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王朝崛起的思想文化准备。
1、 中华文化的认同与确认为少数满族人统治中国做好文化思想铺垫。
明清史研究专家谢国桢说:“清因明制”的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之初,努尔哈赤曾受明朝龙虎将军的封号,并三次到过北京,熟悉关内的风俗情况。当他统一了东北各民族,建立起后金国家之后,翻译了不少汉族文化传统的书籍,如翻译明太祖朱元璋所颁布的《大诰三编》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又翻译了《三国演义》,作为出谋划策,用兵作战的参考,这些书籍的翻译,说明了清初统治者借助明朝的风俗习惯和典章制度作为统治的工具,同时也为康熙“清因明制”思想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明朝皇帝成祖朱棣获得政权后为答谢蒙古贵族,把北京以北塞外让渡给蒙古贵族管理,到明万历时期今天承德平泉等一带广袤地区已经成为蒙古族、满族、汉族等民族相互文化交流与贸易过渡带,从笔者平泉玉皇庙搜集文化资源资料逻辑推理,明万历时期努尔哈赤三次进京途中一定是经过这里,并洞察到明朝的种种社会弊端并在此发下宏愿夺取大明江山,这个从宗教界流传下来的口传至今在平原玉皇庙能够得到印证,这与故宫博物院排印本《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一段描述努尔哈赤文字资料可以相互印证:“帝曰:“大明万历皇帝,土广民众,不知自足,反虐害小邦,而侵夺尺寸之地,大兵为人所杀,疆土遂丧于人,此天厌大明而祐我也”。中华文化思想文化的认同与确认为少数满族人统治中国做好文化思想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