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对外投资成功率的唯一办法是要和中国结合


  感谢王巍会长的邀请,我汇报一下我们做的一些事情。

  并购公会的成长确实是非常令人鼓舞,它的发展的背后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同时中国经济当中的并购活动是最市场化的一个活动,所以这个活动本身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完善,所以祝贺并购公会。

  我借今天这个机会交流一下我们过去两年做的一些努力,我们探索建立了新型的双边基金,帮助企业结合金融界应对一些对外投资的挑战。最近央视报道了中投论坛“我国正筹备建立新型双边基金”,我们中投的同事就很受鼓舞,说我们做的工作都已经上升到的国家层面,我说中投本来就是代表国家做一些事情,我们并不是一个私营机构,我们不是只为了盈利,一个国有企业应该有两个职能,一个是社会职责,一个是商业运作,他们两个是密不可分并且相互支持的。

  我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中国的对外投资过去十几年有非常大的增长,我们截取了1979-2009前30年的数据,我们的人均GDP是增长了178倍,财富的增长是比经济增长的速度还要快,大家觉得这个数据为什么没有更新到2018,因为这个会吓到你,是几千倍。这么一个情况下中国的一些资金走向国际进行投资,也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所以过去十年中国的对外投资也有一个将近100倍的增长,在座的大家都知道实际上这个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跨境直投是一个挑战比较大的活动,有一些文化还有一些国界的隔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我们随便举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个很大的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了一个全资公司,但是在中国的排名是倒数,就是因为文化不适应,就像我们的银行到了美国还是围绕唐人街转,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大家看到行业内的并购,相对来说成功率还是比较高,但是离开它的行业,不要说一步,半步基本上就找不到北了,我看到我们的一些投资者到美国找项目,基本上是找不到项目,找到项目和中国市场对接的时候,回来也是找不到,所以这两个加在一起失败率还是比较高。今天这个世界非常复杂,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经过反复的思考,发展和转型以及新时代的新要求,以及我们的策略,我们得到的唯一一个办法就是你要和中国结合。

  中国现在13亿人财富的增加以及我们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个是没有疑问的,所以我们想把我们的对外投资和中国结合起来,一方面支持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我们对外投资的确定性,但是两面的信息太不对称了,所以中国的对外投资一定要有人搭建公共平台,或者叫做生态系统,这个不可能指望一个私募基金就可以做,只能依靠国家的机构,所以我们中投也是责无旁贷。

  我汇报一下我们的探索过程,我们现在中美贸易纷争,上周三我们有一个研讨会,我说世界上可能很难有两个国家和两个民族像中国和美国这么相似,我们的国土面积差不多,维度差不多,经济总量我们是他们的63%,我们两个都是人口大国,从民族性来说,中华民族和美国都是多民族的混合体,我们都有很强的创业精神,都相信自己,而且两个民族都很开放,并且相互还是比较友好的,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新的困难?很简单,中国的发展走到今天,过去100年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对美国这么追赶,甚至有超过的趋势,这个其实很正常。

  所以我们说它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有偶然因素,但是也有必然性,我们怎么应对?我梳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贸易纷争,第二个是技术竞争,第三个是大国博弈,维度来说有长期、中期、短期,我们网上有很多的讨论,但都是不同层次和不同维度,我想总的趋势我们还是引导中美关系进入一个良性竞争,今年四月份在中美贸易战的时候我们在芝加哥和高盛一起做了一个产业合作峰会,我们当时希望中美有100个CEO可以到场对话,最后来了384位。我们中国驻美国大使发表了演讲,他说你们美国人相信市场经济和竞争,我们现在中国人对你们形成了竞争,你们要高兴才是,所以一些美国的政要当时也是觉得很难接茬,因为这个道理是对的,竞争是对的,我们避免恶性竞争,但是我们要引导它进入一个良性竞争,这个会让彼此更好。

  我梳理三个层次,一个是贸易纷争,有很多的误区,曾经概括了7个,这里说2个,比如关税的对等,不对等不等于不公平,美国的关税是比较低的,他的出发点是让美国的消费者福利最大化,所以美国为什么调整了一些政策,就是因为它要牺牲一部分的消费者的福利,换取对某些产业的保护,因为新兴市场的发展这个产业没有以前那么强的竞争力。美国人说德国的车和日本的车卖到美国的税收只有2.5%,但是美国车卖到德国日本有10%的税收。还有一个就是苹果手机,一个手机600美元,中国在里面的附加值是1%不到,但是这个都算成了中国对美的出口,这个是不公平的。把这些剔除的话,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只有美国对世界逆差的50%,按照附加值算的话只有16%,但是还是超过了德国和日本,所以中国仍然是美国主要的假想敌。

  第二个层次就是技术竞争,我们社会对于中国的技术在全球的地位有很多不同的认知。给大家看两个数据,这个是中国在全球IP市场方面的份额,美国是全球第一40%多,欧洲还有40%,日本5%,中国只有1%。这些IP最后转化成的科技产品是什么水平?美国40%的IP转化为60%的高科技产品,欧洲转化率是10%。这个背后就是排除其他的原因,欧洲的金融体系是商业银行主导的,美国是资本主导,所以他相对鼓励创新。中国和日本都是很低的比率,这里西方人仍然会有很大的警觉,就是因为中国的研发方面的投入已经追上了美国,都是占30%的份额,就是我们中国虽然很落后,但我们做了很多研发的投入,这些能不能转化为成果,转化效率是什么样,什么时候转化,这些都不知道,这些都依赖于我们金融体系的改革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这些都不明确的情况下,依然引起了一些西方人士比较大的反弹,实际上这个背后就是一个竞争关系。

  第三个层次就是大国博弈,王巍会长还给我颁过一个金融启蒙奖,13年前我翻译过这个《伟大的博弈》,我现在在修订,这个销量也是非常好,最近有一些朋友来和我要,因为他们发现中美进入了一个博弈的时代。历史和当下结合,100年以前,世界最流行的理论是美国威胁论,现在是中国威胁论,中国的经济总量未来是有可能超过美国的,所以没有什么惊讶的。另外一个是如果大家了解美国的历史和大国的竞争,它之以和欧洲列强可以胜出,还是因为它建立了一套比较有生命力的经济体制,以资本方和华尔街为代表。我们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这个图片是我若干年前去故宫的时候,乾隆皇帝写的一个新年贺信,希望天下永远太平,因为中国那个时候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文明的国家,但是到鸦片战争也就是100年。

  所以除了短期中期不同的维度,我想最重要的一个是贸易方面,既然中美贸易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应该首先要深挖本国市场,其次是强化和日本以及欧洲的关系,第三是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进一带一路,还有就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中美关系。技术方面一个是与向美国这样的国家进行七分位的合作,五分位我们比他们还强,五分和七分之间我们有一个广阔的合作空间,日本和欧洲需要我们的市场,所以我们可以九分位的合作,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自主创新,这个里面就是体制和机制的改进,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我们的建设。大国博弈这里我有三个坚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化道路,坚持与世界共赢。

  我们中投还是比较低调,在总书记的要求下我们新时代要有新的作为,我们十九大提出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我们做了一个尝试,首先我们如何在中美之间实现共赢,这个是我们两年之前的研究,最后落地变成了现实。就是美国广阔的中西部有大量的产业集群是远远领先中国,有我们大量需要的产品和技术。20年前通用来到中国的时候,那个时候还没有几个人买车,现在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美国有一个乡镇企业叫做A.O.史密斯,这个企业来到中国20多年,过去16年每年增长22%,大家可以算一下这个复利是多少,16年翻了25倍,使它从一个乡镇企业进入到了美国财富500强的序列。我们说的中美制造业基金就是要在中美之间实现双赢,一方面帮助美国的一些地区解决就业机会,使它经济复苏,并且帮助中国的消费升级,并且让他们的产能向中国进行转移,这个是一个标准的双赢,在美国一方面可以解决一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帮助中国的消费和产业升级,这个是我们供给侧改革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我们在中美贸易战这么一个背景下,我们在美国募资了15亿美元,台湾人寿也投资了。大家对于中美合作的前景尽管说我们有冲突,但是我们要更努力创造共赢和合作的机会。

  我们最近也有第二轮又是10亿美元,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投的一个项目是苹果最大的散热供应商,是全球比较领先的技术,它可以给苹果散热,就可以和华为、小米散热,美国没有高铁,我们还联系了中国中车,所以我们投后的价值创造帮助他们在中国市场拓展,我们中国的手机的散热方案都升级的话,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都更好用,我们中国的产业也可以进步。我们就是寻找这样的一些机会,美国的增长相对不错,但是我们锦上添花,我们证明了我们中美在这个艰难的时候,仍然有合作的空间,并且可以为双方的投资者分享,这个是一个重要的意义。我们有四条原则,第一个是双方共同出资,第二个是寻找强大的合作伙伴,我们和美国的高盛合作,第三个产业互补,第四个是商业可行,要可以盈利。我们中国也做了一些其他的双边基金,但是做得不太理想。中美的贸易纷争带来了一些困扰,但是客观上使我们的中美产业合作基金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抓手,所以我想这个里面的出发点为什么可以顶住这些压力继续推进,就是因为第一天开始我们基金的目标和做法就是寻求双赢。所以最后它一定不会和中国这么巨大的市场过不去,我们按照同样的原则推动了中日产业合作基金,日本的大量产业领先中国,我们知道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第一轮合作就是和日本,我们可以全面合作的话一定可以对我们改革开放新一轮产生巨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和日本的五大金融机构签了一个条约,他们都想和我们合作,我们说你们五个加在一起和我们合作,这个背后有我们商业谈判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中国背后13亿的消费者。我们按照同样的原则推进了中英的产业合作基金,英国有传统的产业,比如飞机发动机,对于我们还是先进的,还有一些新出现的纳米基因检测,我们中国和他们有大量的对接空间,我们在白金汉宫和英国王子进行了会谈,他说终于找到了中国产业界和英国产业界合作的路径。

  所以我们讲中国对于投资缺乏一个公开的平台,我们去年在北京召开中投论坛,有非常多的中外的CEO一起参加。今年我们召开中美产业峰会的时候,我们叫做产业世界的非诚勿扰,今年在上海我们的论坛,当时高盛的总裁也过来了,说明我们实现了利益捆绑,我们团结了他们就可以实现大量的产业对接,这个对美国也是有利的事情,只是有一些美国人的觉悟不高,我们要引导他们走向正道。所以我们今年的中投论坛全球来了400家的企业,日本来了140家,我们的合作方现在都是全球最强大的机构,我们双边机构现在还在谈中以、中法、中意、中德等等我们还在做一些方案,这样我们可以把整个全球的产业和中国的产业和市场结合,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我们一个是现场组织184场的会谈,北京市的市长也来讲话,用这个平台推介了北京这个名片,带着CEO对北京进行了参观,所以我们中投实现了一个转型,我们除了一般的组合投资以外,我们还进行了产业的对接。

  所以我们探索了我们的中国特色的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模式,就是双边基金加上公开平台加上生态系统加上跟投,这样可以提高我们投的比例,并且可以实现真正的产业对接,以前在中投的时候,我们很多的同事讲国外的基金基本都会说淡马锡,现在很多的基金都找我们说想学习我们的模式,我跟他们讲我说你们学不了,他们说为什么,我说我们支持了中国的发展,我们背后是中国这么一个大市场,你们只有投资我们的产业合作基金,所以我们的双边基金也得到了他们的投资,其实这个就是我们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我们做的双边目标基金的探索第一个就是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消费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全国各地现在都在搞马拉松比赛,比如日本的跑鞋品牌本来准备破产了,中国人一跑步就活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的消费尤其是深圳这样的城市已经和国际接轨,但是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在15年的水平正好是美国的1/14,这个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所以今年大概是美国的1/12,这个也是中国和美国经济关系的一个秘密,因此两者虽然有竞争关系,并且在加剧,但是合作的空间还是巨大的,就看我们怎么找到这个空间变成经济效益,我们的劳动生产率和世界还差60%,所以我们十九大提出两个重要的论断,第一个,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的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还有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办,第一个就是自我创新,另外一个就是靠海外投资、拿来主义,所以我们说海外投资应该扮演积极的作用,同时可以加速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回顾美国的经济模式历程,回顾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中国的产业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历程,我们在三个产业都其是落后的,所以对外投资一方面加速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升级,帮助中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使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让世界成为受益者,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几乎是美国的两倍,我们除了做贸易还要做产业合作和双边以及跨境投资,这些互相的合作就可以产生新的增量,这个就是说任何一个交易严格来讲都是有增量的,现在所谓的全球化的反思对于增量的分配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我们有增量。

  总书记告诫我们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探讨,我当时引用了一个美国的专家的言论,就是全球的格局的演变,他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他说19世纪是欧洲,20世纪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但我更希望他是一个全球的世纪,这和我们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高度一致的。我也演示了中美的航班图,现在每天有60几个航班,我们希望中美一天有100或者200架航班,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对于世界和平对于中国和美国都是福音,我想无论我们做的什么工作,一方面我们是为了中国的产业界和金融界走向世界努力,另一方面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一点小小的努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