者昨天从市经信委获悉,《重庆市智慧园区建设总体方案》已发布,到2020年底,全市47个工业园区将形成智慧园区全覆盖。届时,全市工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及园区智能化平台体系将建设完备,统一运行监测实现全面覆盖,形成工业园区智能化产业生态,从而提高园区内企业智能化生产水平。
智慧园区是指在各工业园区(含两江新区、各开发区工业集聚区)内,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智慧应用为支撑,全面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的载体和平台,使园区管理服务等更高效便捷。以此提高园区产业聚集能力、可持续创新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及企业竞争力。
市经信委表示,建设智慧园区将是推动全市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自2002年启动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全市现已形成“1+3+7+36”园区体系,47个工业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78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80%,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全市工业发展“主战场”。
全市智慧园区建设将升级工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推动工业园区全光纤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万兆进园区、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协调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向园区延伸,形成工业园区公共区域和办公楼宇4G无缝覆盖和免费WIFI覆盖,并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开展5G网络应用试点。加速建设NB-IoT、eMTC网络,推动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部署,支撑智能制造应用发展。加快工业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动工业园区智能化管理和应用发展。
在构建智慧园区平台体系方面,将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市、园区两级联动的统一管理平台,连通园区内各部门、各企业间的应用服务平台,形成集运行监测、用地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管、协同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体系。
智慧园区建设还包括推进园区产业智能化,将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超算、软件服务、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机器人、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内容等智能产业方向,积极培育发展智能产业,打造特色智能产业集群。鼓励各工业园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推广普及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改造和产品智能化升级,打造以智能化应用为特征的特色产业基地。市经信委称,按照智慧园区试点建设进度安排,目前已面向全市公开征集智慧园区试点园区申报,到明年底将确定3批试点园区,并在2020年底完成全市智慧园区试点项目验收。
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将分年度支持智慧园区建设,根据全市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安排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园区建设及运营,结合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补齐产业生态建设短板的“平台提升计划”,针对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的服务平台,研究制定平台运营补贴政策,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转变。此外,还将创新建设机制,成立智慧园区服务联盟,探索实行特许经营、服务外包、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多种模式,引导鼓励通信运营商、软件开发及服务商、网络内容服务商等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园区建设,形成多元协作、广泛参与的智慧园区推进体系。(都市传媒记者唐中明实习生向津津)
重庆:到2020年47个工业园区将形成智慧园区全覆盖
什么是智慧园区?
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这是指在工业园区内发展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通过整合园区内外资源,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以此提高园区产业聚集能力、可持续创新发展、区域协同发展及企业竞争力。
“建设智慧园区,将是推动全市工业园区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自2002年启动工业园区建设以来,全市现已形成“1+3+7+36”园区体系,47个工业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1.78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80%,工业园区成为全市工业发展“主战场”。
打造智慧园区需做到几点
全市智慧园区建设需做到以下几点:
1、升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推动园区全光纤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实现“万兆进园区、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
协调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向园区延伸,形成园区公共区域和办公楼宇4G无缝覆盖和免费WIFI覆盖。
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开展5G网络应用试点。
2、打造智慧园区平台体系将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建成市、园区两级联动的统一管理平台。
连通园区内各部门、各企业间的应用服务平台,形成集运行监测、用地管理、环境监测、安全监管、协同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园区管理和服务平台体系。
此外,智慧园区建设还包括推进园区产业智能化、培育智慧园区试点示范等内容。
面向全市公开征集智慧园区试点
市经信委负责人称按照智慧园区试点建设进度安排目前已面向全市公开征集智慧园区试点园区申报到明年底将先后确定3批试点园区并在2020年底完成全市智慧园区试点项目验收
在此期间市级财政将按照全市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等提供资金支持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园区建设及运营重庆企业致力于服务重庆企业单位!
集众家之精华,每天推送有价值的文章!
包括企业政策、前沿发展趋势、企业管理知识等。
重庆企业,助力重庆企业发展!
重庆园区成绩单出炉:规上工业总产值近两亿
2017-04-12
作为工业生产的中坚力量之一,工业园区在重庆经济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过去的一年里,重庆工业园区的“成绩”如何?
重庆时报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去年,重庆工业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5万亿元(全口径突破2万亿元),增长10.3%,为重庆工业生产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根据市经信委的统计,2016年工业园区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0亿元,增长15%;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5万亿元(全口径突破2万亿元),增长10.3%;实现规上工业利润1200亿元,增长18%。
“去年园区工业平稳增长。推动园区做好融资等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开工项目尽快竣工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确保园区持续稳定增长。”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保障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经信委人士告诉记者,在去年,重庆不断组织园区持续加大投资力度,高质量建设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基础设施投资首次突破1000亿元,增长15%。据统计,园区新增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新增标准厂房125平方米。
工业竞争激烈,怎样在竞争中脱引而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而重庆就选择了新型化产业这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重庆时报记者了解到,去年,新增两江新区军民结合和永川工业园区装备制造(机器人)两个国家新型化产业示范基地,南岸区电子信息(物联网)、涪陵工业园区(食品)基地顺利通过复核,国家示范基地累计达10个,其所在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园区工业40%,集群发展效应十分明显。组织开展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工作,新增南川紧固件等15个市级特色产业基地,累计达45个。
同时,组织起草《关于推进“万开云”板块特色工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实施意见》,帮助理清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两规”调整,推进“万开云”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督促园区同步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工业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等各类环保设施,开展“三江”沿岸产业布局、环保设施建设与运营、污水和废弃物处理等情况调查,扎实推进园区环保和安全生产工作。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庆将推动园区与中科院所属院所开展合作,梳理全市园区创新需求和中科院各分所产业研发优势,搭建对接交流平台,挖掘合作潜力,构建研发中心、法人化公司、人才技术合作平台等多种合作方式。
同时,进一步厘清全市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和管理范围,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推动相关政策便捷、高效落实。帮助南川、綦江、双桥、黔江、秀山、梁平、石柱、万州、开州、云阳、巫溪等工业园区进一步细化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帮助推进环评、城乡总规修编等工作。
在招商方面,组织专业招商培训,提升园区招商能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扎实推进各园区特别是两生态区、贫困区县特色产业招商。(重庆时报记者林逸飞)
重庆:严禁在长江干流岸线5公里内新布局工业园区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