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现状分析是对企业的战略及战略管理现状进行研究,是企业进行战略规划的前提。
战略现状分析可以从企业战略演变过程和战略的起因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企业做到一定规模总有一定的理由,了解企业战略演变过程,主要是要了解各个发展阶段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并从中发现战略规划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战略现状分析时重点应掌握的信息包括:企业有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追求、战略与措施?战略的条件有没有变化?是否形成了有效的战略管理体系?战略措施有没有执行到位等。在了解企业战略演变的过程中,考察企业目标与追求、战略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资源与能力)、战略执行情况,从而对企业本次做战略规划的起因作出基本的判断。
企业战略规划的起因通常有以下五种情况。
1.战略分歧
企业目标追求、企业战略条件基本没有变、战略执行也到位。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做战略,通常是前期战略实施效果十分明显,但对未来的战略发展思路内部发生了分歧。更多情况是对未来战略假设条件的判断有分歧(如对行业发展前景、对资源条件情况及政府可能出台的政策的预期),它是一种主动性的战略反思,这种企业一般有比较好的战略观和战略意识。
2.战略滞后
企业目标追求没有变、企业战略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战略执行也到位。这种情况下要求做战略,通常是企业绩效每况愈下,或者企业在执行战略过程中遇到发展瓶颈难以突破,员工对企业愿景与目标开始产生动摇,对战略的有效性发生怀疑,从而导致企业战略资源进一步流失,企业的经营更加困难。这是一种典型的战略滞后症,企业经营者战略意识比较弱,对环境的敏感性比较差,没有从环境的变化中感知到企业战略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社会的转型期或者关键资源要素的调整期。比如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落马而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消费需求、资源条件、政策环境的巨大变化,没有主动意识和危机意识,及时进行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变化的战略调整,结果导致企业一蹶不振。在互联网时代,商务环境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与用户的交互十分便利,“90后”消费者和员工天然拥有网络的基因,企业经营与员工管理如果不顺应这种变化,也很可能被淘汰。
3.战略迷惘
企业目标追求没有变、企业战略条件也没有太大变化,但战略执行不到位。这种情况下做战略通常是因为前期的战略效果还不错,但随着企业规模发展和扩大,战略效果越来越不理想。这是一种典型的战略迷惘症,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员工没有战略共识,或者战略仅仅停留在企业领导人的脑袋里,而没有装到员工的心里,没有书面化、没有进行强有力的宣传与贯彻。企业前期之所以效果好,是因为企业规模还比较小,企业领导人与员工能够进行较多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战略意图还基本能够为员工理解,能够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员工人数的增加,靠以前的口头沟通方式,难以使战略意图为员工所理解,而且即使中层管理者或老员工知道老板的战略意图,也不会主动宣传和贯彻。因为没有书面和正式的战略稿,他也无法确定这就是老板的战略,如果搞错了,反而要追究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有战略,但战略没有走出老板的脑袋。没有清晰战略与目标指导,员工只做今天的事,只做他想做的事,不管明天的事,也不管别人的事,结果其战略绩效就可想而知。
4.战略狂妄
企业目标与追求变了,而企业战略条件没有变,企业执行也没有问题。这种情况下做战略,通常员工很努力,而每年的经营目标总是完不成,甚至离目标越来越远。按有的企业家的话说,“口气比力气大”,战略目标与企业能力不相匹配。这是一种战略狂妄症。有的企业在创业取得初步成功后,脑子开始发热,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既然能做好这一行,也就能做好另一行,因此,不顾自身企业的资源与条件,制定了宏大的战略目标。但战略实施之后发现,企业能力与资源远远不够,有限资源如何进行合理分配就成为企业经营者最头疼的事情,各业务单元为了争取资源产生了各种各样矛盾。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保证,结果老的业务上不去,新的业务起不来,与之对应的现金流问题、人才流失问题接踵而来。从表面上看,各业务单元扯皮、矛盾增加,其实质是战略定位问题。只有明确了战略定位,才能明确资源配置原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5.战略探索
企业战略条件发生了变化,企业目标与追求也变了。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情况,特别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多变的转型环境条件下,企业战略需要一个“折腾”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就是战略的不稳定性。外部的诱惑使战略目标经常在变,企业领导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员工也不清楚企业到底要发展成什么样子,糊里糊涂跟着干。这类企业从本质上讲是企业没有找到企业真正的目标与追求,没有形成和企业战略条件相匹配的发展战略。
除此之外,战略的制定也可以是出于某种特殊的目的,如为了公司上市,需要向投资者清楚展示行业发展前景和独特的发展思路,让投资者作出科学的投资价值判断;为了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需要向政府部门表述公司发展思路和投资计划,从而取得政府理解和支持等。但这都应该是在公司自身已有战略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并选择合适的方式向特定对象呈现而已。
搞清楚战略背景和起因,对战略规划成功与否有重要的影响,离开一家企业战略背景和起因,战略制定和执行都会成问题。因为公司多数员工会认为这不是他们公司的战略,没有体现他们公司与行业的特点,没有针对他们公司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也就无法认同战略并切实执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