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听闻摸运和兴趣
喻建国
我国民谚有:“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学习说穿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面对学习对象,看它,听它,闻它,摸它,运它。如果不看,怎么学,千学也都是空学,一看就真的学了,如果不看,就根本没有进学习的门。运就是含练的,运不仅含练,还含用。光看对于学习还不够,真要学到手,就一定得靠运,得靠练,得靠用,真用上了,也就真学到手了。
好学就要广选学习对象,并且对学习对象好好地看,好好地听,好好地闻,好好地摸,好好地运。这最后的运实际上内中包含着看听闻摸,是看听闻摸的综合运作。
汉字的學,上半部分中间的爻是算筹,在古时被用来记数和计算,两边是手,表示手把手传授,中间是一座房子,表示教学和学习的地方,这个地方不用豪华,能免于外界干扰即可,房屋下是子,代表师与生,学不可无师,这里的子即是师,是老子、孔子、庄子、墨子,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的学子。上下结合起来,就表达出了学字的本义:教人算数、习字的校舍。学也就成了获得知识以及效法并钻研知识的运作。
学的扩延:对所有未知对象的认知、效法并钻研的运作。“学而时习之”,学再被扩延:学还得习,把摸和运全部囊刮了进来。现代的学,肯定是对学习对象看听闻摸运的综合运作。
学习需要学习者的动力,因为对学习对象的看听闻摸运样样都需要动力,没有动力看听闻摸运就没有一件事能够办成。兴趣也就是兴致,是人的一种情绪,变现为人对某一存在的喜好和关切。兴致就是个体由爱好而产生的愉快情绪。唐·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地》诗之二有曰:“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也反映了这种情绪:“大觥连饮,兴趣愈高。”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有曰:“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掛角,无迹可求。”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志和》也曰:“自撰渔歌,便復画之,兴趣高远,人不能及。”
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反之动力也会催生兴趣。人们若常常对周围的存在普遍给予关注,也就是对周围的存在常常去多看看多听听多闻闻多摸摸多操运操运,不期就会有对某一存在的兴趣萌生。如若没有兴趣萌生,还可借助挖掘。这很可能是一项主控施加的操作,也就是对某一存在主控施加更为深层次的多看看多听听多闻闻多摸摸多操运操运,兴趣肯定会在这样的操运中汨汨流出。
兴趣有一个特性,会越挖越浓,我国对兴趣特浓现象曾有这样一种说法:走火入魔,就是说,兴趣越挖越浓以后,个体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对某一实体或某一现象或某一过程不断地多看看多听听多闻闻多嚐嚐多摸摸多操运操运。
个体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社会生活允许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中,应该对自己时空中存在的某一实体或某一现象或某一过程充分地产生兴趣,并做出兴趣所触发的行为,这是高尚的行为,这是健康的行为。挖掘兴趣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挖掘兴趣能够产生人生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