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点,“这太常见了!” 职业老鸭会惊艳到哂笑。
这是严肃的问题, 越是习以为常,越不容易做好。就像让老司机考科目二,保不齐“烂脸”。 “卖点”,学名USP,营销学中称为独特的销售说辞!为了让大对卖点有足够的重视,先拉点跑题文灌溉一下。
跑题文1,每年有多少新产品会上市?
跑题文2,市场上每年有多少新产品会阵亡?
跑题文3,有多少产品会牺牲在卖点上?
通常,我们会说二八率,但多数智库认为,把每年的品牌注册率和生存率拉在一起对比,更具实际意义。
全球智库CCG做有过多年品牌监测,中国市场每年要诞生500-600万个新品牌。但CCG发现,能够存活三年的不足100万个,但五年后只剩几十万。其实远不止这个数量,如果加上没有在册的产品,这个数字会加倍。
至于第三个问题,先焐一下。
新产品为什么会失利?
职业经理人习惯上把新产品的失利归咎为缺资金,缺渠道,缺广告,缺知名度。
果真如此?黑火幸好纳了几个并不遥远的例子,可以拉出来验证共享。
验证案例1: 战马------ 用牛的姿势奔跑
众所周知,战马背靠的是780亿资产的华彬集团,华彬经营红牛20年,累积销售至少3000亿元,为了获得功能饮料的地盘,严彬为战马至少投入1个亿,红牛100万家网点是保证战马无处不在的分销渠道,设立北京、深圳、江苏、甘肃、重庆等8家分公司。秒秒钟覆盖全国,即便产品口感也与红牛也有八九分的相似, 出身望族,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产品,职业经理人想不出它不成功的理由。 战马的强势背景还不止这些,2018,华彬以“你的能量超出你的想象”为核心点全面杂糅体育运动、综艺影视、音乐广告交叉传播,强化战马品牌,试图营造一种既具有具有红牛的特质,又讨好时尚的品牌个性,极端的时候,华彬甚至不惜以牺牲红牛为代价,用“买战马加一元,送正版红牛”这种鬼哭神泣的竞争手段实施市场强攻。
经营团队上更是最强阵容,董事长严彬、集团总裁卢战都是神一样的传奇,战马总经理赵鸿雷快消经验首屈一指,堪称金牌团队。
一年多冲锋陷阵,2018年饮料排名出来却让人诧异。红牛以58%的占有率岿然不动牢据第一宝座,乐虎、东鹏、卡拉宝、唤醒源臣服一地,战马,未能1%的市场份额。
战马为什么跑不赢红牛,是因为牛的留给消费者的印象是“永远不困,不累”,战马虽然跑得快,但跟在牛屁股后终究是模仿了牛的奔跑姿势。
验证案例2:豆本豆——豆浆界的战豆机
与战马类似的还有好品质+好传播+好渠道=国民好营养的豆本豆,2017年达利推出的豆本豆后,就重金启用“超能俪”孙俪大幅代言画面直通《新闻联播》、冠名乐视《奔跑吧》,支持腾讯视频《外科风云》。
“国民营养好豆奶”,民族自豪+嗨孙俪,曾引起行业一阵躁动,蒙牛的一位负责人说,大有大兵压境的感觉,因为明显能感受到,豆本豆与奶类产品对标上了,这种定位对牛奶行业是很大威胁。
在营销团队上,豆本豆也非常强势,卢贵斌、傅锐、马新才、曾旭聪都是一顶一的营销老手,在营销管理上驾轻就熟。全国4000多家经销销,超过2000人的销售队伍阵容叱咤风云。3~4亿元的广告预算, 10%~15%毛利支持更是让同行流口水。天时地利人和,使得豆本豆一上市就覆盖了近百万个终端,促销堆头遍地开花,纯豆、芝麻、青豆、黑豆,直接PK牛奶的堆头,政策倾斜、资金倾斜、渠道倾斜,气势催城,很多品牌牛奶的终端促销员都反映感到压力很大。 但市场非常诡异,2018年中旬,豆本豆的市场存货压力突然在增大,多地超市的零售价格直接腰斩,三、四十元/箱的豆本豆买一送一。
豆本豆为什么会腰斩,这还是一个卖点问题,豆本豆被达利包装成了豆奶的形象,但消费者却真的将豆本豆与牛奶作比较,大街上1块钱的豆浆到了超市比2块钱的牛奶还贵,这么一比,天平就失衡了。豆本豆在正确的时间,做了一个让人泪奔的卖点。2018年10月,牛奶集体涨价,豆本豆回到了豆浆价! 所以豆本豆这架豆浆界的战斗机,扳机一搂,准星一偏,哇呜!脱靶了…… 验证案例3:魔爪——大魔王力不如牛
饮料巨无霸可乐旗下的魔爪(怪兽)饮料也是如此,可口可乐2017年大刀阔斧的推出魔爪,依照可乐的品牌力、资金力、渠道力,推新产品成功的概率应该不低。但魔爪一入中国,就被曼斯特抢注的怪兽饮料给暗算了,现在两家合体,但与红牛几战下来,基本上低于市场的期待。
当然,被暗算只是一方面不,还有一个非关键的地方,那就是魔爪的卖点问题。魔爪(怪兽)与战马一样,“焦点陈列紧贴红牛”“零售价格与红牛保持一致” “充分利用渠道工具”的策略跟红牛竞技。但与红牛不同点是魔爪把靶子瞄准了消费力很强的年轻人,植入电竞,赞助越野摩托车赛,核心诉求很准。
困了累了很大众,电竞很小众,魔爪试图用小众的诉求,占据大众的市场。 但魔爪年轻化的表达与其它多数饮料品牌一样,都比较碎片化,没有形成一套年轻化的体系文化,所谓的时尚化,大多是沦为包装时尚一点,活动时尚一点、广告时尚一点的琐碎表达。这种琐碎担不起年轻化的重任。尽管,魔爪在美国销售的很好,但在中国魔爪很残, 2018年亏损!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拔了三棵草。这里真不是为了拉仇恨,举例子只是为了提醒看官,品牌火系魔法里的成功法则不只是资金,渠道、广告,如果消费者购买的理由解决不好,其它的营销手段基本上是再玩石头打水漂的游戏,强力推动没了,就要下沉!
所以,卖点是一个让人有爱又恨的好东西。
它一定是凌驾于渠道、价格、广告等一切要素之上的核心之中的核心。
如果这个核心要素功课没做好,那就是拿着羊毛券薅老板的羊毛,老板非得被薅秃秃。
具备渠道、资金、广告优势的知名品牌都尚且如此,与此相反的中小品牌来讲,倘若再不下功夫匹配一个嚣张的卖点,根据黑火的观察和揣测,多数是准备带着小姨子跑路。
CCG有数据显示,输在卖点上的产品,占据了整个阵亡产品的1/3,选择这时候揭开第三个跑题文的答案,是让大家掂一下卖点的重量!顺便加点私货,勾引大家耐心看。
好卖点能放电,最嚣张!
反的案例说完了,那就该正过来讲了。
为了更形象,先做个比喻。卖点是什么,如果将营销比作一场战斗,战争是产品本身,海陆空是主渠道,各个兵种是零售终端,卖点就是像冲锋坦克上那杆电力最足,最炫的红旗,夺人眼目,一呼百应!
很多在市场表现出色的品牌会与黑火手拉手来佐证这个道理。
比如云南白药创可贴,大家对“有药的创可贴”这个卖点印象鲜明深刻。鲜明到他可以把一切对手排除在外。 对消费者来讲,买东西前,只需要感性的知道,甲与乙有什么差别就行了。通俗讲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者。白药就是要找这个差异。 而为了这个差异,云南白药做了上千次的调查,对主要竞争对手的渠道策略、产品策略、促销策略做了连续数年的跟踪。甚至在摸清对手在数年内不具备粉剂的开发能力后,最终集中到在胶布加药这个核心点上来。 至少,在终端,有人问:“你的创可贴为什么卖的比别人贵啊?”销售人员只要张口就来“它有药啊!”一句话,消费者的心都化了。
所以,一个走心的卖点,背后是一套做得很到位的功课做支撑,也支撑云南白药延伸出了一个年销售243亿元的白药帝国。看到这里,你会不会冒出为白药送一百朵小红花的冲动。
“名正,则言顺”。好的卖点,有时候缺点也会变成优点,江小白的酒质被众多老酒客诟病,但江小白比较可爱,它把自己定位成了有情怀的小青年,所以它的目标消费者往往会忽视它的口感。经常有喝茅台的老酒客讲,不屑于江小白,但江小只要怼上一句,“我的粉是Young man,”老酒客通常会被呛到无法呼吸。
今麦郎也是如此,方便面做得精疲力尽,转道做包装水。但对手是农夫山泉、怡宝、昆仑山,个个都是亿元级,正面打不过,就另辟战场,推出一个凉白开,硬是在密不透风的水市场撕开一道口子。今麦郎推出凉白开,嚣张的把水市场切割成了生、熟两个分类,自己可以来去自由,别人却不容易跟进,如果不是方便面拖累,估计今麦郎今天早就与百岁山一个体量了。 卖点真的很神奇,它随时可以让新产品如同锦鲤附身,被亿元红包砸中。
一反一正,两相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卖点就是这么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营销手段,它可以成就一个辉煌与世的品牌,也能毁掉一个不懂它存在意义的企业。 卖点虽然是营销中最基础的规律,但它比金子还可爱,比秃头上的虱子还闪亮。好卖点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帮助一些原本可能被埋没的产品破茧而出,溢光流彩。
卖点是营销的干货,十年如新,从没有人能够颠覆,很多新产品苦唧唧的不温不火,都是与卖点的温吞孱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很多营销老鸭来讲,往往会被太多的的冗琐碎事务所消耗,反倒没有精力去思考最本真的问题。
那些营销小鲜肉们,实在太年轻了,他们宁愿抱着手机哔哩哔哩的刷屏,也不愿意去想这么掉头发的问题。
所以,大BOSS们千辛万苦准备推出一款新产品时,先考虑一下,卖点是不是真得找对了。如果没有,与其疯狂的追逐广告,相信渠道,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理一理如何给产品种草。
没有哪个天生优秀,如果,你认为你有好产品,来!黑火扶你上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