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 詹长霖
海尔一连建了八个互联网工厂,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和基于“人单合一”的体验经济平台,就这样率先落地,并有望形成国际标准指导全球工业转型。海尔建设的互联工厂,不同于德国宝马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也不同于美国特斯拉的无人工厂,它体现着海尔对于智能制造的独特理解。
我们也许没办法完全模仿海尔,但是我们能看到,在海尔印证着其自身正在进行符合时代趋势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时,它所体现的“智能化”“本地化”“创业化”。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海尔开始走出国门,成为全球化品牌。不同于欧美、日韩国家全球化过程中派驻本国员工,海尔为更好满足当地用户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本土化设计、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三位一体”的网络布局,通过“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成为当地知名品牌。
全世界有各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惯,海尔尊重各国文化,但“沙拉酱”是统一的,那就是“人单合一”模式。“沙拉式文化体系”的本质就是通过“人单合一”模式让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创业家,都有机会发挥他的潜在价值,成为“自主人”。
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关注终端用户需求,改善用户体验,如今能通过先进的智能制造平台分布到所有人。这样分布式的智慧和创新可能是未来趋势。
海尔的智能制造模式,是由传统的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型。并且,这是用户深度参与企业全周期全流程,零距离互联互通,以创造用户终身价值的智能制造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互联工厂的三联三化,三联:联工厂全要素、联网器、联全流程;三化: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海尔大规模定制模式是“人单合一”模式在制造领域的落地实践。
我们可以看到,“人单合一”模式是有普世性的,因为它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让每个人在创造用户价值的同时实现了自身价值。这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人都可以接受的。
目前海尔正在搭建一个全球的最佳实践共享平台。基于这个平台,会将全球108家工厂的优秀做法进行筛选上传,交流交互,GEA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学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当然,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势必会造成一些不同。海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双方相互学习交流,将认为好的东西完善到智能制造体系中,在不断碰撞和交互中达到二者的共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