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诅咒常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误解争论多是因为知识的诅咒所造成的。
有些时候,不是别人的做法不可思议,而是我们总是难以想到,别人并没有像我们一样掌握着独享的信息。
在销售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导致客户会烦你甚至屏蔽你,使得双方都说对方是傻逼。
但是销售本身确实是处于自己对产品的了解,知道本产品能够给企业带去利益,但是企业主可不知道,以为只是一个只知道推销的人,而且还很烦人。
所以很多广告的目的、宣传的目的、推广的目的都是为了打破知识的诅咒。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知识的诅咒,用一个案例来说明吧。
两个人参加一个游戏,前面几个游戏都非常容易的通过了,最后一关是一个配合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方带上耳机,听歌,在听歌的过程中将听到的歌用打节拍的方式敲打桌子,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不能发出任何其他的声音,对方根据这个敲击桌子的节拍来猜出对方听到的是什么歌。
在游戏的过程中耳机里面响起的分别是《最炫名族风》和《葫芦娃》,听歌的人非常认真的把两手哥的节拍敲击了出来,并且认为自己敲击的非常完美,而猜歌名的这位无论如何也猜不出对方究竟敲击的是什么曲目,什么样的名字都有猜,但是没有猜对了的。最后与大奖失之交臂。
在这个游戏中,其实参赛者都没有错,错的是主办方,因为在这个游戏中参赛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等的,敲击的人一边听歌一边敲击自然和歌本身的节奏很吻合,但是猜歌的人压根就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歌,自己面对的是浩瀚的歌海和浩瀚的歌词,如何能够知道对方所敲击的是什么样的歌。
听歌的人完全无法理解听只用手指敲出节奏来猜是那首歌是多么的困难。
这就是“知识的诅咒”,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以后,他是没有办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情的。
当然这儿所指的知识不光是什么文化知识,而是各种信息、事件、情况、情报等等。
比如,我本人是金庸迷,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就有很多个版本,我相信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忠实群体,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可能任何一个版本都不喜欢或者只喜欢83版的。
而哪个版本都不喜欢的还往往都是忠实的金庸迷,因为在小说中每个人都对郭靖、黄蓉、东邪西毒都有了一个自己的定位和准确的想法,但是电视剧毕竟是改变的,所以对于金庸迷来说更多的是去挑这个电视剧里面的各种不对和不忠于原著的地方,不会太多的去注意里面的亮点,而是抱着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电视剧,所以永远没有满意的,但是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因为本来是根据原著改编,情节人物性格各个方面都很好,所以能够吸引他们。
另外看过83版的一般不会再喜欢其他版本的,看过87版的也不会再喜欢后面的,然后再去看83版也很难喜欢,以此类推。
这就是先入为主的知识的诅咒。
就像人和猪,只有人会去想当一个辛苦的企业家好还是当一头无忧无虑的猪好这样的问题,因为猪这样的低等动物智力还不够,根本也不知道企业家的存在。
所以情侣之间、上下级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甚至于不认识人之间的各种矛盾都是因为“知识的诅咒”。
上级分配给下级的一个任务,让下级去完成,但是最后下级没能达到,因为这个任务按照老板的知识和阅历应该是很容易完成的,但是你要知道员工可没有这样的知识和阅历,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是存在知识的诅咒的,所以有的时候也不能怪罪员工。
所以我们看很多的大型企业喜欢做流水线的工作,就是把一个工作分成很多到工序,而在这条流水线上的每个人只干自己最最擅长或者不擅长也可以段时间培训上岗的工作,把一个工作越是细分越是容易形成优质的结果。
让汽车生产厂家的任何一个员工独立生产出来一辆车出来,那么这个员工得学习多少知识,但是如果把这些所有的汽车生产过程拆分成1000个工序之后,每个人可能培训两天就可以上岗,而且会做得很好,这样1000个人各自完成各自擅长的工作来生产汽车肯定会比培养1000个能够独立生产汽车的人才再进行生产来的要快很多,而且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zpyh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