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如何有效的开展员工培训


       培训是企业激励的手段,能够稳定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是员工的福利。然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对员工培训认识不深刻,对员工培训管理不满意的现状非常明显。因此,本文分析我国小微企业员工培训管理中存在的困境,通过针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帮助小微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相关定义说明

1、小微企业定义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

小微企业在税收上的概念和其他部门略有不同,主要包括三个标准,一是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二是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三是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符合这三个标准的才是税收上说的小微企业。

2、小微企业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小微企业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从业人员占到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38%以上。小微企业已经成为实体经济不可忽视的力量。

绝大多数小微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计划,人才是保障,小微企业除了少量引进人才外,大部分是内部培养出来的,员工培训是内部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


二、小微企业培训管理的主要困境

影响培训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企业战略目标、组织结构、员工综合素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培训效果的满意度是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是目标行为化、量化的具体过程。小微企业培训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培训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缺乏系统性

很多小微企业培训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简单的培训管理规则、新进员工职前培训管理制度。企业未针对培训讲师、课程、费用、考勤、学历教育、激励、监督反馈和评估等建立管理制度,致使整个培训体系不能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未能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而设置,培训规划未能起到有效性作用。

2、课程设置未能贴合实际需求

根据数据显示,小微企业培训课程内容主要以企业文化、商务礼仪、消防安全、7S管理等为主,岗位技能训练为辅。较少开展与业务技能提升及综合实战类课程。综上,提供的培训课程未能最大限度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3、培训师资力量薄弱

一是缺乏专门技术培训师。培训讲师均为老员工或基层管理人员,且训练形式主要是现场观察,影响训练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缺乏专业、固定的师资队伍。从严格上讲只有培训专员、人力资源主管等相关培训团队配置,其他培训讲师是根据课程需要,与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协商授课的,授课讲师人员经常不固定。三是培训师职业素养不足。绝大多数授课讲师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讲师素质均难以匹配专业的培训讲师,使得很多讲师把授课当成是应付了事,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低。

4、培训对象不全面

因为培训师资人员的缺乏、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基层人员,忽略了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训练,使得中高层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有效理解并支持培训,培训实施推进过程中经常受到阻碍,主要表现为人员缺席率高、培训讲师以工作繁重为由推脱授课、培训形式多样化受限、培训时间受限等。

5、培训效果评估缺乏系统性

有效的培训评估对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改进绩效都有着重要作用。对企业来说,从培训计划的导入、实施开始,就需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小微企业评估缺乏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缺乏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办法;二是只关注培训结束后评估;三是评估手段只依据笔试考核;四是缺乏评估结果的应用。

三、小微企业培训困境的原因分析

1、对培训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一是高层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企业高管对培训管理的理解不够深入,致使难以营造培训文化氛围、不能推进培训管理制度的建立、难以支持培训讲师队伍的建立和加大培训费用的投入。二是培训讲师重视程度不够。三是受训人员的不重视。以上,使得人力资源难以准确理解企业发展战略、把握企业发展趋势。

2、培训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绝大多数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基本上都要身兼多职,一人操作六大模块,甚至行政、财务类工作。本身的个人魅力影响不高、专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比如,培训专员工作经验为2年,从业培训工作不足1年,在职期间未曾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培训师训练。

3、 培训讲师的专业度不足

绝大多数培训讲师有的自身专业技能不能跟进时代的需要、有的专业理论缺乏、有的缺少授课经验、有的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着讲师的专业度,从而直接因为培训的专业度。

 四、改善小微企业培训困境的对策

1、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培训过程管理

培训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包括:第一,建立健全培训管理办法,包括培训需求调查、内部讲师管理、培训课程实施管理、培训经费管理、培训考勤纪律管理、学历教育、培训学分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管理等办法;第二,健全奖惩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培训管理工作,切勿“纸上谈兵”;第三,加强培训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包括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效果监督、反馈、调整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具体如下:培训前应做好培训需求、对象、计划评估;培训中应做好培训实施过程、内容、机构、人员、环境评估;培训后应做好培训目标达成、效果效益、人员工作绩效评估等。

2、营造员工认可培训的企业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营造员工认可培训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培训有效实施的无形之手。哲学说:“意识决定行动”,即运用于培训中,则可理解为培训文化氛围是无形的意识形态,如长期积累培训文化底蕴,另加之有利的外部条件辅助,势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培训成果的转化,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最高决策者应努力向中高层管理人员灌输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培训负责人员应努力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招聘负责人应尽可能选拔有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管理人员。

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优秀的培训师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教学经验;教学热情。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渠道建设培训师资队伍:第一,评选出企业内部的技能人才,对该类人才进行全方位的集中训练,包括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技能实践、培训技能等;第二,评选出企业内部最有热情和有潜力的人员,对该类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训练;第三,在完善培训师管理办法、培训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外部培训机构甄选办法,为企业甄选出最为有效地培训的机构,使得培训经费用在刀刃上。第四、通过建立企业间的培训联盟,使得本企业能享受到其他企业优秀的培训师资人员,同时帮助本企业优秀的师资人员提供更高的培训平台。

4、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有规划的课程设计有效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服务性、实践性以及保证培训效果。对不同类别人员的课程内容设计提出以下意见:第一,针对新员工,入职时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文化培训、基本商务礼仪、消防安全、职业道德等;第二,针对基层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理论知识培训、团队协作训练等;第三,针对直接管理人员,除进行直接基层人员训练内容外,更应重视人员管理、团队管理训练、通用技能培训;第四,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着重进行思维模式、企业文化认可、领导发展计划、国际化人才发展计划等。


5、科学选择培训方式

成年人由于人生阅历和思想深度的影响对培训方式的要求很高,要想保障培训效果,首先应深入了解成年人的学习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学习需求并产生学习动机;第二,关注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并产生可观察的效果;第三,善于从与自己最相似的经验中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第四,具有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格、学习理念和差异化的学习效率;第五,注重体现员工存在的价值;根据成人学习和课程内容特点,选择科学的培训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研究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视频教学法、现场观察法、研讨法等。

总而言之,针对小微企业培训建议开展短期集中式培训,务必要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在一定阶段上取得领导决策层的基本认可。后期工作就比较其次,按以上步骤逐步完善企业的培训体系建设,这是长期的过程。长短结合,真正为企业带来改变,才能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最终做到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使得培训能真正服务于员工,服务于企业。

【作者简介】

       石煜源,国家一级企业培训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劳动关系协调师。专注于人力资源研究领域,致力于招聘培训、薪酬绩效、企业文化等模块,在传统制造、通讯电子、电子商务、旅游酒店等行业中有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