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以来,汽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进入高速发展期,从200万辆规模发展到了2915万辆规模。徐长明以2016年数据为例,中国2016年的汽车销量比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的三个国家的销量总和还要大,同时比排名第五名到第二十名国家汽车销量总和还要大。
在世界主要的五个汽车大国中,日本和韩国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市场,日本市场中本土品牌占90%多一点,韩国市场中本土品牌占77%,而德国市场中本土品牌占63.7%。最开放的市场是中国和美国,美国汽车市场中本土品牌占比达35%,而在中国市场中本土品牌占41.6%,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
中国市场对于全球各大汽车跨国公司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2016年,大众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辆,而单就中国市场就贡献400余万辆的销量,另外,通用汽车集团通用中国的销量也占通用全球销量的38.7%。各大跨国公司在中国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变化引起了全球各个国家、各个厂家高度的关注。
中国汽车市场还有一半左右的增长空间,如果按2016年数据测算(2016年2800万辆),还要增加1400万辆,到达4200万辆规模。如果按2017年的量来算,还能增加1300万辆。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汽车保有量现在还比较低,全世界饱和国家汽车保有量均值(除美国之外)600辆,我们现在只有千人131辆,如果按600辆来测算,中国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智能网联发展将会比电动汽车的发展更加快速。另外,随着百公里续航里程的增加,共享汽车发展会非常快,个人预测汽车保有量达到3亿的时候,共享汽车会成为爆发的风口。再者,汽车新零售同样是值得期待的,像特斯拉、蔚来汽车都在走新模式,不用4S店。例如融资销售,现在各种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所以中国汽车产业在新零售、共享模式、新“四化”等方面的机会非常大。
汽车消费者变化尤为值得关注和倾注心力来研究,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消费人群的年轻化多元化。年轻人对智能化汽车、新能源汽车、定制化汽车、共享汽车都比较容易接受,这符合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各个领域的总体趋势。
汽车消费需求降低是个十足的假象。很多人认为,因为高房价掏光了大多数人钱包,高油价也让人望而怯步。再加上近年来经济环境整体的不景气。做工的失业比较多,生意难做,企业也不赚钱,请问,拿什么来买?很多消费者在购车的时候都表示经历都是很不堪的,据说2018年10月份之前的三个月,国内的汽车批发销量相比去年同时段降低了百分之十二。最新统计销量分析报告指出,现在超过三分之一的汽车品牌的汽车销量都处于下滑阶段。
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数据,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年9月份,我国共销售汽车2394062辆,比2017年9月份减少11.63%。其中乘用车销售2060478辆,同比下降12.04%,商用车销售333584,同比下降9%。
事实上,我们都仅仅放眼于当下了,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稍微长远哪怕是一点点,结论就不会下得太早太过于如此武断了。毕竟中国汽车社会尚未形成,千人保有量还么有达到全球的平均数,再者每个家庭也还没有确保拥有一辆车,所以,我可以断言,在未来的5-10年里,汽车市场还将会是上扬了。
当然,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到全球市场更大的宏观视野来看问题,那样我们看到的景象就是另一番天地了。通过全球市场的宏观比较,总体衡量来说,中国销量下滑幅度并不大,在全球债务高企,收紧流动性的大环境下,主要国家的汽车销量均下滑,且幅度都比我们的更大。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除了受到国际环境影响外,更应深刻理解中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发展的特定阶段所决定的市场震荡期事所必然,非如此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中国当前的汽车市场真实情况和明确把握未来市场的大趋势。“危机”从来都是两方面含义,有危必然也有更大的机遇存在于其中,虽然我国汽车销量处在下滑的阶段之中,但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其增长动力并没有失去,如果在此就自己失去了信心与勇气的话,那么就是未临阵就先言败了。可喜可贺的是,我们看到了,那些真正优秀的企业往往能利用行业大势给予的机会,正在乘势而上勇往无前。
经过我个人的总结分析,对于当下和未来的汽车市场的趋势,我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如下:
个人认为导致2018年市场不理想的原因,大体上说有3个因素:一是汽车快速普及,体量大了,发展开始降速;二是宏观经济的L型走势可能在2018年筑底,新常态下消费势必会受到影响;三是前期购置税优惠政策刺激,提前消费导致了后期的消费需求乏力。
当然,从销售数据上看,汽车市场销量早已突破2000万辆大关,保有量超过两亿辆,千人保有量也超过150,当然还略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当前汽车市场处于发展期的后期,也就是产业生命周期S型曲线快速上升的后半段。相比发展期的前期,斜率明显下降,增速放缓,平均增速应该在5-10%左右。
1、在国际货币环境紧缩背景下,国际主要经济体汽车销量均会大幅下滑,我们也不例外,例外的是我们的汽车市场总体动力尚在,总体趋势仍呈增长态势;
2、中国处在经济发展动能切换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以及房地产20年繁荣末端的关键期,居民负债率增加,消费意愿下降致使汽车需求下滑不过是短期震荡,长期看好的正常市场调整的波动周期;
3、高负债区域的汽车销量降幅更大,在渠道下沉之后的市场新的增长点,将会转移到更为下沉的区域和更新型的车辆以及新型商业模式所带动的动力方向,也就是汽车市场将会呈现为双重心转移的态势;
4、金融及实体企业去杠杆背景下,汽车市场将会涌现出更多机会;
5、中国汽车市场不会出台强刺激政策,减税降幅促消费政策可期,企业应抓住结构性调整的大好机遇,做好攻坚转型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机。
当然,还会有人要将中国汽车市场与美国的汽车市场做比较,美国千人保有量超过800,是不是国内还会持续大幅增长?国情不一,如有效国土面积、道路和城市交通规划情况、城乡购买力等都不同。或许,中国汽车市场保有量峰值达不到美国的一半,预计中国成熟期千人保有量约300的时候,就应该处于饱和状态了,以前我曾经写过中国人人都有车的愿望是不可实现的,那不是汽车社会而是灾难。但是,无人驾驶汽车会打破产权的界限的,那会汽车无需拥有,只要实现从A点到B点及舒适乘坐的目的就已然是汽车带给我们最大的功效了。
长期来看,汽车市场消费趋于理性,而且会越来越理性。从消费规律看,一般居民消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猛烈需求,居民追求快速拥有;第二阶段追求优质,消费升级为对品质的苛求;第三阶段追求简约,消费的理性回归到对产品基本功能的重视。每个阶段,需求的不同,对市场增长速度有强烈的影响。猛烈阶段增速高、要求低,优质阶段增速适中、要求多,理性阶段增速低、要求更高。
所以说,对于当前的汽车市场而言,消费升级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驱动需求变得理性,需求增长降速。汽车市场的下滑是合理的、可控的,应该客观对待,当然,对于生产及汽车销售企业来说,应该做好市场驱缓的准备和应对措施。汽车产业需要全面适应汽车市场的个位数增长时代的到来。
我们都知道,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是投资拉动、消费拉动、净出口拉动,当然现在都已经进入到了下行通道而均显颓势。针对于国内车市我一直的预判是3500万的年产销量方才达到其顶峰,而由于前面提到的经济大背景所致,当下车市已然提前进入到了下行通道。当然,国内汽车千人拥有量还没有达到全球平均水平,车市走势我还是非常看好的。那么拉动车市未来的三驾马车将会是:
1、依然是渠道下沉的拥有第一辆车以及汽车电商、置换新车等更加便利的汽车普及化的消费拉动;
2、汽车的网联化智能化无人驾驶化促进汽车消费升级的拉动(我个人观点是:是不是新能源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所谓的新能源弯道超车是脑残逻辑);
3、伴随汽车的智能化与交通智能化所带来的汽车出行更加便利的溢出效益所产生的汽车消费的拉动。
当然,这期间还不能缺少创新商业模式对新市场的刺激作用,辟如,区块链技术及思想的出现和发展为汽车市场服务行业的问题解决同样带来了希望,不少专业人士在过去一年不断尝试通过区块链技术及思想创新商业模式,来高效便捷的解决汽车市场行业的问题,也许汽车区块链创新商业模式真正能给驱缓的汽车市场带来一剂催生其重新焕发生机的兴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