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陈年视频被翻出,引起了朋友圈的广泛关注,视频的主人公是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企业家讲话比比皆是,如何这则视频广泛传播呢?原因很简单,这是许家印首度披露了自己童年的贫寒以及成长的经历。
“我出生在河南豫东一个最穷的地方,1岁3个月的时候,母亲得了病,没有钱看病,也没地方看病,就这样走了,我就成了半个孤儿。我是从小吃地瓜、地瓜面长大的,穿的盖的都是补丁摞补丁。”
许家印少年贫寒与扶贫初心
1976年,国家恢复高考,许家印考上了大学,但没有钱读书,也没有钱吃饭,靠国家每个月14块的助学金读完了大学。
曾经年少的许家印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农村,能够不吃地瓜面而是白面。而大学毕业后的许家印,则白手起家创立恒大,如今发展成为超12万员工、总资产1.5万亿、年销售规模5000亿、年税后净利润300亿的世界500强企业。
阿里巴巴建立了扶贫基金,马云亲自挂帅参与。而万达王健林也亲自为贵州丹寨打call。京东刘强东成了河北石头村的挂名村长。许家印自然也不甘人后,恒大的首要目标,包一个县脱贫。
在谈及扶贫的初心之时,许家印说,没有国家的恢复高考政策,我还在农村。没有国家的14块助学金,我也读不完大学;如果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恒大也没有今天。今天的一切,都是国家和社会给的,我们应该去承担社会责任,应该回报社会。也必须回报社会。
2015年12月,恒大正式确定大方县作为结对帮扶的对象。三年无偿投入30亿,以确保到2018年底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在讲话中,许家印誓言一定要打赢乌蒙山区脱贫攻坚战,表达了不脱贫不收兵的决心。
恒大帮助大方县,采取易地搬迁,建设产业依托的新农村,建成蔬菜、肉牛、中药材、经果林产业化基地476个;设立1亿元的产业扶贫贷款担保基金,总额10亿元,已为334个蔬菜、肉牛等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4.4亿元,已引进43家上下游龙头企业,总体上已实现12.73万人初步脱贫。
由县到市,扶贫范围扩大,扶助资金超百亿
2017年5月,恒大进一步将帮扶范围由大方县扩大至毕节全市10县区,再无偿投入80亿,派出2108人的扶贫团队,预计到2020年,帮扶毕节92.43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
恒大累计投入超过110亿的扶贫资金。在许家印眼里,与110亿的资金相比,更重要的投入是人,扶贫队伍才是根本。针对扶贫铁军,许家印总结了八能,能吃苦耐劳、能奉献、能打硬仗、能出思路、能出管理、能出办法、能出技术、能激发当地干部群众内生动力。
产业扶贫,出人出钱扶贫思路建立长效机制
在扶贫思路上,恒大没有采取传统“只出钱”的公益扶贫方式,而是出钱又出人的“恒大式”的多元的产业扶贫思路。
恒大董事局决定选派321名常驻县、乡的各级扶贫领导干部,选派1500名驻村的扶贫队员,和大方县287人的扶贫团队会师,形成了2100多人的扶贫团队,决战乌蒙山区的扶贫前线。
而整市帮扶毕节7个月以来,共400万平方米的九个搬迁安置区,331个蔬菜、肉牛等产业基地,全市已培训47608人,推荐就业37485人。社科院扶贫蓝皮书也不吝赞美,认为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起长效持久的扶贫、脱贫机制,为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