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服务新经济的创业者,我有幸见证中国新经济十多年来的腾飞以及新一代企业家的成长。商业成就固然来自企业家的奋斗,更离不开时代造就与公众信任。在收获巨大影响力的同时,新经济企业家必须思考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我常常举十九世纪的实业家、铁路大王利兰 · 斯坦福 (Amasa Leland Stanford) 的例子。今天没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公司叫什么,但全世界都景仰斯坦福大学和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互联网的浪潮和工业革命一样,总会成为历史,这代企业家会留下什么?
个体企业家的力量终究有限。我的想法是:创建一个平台,将中国优秀的新经济企业家聚集起来,共同学习思考,彼此激发。初心是将大家的所学、所思、所得转化为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力,沉淀一些比我们这代人的生命更大、更重的东西。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积极呼应。于是,在2016年10月,三思院正式成立。
三思院采取分享与对话的模式,根据新经济领军者的诉求设定课程内容,不单单讨论他们当下的困惑,也会带他们抵达更前瞻的思考和更深刻的内省。我们希望搭建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思考眼前和未来、身边乃至人类面对的重大问题、机遇和挑战。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我们更期望深思和碰撞之后,形成一个共同行动作为的平台,将新经济企业家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付之于实践,影响并造福更广泛的人群。
为此,我们从未停止关注扶贫帮困、环保、教育等公益慈善领域,希望以创新的方式和现代管理的手段,探索打造出具有集体行动力、系统化思维、大数据驱动、更主动参与、价值赋能五大优势的公益慈善平台。
三思院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商业领袖,但每个学员,无论能量大小,都需要有不亚于商业领袖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感。
有很多人问我,三思院的学员中不乏针锋麦芒般的竞争对手,三思院如何让这些企业家摈弃芥蒂一同学习。
我认为,竞争与合作本就是相辅相成、瞬息万变的常态;市场竞争是为了给用户更好的服务,为了整个社会福祉的优化,这与饮水思源、携手回报社会不仅并行不悖,甚至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体两面。
实践证明,不论是“竞争对手”或是“合作伙伴”,坐在三思院的课堂上就是同学,即便是对某个话题观点迥异,也能坦诚分享、欣赏多元、择善而从、和而不同。这也是三思院独有的气质和价值所在。
今年6月,三思院的创始班学员毕业了,我们也迎来了第二届学员的加入。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期待三思院的同学们学有所获,行有所为,前路遍知己,凝心聚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