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做了一个猎头公司,在广州。
叫我有空过去他公司坐坐,喝喝茶,聊聊天,吹吹水。
我说:“真好!”
他说:“小本生意!小打小闹!”
我说:“现在我一听到,别人说小,微,细,我都觉得是不可想象的强大!微信,微!强的意思!”
他说:“哈哈,你还是老样子,没变!”
其实呢?我是发自内心认为猎头公司的好!
猎头是日不落行业!为什么这样说?
我总结三点:1、长盛不衰;2、收入不错;3、是时间的朋友。
中国这么多行业,有哪一天不需要招人的?但是现在的招人,和过去招人,有一些不一样了。现在不仅是招劳动力,更是招一些高端的人才。
所以人才招聘,是任何时期都需要的,而人才招聘就是猎头公司的一个主要特征。
你要问我,一个公司会不会消亡,我答,会!
但你要问我,猎头会不会消亡,我答,永远不会!
公司的确有可能会消亡,但是猎头永远不会!
为什么这么讲?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公司与行业的兴衰更替周期越来越短,简单的说就是公司和行业越来越短命。原有生态的衰亡,促使人才流出,新诞生的生态,又吸纳这些人才。因此公司有存亡、行业有兴衰,但人才流动却延绵不绝,这便为猎头创造了无限的生存空间。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信任永远无法被取代,是时间的朋友,也是时间不可复制的事情。
要取代猎头首先要取代猎头的核心竞争力。低端猎头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信息和执行力,而中高端猎头,核心竞争力是“长期建立的信任关系”,而是“企业将未来的战略发展托付于人”的信任,是“成功经理人将个人前途托付于人”的信任,这种信任的建立和积累门槛极高,无法被技术替代,也无法用人海战术复制。
朋友说:“其实是这样,我这边有一批精准的客户资源!想和你探讨一下,看怎么运营,变现这些资源!”
我问:“什么资源?”
他说:“我目前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打电话与工程师联系,叫他们将手上的证书挂靠出去!”
我问:“你有这些工程师的资料?”
他说:“是的,而且很精准!”
我问:“哪要来的。”
他说:“这个你就不要问了。”
我说:“有他们的微信号和手机号?”
他说:“还有他们的工程师证书编号。”
我问:“然后呢?”
他说:“打通电话,然后和工程师取得联系,问他们,肯不肯挂靠他们的证书。”
我说:“多少钱挂靠一个证书?”
他说:“不同证书挂靠费用不同,1-4万每年不等!看具体的证书,一级建造师,建筑师,咨询师!”
我问:“有没有计算机软件设计师的需要挂靠,我有一个,我自己的。”
他说:“计算机不要!给排水公用设备师,暖通空调公用设备师,注册结构师,水利水电工程建造师,供配电注册电气师。”
我听了他说完这些术语,闻所未闻,听所未听,这是什么玩意呀?这么值钱。
只要给一个证书出去挂靠,不用干活,就有被动收入。
我说:“我要是能考到一个,我马上给你挂,你就付我四万块吧。”
他说:“那你赶紧去考。”
我问:“你挂靠这些,是不是违法的?”
他说:“大家都是这样干。在建筑行业看到挂靠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尽管住建部、住建厅发布一系列文件明说要整治挂靠现象。可是总有漏洞!”
我问:“需要量大吗?”
他说:“超大,行业内的潜规则,很多老板有资金,但是没有人员,那么就需要有这种挂靠的方式,方便,省心,而且成本低,可操作。”
我说:“要是出了一点问题怎么办?”
他说:“挂靠就是黑市的一种。政府管制,群众急需,你能怎么办?这挂靠市场和政府管制的其它各种东西都一样。政府口号喊得年年响,但是你抵不住人家要生存的需求。越管制风险越大,风险越大,索要的报酬越高。所以,什么结局你觉得呢?除非政府把证儿变成一张废纸。或者解除与资质的联动。所以,这都是知道有问题,但没有办法的事。”
我问:“国家应该用力打击这种挂靠行为。”
他说:“近些年国家加强了对证书挂靠的打击,出了很多政策与措施来遏制挂证现象,比如“四库一平台”、全国社保联网等,挂证风险现在大大增加了,当然短时间内挂证是不可能杜绝的!”
我说:“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排水,挂靠价格,为什么这么贵?”
他说:“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3年22-26万,注册暖通工程师挂靠价格3年20-25万,注册给排水工程师挂靠价格3年28-33万,注册动力工程师挂靠价格 3年 19-23万,注册岩土工程师挂靠价格3年29-34万,一级注册建筑工程师挂靠价格2年12-18万,二级注册建筑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 1.5-3万,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挂靠价格3年19-21万,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挂靠价格3年6-8万,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2-3.5万,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挂靠价格1年2-4万,注册测绘工程师12万-15万三年,注册城市规划师12万-15万三年,中级暖通给排水 概预算7000/年,高级 总图 移民 电力 通信高级1.5万一年。”
我问:“对呀,为什么就这么贵,值钱的地方在哪呀?目前的成交价格28-38万/三年!有这么证的人,都不用干活了呢。”
他说:“看您是什么专业的 总体来说费用是挺高的。因为这些证书比较稀缺 。且需求的单位比较多!”
我问:“怎么我们读书的时候,都没有听过这样的专业?”
他说:“我们读书没有听到过的专业多的是呢!殡葬专业!你听过吗?”
我问:“有这样的专业吗?”
他说:“在中国的大学殡葬专业是真的存在的,但是由于开设的学校较少,且属于冷门专业,所以每年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很少!”
我说:“谁敢报这样的专业!”
他说:“殡仪专业就业很容易!不用找工作都有工作。”
我说:“转话题,不想说这些!”
他说:“嗯!”
他说:“你听过‘有车以后’吗?”
我说:“汽车之家就听过,李想创立的,80后!”
他说:“媒体人创业做的“有车以后”,全靠内容,获得3轮融资、1600多万用户和上亿的营收!和你一样,创始人,在运营一个公众号,然后就变得这么强大了。”
我说:“我不行!他们是靠内容,我写的没有什么内容可言,都是日志闲事!垂直面不深!”
他说:“媒体人创业,太可怕了。从0-100万用户没花1分钱,电商转化20%!”
我说:“这就是自媒体的力量。天天关注,天天看!自然作者和读者就形成了天然的信任感。我运营的这个个人公众号,关注的人,也是每天递增的,我从来不推广,全部都是自己加进来的。我上一段时间,在公众号发了一些广告,转化率极高!但我又担心做不好后期服务,所以,如果品质不好的,就不靠做广告了。”
他说:“用户从0-100万,没花一分钱!什么概念!”
我说:“这个我可以理解,内容为王,全靠内容吗?那是精品内容了。不是媒体人,做不成这样的事!”
他说:“有车以后创始人徐晨华是媒体出身,曾在第一财经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集团工作,27岁就做到了周刊部门主任。从行业新闻到具体的汽车产品等环节他都有涉及,为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说:“特别财经的记者,对社会特别敏锐的,对金融,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很独特的看法。刹车失灵的情况下如何把车停下来?行车过程中没有油了会出现什么情况等,如果可以给予读者解决方案,那肯定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继续问:“有车以后为什么这么火?”
他说:“我自己分析:首先,就是以一个产品的思维去做微信订阅号,订阅号它不仅仅是一个自媒体,或者一个媒体那么简单,因为公众号的属性它就是媒体属性嘛,实际上可以添加很多工具,比如说买车和用车的这个工具,贷款计算按揭的这个工具,各种各样的工具,强化你的产品概念。”
我说:“主要是汽车市场,尤其是售后市场,这个细分领域!其实很多人做,但是都没有深入!车主其实在买车之后,有很多问题要解决的,可是得到的解决方案不专业,这就给创业者一份机会了。但是,在中国,其实做得最好的是汽车之家,太出名了,基本上,汽车之家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想不到,“有车以后”,还可以存活下来。”
他说:“坐拥3500万粉丝和用户,有车以后欲借小程序弯道超车汽车之家!你觉得有可能吗?”
我说:“应该不可能吧,汽车之家太老牌了。”
他说:“就是靠公众号和小程序!“有车以后”小程序自今年5月份上线以来,累计用户数已经接近1000万,日均访问人数超60万,人均停留时长超300秒。”
我说:“300秒,太厉害了。”
他说:“我的猎头公司也有小程序和公众号,访问的人,停留时间,还不到五秒。”
我说:“你的内容还不够丰厚吧!不过,任何一个品牌的创立,都是很艰难的,要全部布局,太难!"
他说:“你说我要是想推广自己的猎头公司,应该如何布局推广?在互联网上。”
我说:“现在有一个说法叫,9+X新媒体矩阵,我除了公众号、小程序、APP外,还有今日头条、搜狐、网易,知乎等渠道。要是面面俱到,一个人,不吃不喝,也难!”
他说:“我的公司,再创建,需要业务拉伸。
我说:“猎头不同于中介,中介目前的运行模式就是对企业和个人都收费,针对的主要就是谁有需要就向谁收费,但是猎头公司是不会对个人收费的,猎头只针对于企业收费。中介的主要目的就是从中撮合达到目的,满足需求人的要求就可以了,猎头是针对比较生产力量雄厚、职业道德规范的企业,而且筛选比较合适的候选人,经过一定的筛查和背景调查,是比较负责人的跟踪服务。你要是把自己定位成中介,你就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