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阴区以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导向,陆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淮安农科园发展的土地、税费、融资、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优惠政策,引导整合大量的项目、资金、人力和科技资源投入园区建设,园区发展顺利跨过起步阶段,驶入“快车道”,并在2017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科技部第五批45个园区验收。在发布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中,淮安园区创新能力水平排名全国第三,江苏第一。
淮安农科园争创示范区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示范区建设按照一区一主导产业的定位,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产业引领,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争创示范区是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的内在要求。省“1+3”功能区战略指出江淮生态经济区必须以生态为前提和底色,做足生态文章,彰显生态优势,更好地优化发展路径和模式,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和新经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度挖掘旅游业,注重发展养老产业,这与示范区的提出的建设任务高度一致。争创示范区是优化乡镇布局调整、推进相对集中居住的有力抓手。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农村相对集中居住促进镇村建设,统筹部署、分步推进乡镇布局优化工作。示范区建设提出融合发展为原则,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可以充分整合资源,促进农业高新技术、资本、人才、土地等要素流动,实现乡镇布局优化的目标并发挥典型示范意义。争创示范区是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的战略机遇。示范区就是农业科技园的一种高级形态,就是要通过示范区建设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来理顺体制机制,为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提供现实样板。
目前,全国有24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江苏省有11个,除宿迁和常州,各地级市都有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通过验收的园区有南京白马、常熟、淮安、盐城四个园区,淮安园区创新能力水平排名全国第三,江苏第一。据了解,南京、连云港、扬州多市已与科技部沟通,意向争创示范区。在这一轮示范区争创中淮安若不能抢抓机遇,就会丧失已经建立的科技园区相对比较优势,在下一轮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高新资源集聚中落后于争创示范区的平台。
针对差距和不足,淮安农科园在积极争创国家农高区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以加快科技项目建设为重点,加速产业集聚步伐。继续坚持以农业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精准发展二产,做强做长一产,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推动生物质燃气、金地种业、禾佳农业、温氏总部研究院、懒农生物科技等项目竣工投产达效。根据国家农高区的创建要求,一区一主题,一区一主业,继续将园艺产业作为园区一产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围绕国内花卉行业十强企业,再引进一批兰科植物生产企业,争取获批“淮安蝴蝶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高档蝴蝶兰盆花出口基地。加快四新成果三期牡丹芍药园建设,举办第二届蝴蝶兰博览会、兰花科技与产业发展高端峰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物技术、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加大二、三产招商力度,以项目建设之功收产业发展之效。
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为核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产业链加强研发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江苏省植物生产与加工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营养功能评价重点实验室等两个省级研发平台以及现代农业技术与服务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把好入园企业的科技标准,新增建设用地企业一律建有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将核心区技术向示范区转移,促进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带动产业附加值提升,促进农民增收。
以实施相对集中居住为契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依据码头片区规划、花漾年华田园综合体规划实施相对集中居住、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全面实施以吴城镇三园、头庄、利民三个村为核心的相对集中居住,开工建设邻里中心,启动日处理2000立方米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高新城片区延伸。加快推进明远西路景观绿化提升、明远路西延和部分主干路网、花漾年华田园综合体建设,完善两河之间核心发展轴水利专项规划,健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以充分上级政策机遇为保障,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国家农高区的建设标准之高,对于淮安园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充分争取并利用好上级必然会出台的各项针对农高区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财政金融扶持政策方面,首先采取后补助和政府购买等形式来重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成果的转移转化。淮阴区可以整合涉农资金,将资金向示范区进行高度的集聚。其次通过政策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向示范区多方倾斜,鼓励社会资本在示范区投资组建资质银行等农村的金融机构创新现代的投放方式。淮阴区将把示范区的用地做为一个统筹的重要节点,来统筹规划做好农高区的土地支持。科技扶持政策,那就是在现有的支持政策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业企业创新的补贴政策。将示范区纳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推荐渠道,搭建引才、育才、建才、用才的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