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也有猪了,怎么回事?


猪再一次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的宠儿。近日,京东金融正式更名为“京东数字科技”,这个强调“数字科技”的部门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去金融化”后,提出了进军产业互联网的第一件事:养猪。至此,京东也成为了继网易、阿里之后,第三个拥有猪的互联网公司。

猪为何频频受到互联网大佬的垂青?这当然不止是因为猪本身憨态可掬,寓意吉祥,其背后的容量巨大的商业价值才是巨头们真实的关注点。抛开现象看本质,让我们用衡量一门生意的眼光,重新审视养猪这件事。

互联网养猪:一个从痛点中掘金的老故事

猪肉市场体量之巨,可能会超越很多人的想象。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市场规模巨大,按生猪平均价格15元/公斤,出栏体重115公斤,全国年出栏量7亿头大致测算,生猪养殖市场规模高达1.2万亿元。这个数字,几乎是智能手机总销售额的2倍多。

(信息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比养殖市场规模更庞大的是国内猪肉的消费市场。中国是全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消费量约占到世界猪肉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中国,猪肉人均年消费量约59公斤,平均每人每天要吃掉3两多的猪肉,需求量是世界平均量的两倍。

令人遗憾的是,国内猪肉的生产水平尚不能满足强烈的市场需求。近几年,中国猪肉进口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国内猪肉进口仅13.5万吨,到2106年高峰期,这一数字已达162.02万吨,是7年前的12倍。

(信息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这背后折射出国内猪肉产业的种种问题,集中表现在价格波动频繁,且缺乏议价能力。究其深层原因,还是要说回到中国生猪的养殖规模和生产效率上。美国超过80%的猪肉来源于大型养殖户。受益于规模化养殖带来的饲料、机器机房、水电动力成本下降,美国的生猪价格在国际市场中一直有很强的竞争力。相比之下,尽管国内猪肉养猪规模化的程度已经提升了不少,但仍然以散户养殖为主,整体的规模化水平远不如美国等发达国家。

这导致了我国生猪市场极不稳定的现状。由于散户缺乏专业知识,对市场敏感性较弱,因此受疾病风险和质量风险的影响较大,导致国内生猪市场时常发生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在2006年~2015年之间,我国生猪价格最低为5.96元/公斤,最高价格19.68元/公斤,差额几乎达4倍之多。

同时,随着养猪对环境的影响问题逐渐显现,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生猪养殖场进行整改。无论是小散养殖户还是规模化养殖场,都将面临环保的考验。

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差距就是互联网公司的机会。毋庸置疑,谁能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解决横亘在猪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痛点,谁就能在这场养猪大战中笑到最后。

拆解各大企业养猪姿势

接下来,让我们拨开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看一看关于养猪这件事,互联网公司们究竟打着什么样的算盘。从模式的维度拆分,目前市面上养猪的互联网公司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目的也各不相同,以下将会一一拆解。

1、赋能型:输出技术,提高产业效率

代表企业:阿里云、京东数科

(京东数科推出的“猪脸识别”技术)

阿里云和京东数科是今年先后宣布进入养猪行业的两位新玩家。两者不仅入局时间相近,打法也极其相似:不实际运作养殖场,而是通过与畜牧企业和机构合作的形式进行“AI养猪实验”,希望从养殖端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用技术驱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先看阿里云的方案。阿里云和四川特驱集团研发的“世界首创AI养猪”,结合了人工智能、云计算、视频技术和语音技术。这套被称为“ET大脑”的技术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在交通、工业、医疗等领域落地,应用到养猪上,ET大脑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视频分析,为每头猪建立档案,其中包括猪的品种、日龄、进食状况、运动强度等数据。这些数据可对猪的进食特征、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其贯穿到整个养殖过程中。

举例来说,在养猪的过程中,刚出生的小猪通常会面临被母猪压住导致死亡的问题。AI养猪可通过图像识别、叫声识别、温度感知等技术,分辨每天有多少小猪出生,判断顺产还是助产,以及哪只小猪被压等状况。

京东数科的方案同样主打数字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这一套被称为“神农大脑”的技术,是京东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共同合作的养殖场数字化解决方案。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猪脸识别”技术,通过识别每只猪来观测和记录猪的体重、生长、健康情况;自动调节风机、水帘、暖气等设备,控制猪舍温度、湿度;实现猪饲料的精准配置,从而节约成本。

据京东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前期的数据测算,该解决方案部署完成1年内,可以将养殖人工成本减少30%~50%左右,降低饲料使用量8%~10%,并且平均缩短出栏时间5~8天。按照中国每年出栏7亿头生猪来计算,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产业每年降低超过500亿元成本。

2、自营型:重构模式,提升猪肉品质

代表企业:网易味央

(网易味央位于浙江湖州安吉的养殖场)

如果说京东数科和阿里云的养殖场充满了金属色调的未来感,那么网易味央的风格就显得温情脉脉了许多。在升级技术进行科技化养殖的基础上,网易提倡人性化养殖。

网易是最早宣布进军养猪业的互联网企业,采用自有养殖场,全产业链自营的模式生产。网易味央所销售的猪肉全部来自旗下自有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味央猪蹲马桶、住有猪场“安缦法云”之称的猪舍、不用限位栏、听音乐、玩玩具、吃自动投食的液态料,种种福利常常引发“人不如猪”的 感叹。

猪的高质量生活背后,是一套网易味央自创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从2009年开始,网易味央探访全球养猪场,在自建的养殖场中慢慢试验,用足7年时间完善这套体系。这个模式几乎重构了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包含了猪种选择、猪场选址、猪舍设计、饲料配方、粪尿处理、养殖时长等环节。

最核心的是网易味央发明的“猪马桶”和配套的环保处理系统。这项技术的发明大大改善了猪的生活环境。此前即便在生猪养殖技术颇高的欧洲,粪尿的处理依然是个难题。欧洲养猪场普遍会用水泡粪的模式处理粪尿,就是在猪舍下方建一个深坑,上面装有漏缝地板,坑中放上水。

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稀释粪尿的气味,但长期堆积下来,舍内环境不容乐观。网易通过行为训练,让猪养成定点排泄的习惯,这样猪的活动区域就和排泄区域分开了,保证猪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收集起来的粪尿则会经过环保处理,可达到环境零污染,解决了养猪污染环境的问题。

网易味央猪选用的是黑猪猪种,饲养时间长达300天,是普通白猪养殖时间的一倍多。据说,长时间的养殖能让黑猪的肌间脂肪发育完善,香气沉淀充分,吃起来口感更好。网易味央主要瞄准的用户人群是中产及中产以上人群为主的中高端市场,因此品质是网易味央关注的重点。当然通过品牌赋能农产品,也能让网易味央的猪肉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议价权,减少猪肉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3、销售型:批量进口,加工销售配送本地化

代表企业:丹麦皇冠(与阿里巴巴集旗下云象供应链合作)

(丹麦皇冠养殖场)

另一个在今年宣布进入中国市场的是丹麦皇冠集团。丹麦皇冠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出口商,旗下拥有2000多家养猪场,每年处理2100万头生猪,92%供出口。今年,丹麦皇冠宣布斥资4.11亿人民币,在中国嘉兴平湖建设肉类加工厂,向中国出口屠宰完毕的部位猪肉,并借助阿里巴巴实现销售和配送。

丹麦皇冠的养殖模式与网易味央有诸多相似之处:一头猪至少有2平米的生活空间,要有供猪洗澡的设备等;每一头生产的母猪,都有自己专属的“安全栏”,这样体型硕大的母猪在喂奶时,不至于因不小心而压死猪崽;而自出生起,所有的猪都会戴上一个耳牌,可全程追溯其出生地,饲养记录,疾病治疗等信息。

不过,同样是提倡人性化养殖,丹麦皇冠和网易味央在许多养殖细节上仍然有一定差别。丹麦皇冠使用一种 “由小麦、大麦和矿物质混合而成的,口感微甜的姜黄色细小颗粒”作为猪饲料。据称,这种连人都能直接食用的猪饲料,比传统饲料能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营养。而网易味央则在特制配方的基础上,使用了全自动液态粮饲喂系统。与干料相比,液态料除了能够精准控制猪每餐的食量外,还能够从空间和介质上隔绝病菌,防止猪只“病从口入”以及猪群之间的病毒传播。另外,对于猪的品种、养殖时间,以及环保核心的粪尿处理问题,丹麦皇冠未有提及。

从企业的盈利模式上看,丹麦皇冠主要的诉求在于大规模养殖、高效率生产,从而实现更大规模的销售,而中国,正是他们实现销售增长的重要市场。据了解,丹麦皇冠的猪肉将在丹麦完成养殖和屠宰,国内工厂完成加工、切分、包装等环节。

总结与展望:痛点在哪里?未来在哪里?

回到开头,在这个从痛点中掘金的老故事中,互联网企业养猪的机会来自于解决猪肉生产中的痛点,匹配变化中的市场需求。围绕这个问题,以上三种模式分别从三个层面给出了尝试。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以丹麦皇冠为代表的销售型模式试图解决其中最基础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正如前文中提到,食用进口猪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丹麦皇冠无非是众多洋品牌中的一个重量级玩家。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能够解决品牌的配送和部分销售问题,但洋猪肉在中国市场遇到的问题,丹麦皇冠同样绕不开去。

例如,国人在猪肉消费上与西方人有着显著的差异。西方人喜欢经济的“家庭装”大包装产品,中国人则讲究新鲜,更偏好独立的小包装;西方人习惯购买保质期较长的熟食产品,中国人则喜欢购买鲜肉,回家自己做。种种消费习惯差异下,丹麦皇冠能不能适应中国的水土,还是一个未知数。而丹麦皇冠引以为傲的养殖模式下产出的猪肉,品质能否在长时间长距离的冷链运输考验下依然保持水准,也需要实践来证明。

以阿里云和京东数科为代表的赋能型模式,则解决了更高层次的生产效率问题。无论是“神农大脑”还是“ET大脑”,核心都是通过AI技术的应用,提高养殖端的效率。未来的商业路径也绝不是猪肉销售,而是通过输出技术,为行业提供养殖端解决方案,从而获取利润。

从生猪养殖行业的现状来看,技术赋能的打法确实有一定的想象空间。由于环保压力的加大,散户养殖加速退出市场,行业向专业化、规模化过渡的趋势也日益清晰。在这个巨变的过程中,以技术为驱动的行业升级存在极大机会,而本身就有技术积累的互联网企业无疑拥有核心的竞争力。不过,尽管AI养猪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现条件,但从目前的技术条件和养猪产业的情况来看,这套技术真正完成试验并且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目前看来,兼顾养殖模式重构和猪肉品质提升的自营型模式是比较有实际意义和发展空间的。在销售型模式和赋能型模式中,对效率的追求显而易见,但是,这些企业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大多忽略了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在消费分级的当下,食材的品质越来越受到新中产和中产以上消费者的重视,价格敏感在这一人群中日趋减少,而这一块价值洼地也正在受到诸多企业的关注。

从网易味央的模式中不难看出,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的应用,养殖福利的升级,对品种和养殖时间的关注,其最终目的是在于猪肉品质的提升,这一点将为企业进入中高端消费市场增加筹码。另据消息称,向来把养猪看作“慢生意”的网易最近也加快了模式复制的步伐,旗下新建农场年内将在江西高安建成投产,全部投产后生猪年出栏量将达15万头。

当然,要想改变一个万亿体量的市场,仅仅依靠创造一种模式,发明一套技术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在生产端,涉及步骤庞杂,大量环节又长时间沉淀在线下,互联网公司如果试图以技术打开局面,首先要攻破的是行业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其次要打破行业壁垒,真正实现AI技术的应用。尽管阿里云和京东科创目前交出了漂亮的实验结果,但这套技术能否快速落地并且进一步拓展,短期内来看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上述模式中,只有网易味央有实际产出,生产的猪肉已经开始在市场上销售。从国外考察学习经验,到自建猪场、猪肉产品上线,再到最近的模式复制,网易味央花了9年的时间才理顺了整个产业链条,其间有7年时间花在了深入行业从头学习养猪,摸索自己的养殖模式上。在自有农场、自营强控的模式下推进,尚且需要花费数年之久,不难判断,养猪就是一门慢生意。阿里、京东们若是没有做好打10年攻坚战的准备,那么掘金万亿市场的机会恐怕也只存在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