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主旨:本章讲了三个方面,三个大命题。第一,道的属性是灵,处于形而上。用世俗的眼光全然不能明白,因此给世俗之人的印象是:道不存在。因为有欲,而心灵之眼不能看见 。这个欲就是病。有人甚至穷其一生钻研学问,还是一点都不能明白。但是这些人的不明白,不能否定道的客观存在。这些人对道而言,在灵性上是瞎眼的,无知的。他们处在一个必将朽烂的,为罪填充的过度的状态中。却全然处病而不知。
第二,世人都在致命的重病之中,而这个病必将带来死亡。这个病是从始祖亚当夏娃犯罪之后遗传下来的,在娘胎里这病就已经存在了。因为人心不在道中,不能看到这病,故认为自己没有病而拒绝就医。对他们来讲,自己这病,也就是欲或罪,就还带着。病,对应犹太版道德经中的罪,对应老子《道德经》中的欲。
第三,唯道有赦罪的能力和权柄。圣人认识道,也看得到自己的罪与欲。因此圣人求告道,道便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病。所以圣人们就没有罪没有病,也就达到了“常无欲以观其妙”。也就是说无罪无欲,就可以见道,可以见上帝。
解释本章很容易归到“态度”上,其实本章更深一层的意思不是态度,而是视野与能力。毕竟根本看不见道的人,否定道的存在也是可想而知的。但能不能见道,不是人的主观能解决,能决定。而是需要道的光照,道有最终的决定权。上帝把圣殿建在谁的心里,并住在其中,谁就得道。人对圣殿建设毫无能力可言。古代以色列的圣殿建设也是出于道,从设计,选材,施工完成,管理运作等,全是耶和华亲自默示他的仆人而行。
但道爱人是无条件的,道像一个母亲在寻找自己丢失的孩子一样,在寻找你。当你能谦卑下来,打开自己的心门时,道就进来了。
知不知,上;
知道了道的存在,在道面前感受到了道的无穷和大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无知,从慕道,到寻道进道不止。这是正确的,是上策。
这一句是讲被道光照,了解并承认道的存在为前提条件。道是灵,是另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接触之前则全然无知。“知不知”就是对道有所了解。道的无穷,即使是归道所有的圣人,也没有说能全然明白道的。即使是圣人,仍然自己认为对道是无知的。明白一点的反感觉自己渺小与无知。
不知知,病。
如果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道的存在,而仅仅限于有形的世界里,从他眼,耳,脑的能力范围所及,就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那么他将活在这种眼瞎耳聋,道至大却不能知的病态之中。
这个“病”对应于犹太版道德经中的“罪”,处病就是“活在罪中”的意思。自从始祖亚当夏娃犯罪之后,人人身上都带有原罪,即病。这个病的直接影响,就是我们的心里瞎了,对道不能认识,不能看见。
世俗中的人,特别是那些自认为自己有两下子,自觉才高八斗的人,常常自傲,自以为是。认为什么都能弄个水落石出,否则就否定他们的存在。相比较人该知道的东西,他还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常常自以为义,却看不到自己身患绝症活在罪中。但是他们感觉良好,听不进去。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只有认识到自己有罪,恨恶罪,救会求告道,才可以使自己的罪得赦免,病得医治,才能有一个健全的体魄。
第一个“病”可理解为恨恶,悔。第二个“病”是自己的罪,及对道的无知之罪。
本句的意思说,道有医病赦罪的能力。道不仅有这个能力,而且只有道才有这个能力。当耶稣给人医病时说:“你的罪赦了。” 犹太人的拉比生气且讶异:只有上帝才有赦罪的权利,这个人怎么胡说乱讲呢?他们不知道,耶稣与上帝本为一。耶稣又告诉世人:“天上地下,除了我之外,没有赐下别的名,人可以藉着得救。”当我们承认耶稣基督的名,并认罪悔改时,作为道的耶稣,就赦免我们的罪,医治我们的病。这是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完成了这救赎。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身上没有罪,没有病。
因为圣人能认识到身上的罪,恨恶身上的罪,并懂得归向道寻求赦免医治。因而他们的罪得赦免,病得医治,得以健康并脱离罪恶。
总结:道属于灵,世俗的眼光不能见,心不能认知是常态。一旦被道光照,而认识道的存在,并追寻不止,是正确的,是上策。仅仅活在有形的世俗里,自傲自大,却看不见大道,他们便活在病中,并步向死亡。
只有明白世人都处在罪中,病入膏肓,转而寻道就得医治。圣人能看到自己的罪,并能归向道,求医治,因此圣人得以圣洁,病得医治而进入永生。
老师认为:老子《道德经》与犹太版道德经,同出于一。年代虽然不同,但是经意一致。并可以相互解释。但猶太版道德经更为详细完整。一旦道入你心,便可以进入两经。因为经义的预知预见,亘古不变的特性,两经虽相差五百年,但是却是互相印证,没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