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基于人的政策


我们行走的时候善于发现安全的道路,但是我们在思想中做出某项决定的路径时却常常显得鲁莽,后果也非常糟糕。因为思想里没有从现在到达未来某个时期的道路,即使能够根据理性、经验进行细致的推断并在行动上保持谨慎,但是这样构建的虚拟道路并不牢固。

城市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能预期到达怎样的状态,当然根据一般的结论,自由市场并不符合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干预是必然的,又一般而言,人们对于政府能够释放的善意均持保守的态度,所以,对于城市经济的建设必须遵循几项原则。

市场经济调配资本、商品和劳动力,在各种便利的经济条件下会形成聚集,现代的城市基本上依循各种经济便利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既有的经济、城市格局下,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要求,就不能不考虑政府干预的力量,引导人、财、物的合理布局。

首先,经济政策应该是立足于人而非地方,基于地方的政策对人们的幸福感和经济利益不能非常高效的发挥出效能或者不能有此效能,再考虑沉淀的机会成本,对整体经济的提升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但是基于人的政策也并非完美无缺,就能纠正上述各种缺陷,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动物精神”也不必然提升城市于他们的幸福感,从另一方面看,就是城市政策要以提升居民幸福感为出发点才是城市发展的成功所在。

人们选择在一座城市工作和生活,则必然考虑薪资、通勤成本和住房价格,一般认为这三者存在一种均衡,同时房地产开发商、企业和个人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必须都能获得收益,否则会造成资本、劳动力等市场要素的流失,住房价格和房屋建造成本存在一种均衡,企业和个人也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收益最大化的地点,当然也存在其他各种成本问题,住房价格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综上,经济学家认定对于房屋的需求能够印证城市经济的活力,需求量越大则发展潜力越大,政府在通勤方式、路线和成本上的作为直接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格局。

当然金钱的多少对于人们的幸福感并不存在直接必然的关系,但是金钱不多却容易造成幸福感的流失。在城市,人们为了获得高薪酬,可以承担通勤、住房的问题,但这些往往意味着人们放弃了便利性和幸福感。一座城市发展的潜力基于它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聚集是提升城市发展的基础,在当下城市的格局下,政府干预并结合自由市场经济才能应对这一因果关系。

由此反向推断,住房市场萎缩的城市或者因为传统产业凋敝带来人才流失的城市,依靠政府投资扶持加以振兴往往是失败的,但事实上,不切实际的基于地方的政策却层出不穷,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