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十年赌约印证了什么投资教训


巴菲特每年写给股东的信和巴郡年会,一直都是价值投资者最关注的两件大事。近日2018年致股东信刚出炉,就接到新闻采访问题。作为投资界从业者,我对价值投资没有成见,觉得这是一种投资风格,就像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情调和爱好一样,本身并没有特别值得批评或赞扬之处。而且相对其他投资流派而言,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走得是一条小众路线,奉行的人并不多。

价值投资在这一代,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沃伦·巴菲特了。再往前数,无非就是格雷厄姆和老费舍尔,其实也不多,而且长江后浪推前浪,后边出现的明星似乎总比前面的更光芒四射。我们今天已经不怎么再提前两位价值投资大师了。

价值投资和买卖商品没有差别

价值投资的理念其实非常通俗易懂。用价值投资买股票,重要的是,要把股票当成一种商品对待,而不是单纯的金融票证。坦率地讲,现在大多数人连这样的想法都没有,直接就把股票当成赌场的筹码了。

巴菲特小时候勤工俭学的经历,奠定了他的投资理念。这种认识来自于商业本身,而不是来源于现代脱离商业的金融之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代背景。另一个我们必须了解的背景是他的一生正好与一个长期经济繁荣周期重叠。他的大部分生活和事业发展都与美国经济同步。当然,巴菲特还有一个投资原则,就是明确自己的能力范围,只投资自己能够理解的经济实体。而美国的技术经济在1990年代以前,还是一个由传统到现代逐渐升级转化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主要投资的那些也是比较传统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在上世纪末的快速发展,他也必须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比如,近期的消息是他已经退出了在IBM的投资,投资组合中加入了比亚迪和苹果公司。巴菲特首先看中的是产业、企业和管理团队,而股票只不过是他用来主张自己的投资权利,获得投资收益的票证而已。所以巴菲特的投资,必然是重视企业实实在在的分红的。

而他在信中也提到了那个与股票基金打了10年赌的结果:挑选出5只FOF(fund of fund,基金中的基金)基金,通过这5只FOF投资于超过200只对冲基金。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在经过10年的操作之后,累计的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2.00%、3.60%、6.50%、0.30%和2.40%,竟然没有一个能够匹敌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8.50%。

这几个实验性FOF的业绩很不理想,这也证明了波段炒股和长期投资之间的收益差别有多大。简单的指数走势从长期来看却跑赢了华尔街精英的操作,除了绝对数字上的失利,巴菲特还提醒投资者们,无论这些基金经理有没有帮人们赚到钱,他们都通过管理费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是把股票当做金融票证买卖和当成实际商品买卖的明显不同。

巴菲特在信中这样写道:“这个打赌还说明了另一个重要的投资教训:尽管市场通常是理性的,但偶尔也会做出疯狂的事来。抓住投资机会,不需要智商多高,也不需要你有经济学学位或是熟知Alpha、Beta等华尔街术语。”

如果你懂得如何买卖商品,而且愿意脚踏实地那样做,价值投资对每个人都不会那么难以企及。

价值投资者不需要股市

价值投资者的另一个态度是对价格的波动有很强的认受性。这也和前面所说的商品属性和分红密切相关的。实际上,股价在大多数时间或者波动幅度的大部分都和它所代表的那个特殊“商品”——一家正常经营中的企业,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如果投资者立足于透过股价涨跌这个现象,关注股票背后的实体,就不会介意这种看似随机的波动。因为价值投资者明白,真正有价值的经营实体,即便没有股市,也可以顺利出售。所以,对他们来说,股市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大家可以想一想,很多企业都没有上市,而股权交易却从来不会受到影响,道理就在这里。

当然,价值投资者也并非对股价波动完全无动于衷。他们会充分利用市场波动和投资者的不理性,达到低价投资的目的。另外,他们也懂得并认同一个道理,股市波动不管幅度有多大,最终还是像均值回归的。股票作为一种票证,并不会消灭有价值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何必去在意它的涨跌呢?

巴菲特的成就公式=保险业务+价值投资

很多国内读者觉得这种想法离自己太遥远,觉得价值投资在国内没有培植土壤。这在某种意义上,并不算全错。我们说的把股票投资当做商品来投资,也是有条件的,比如有良好的法制和市场环境,企业和个人诚实守信,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公平对待,提供合理的现金回报等等。

其当然,如果巴菲特没有那些庞大的提供“浮动现金”支持的保险公司,要想做到他今天的规模,也是很难的。巴菲特之所以长期能够取得很高的复合增长率,并不仅仅是因为价值投资,他旗下的保险业务提供的浮存金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倍增引擎,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这个“现金泵”引擎,他的价值投资规模和增速会小很多。

保险业务+价值投资,是巴菲特得以成功的路径,也是保险公司都具备的一大优势。而这条路径,完全有可能在中国市场得到复制。可以说,在中国更有可行性,因为中国的保险市场还位于发展阶段,并没有美国竞争得那么激烈。下一个康波周期必然出现更厉害的“巴菲特”。巴菲特赶上黄金时代的岁数大概是30岁左右,所以未来的巴菲特在1980-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