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的最大价值是引领新疆现代文化的发展


 

在兵团积极筹备庆祝兵团60大寿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重新认识兵团60年来的艰难历程和功过是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本文简称兵团)自195410月成立至今,已经60岁了,这正是人退休的年龄。长期以来,兵团存在的价值一直饱受争议,关于撤销兵团的话题不时响起,兵团真的老了、没用了吗?

兵团在成立之初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个阶层的人,第一代兵团人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国家政策和兵团体制等因素,兵团盛极而衰,直到近10年才基本恢复元气,但由于很多历史性因素没有改变,兵团至今依然弊病丛生。

在新的历史时期,兵团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对兵团未来的价值、作用和发展方向是否应该重新定位?兵团应该扫除哪些传统观念?兵团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兵团如何才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在吃不饱肚子的年代兵团的重要作用是开荒种地

兵团诞生于新中国百废待兴之初,那时的兵团是保障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兵团是靠开荒种地扎下了根,兵团人将流血流汗、节衣缩食种出的粮食支援给了地方各族人民,还支援给了内地。那时内地很多地区派人到新疆恳请兵团支援救命粮,甚至宁愿排队等待几个月。如果没有兵团,不知会饿死多少人,没有兵团行吗?那时,没有人说兵团应该撤销。

历代王朝在今新疆地区的屯垦戌边始于公元前105年的西汉时期。

漫长的西域屯垦史,就是因为吃饭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所以才如此漫长。新疆兵团人继承了先祖屯垦戍边的事业,经过6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吃饭的问题不再是困扰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大事。

现在即使没有兵团的存在,新疆人也不会饿肚子。

现在新疆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早已解除了与苏联的战争警报。现在有一些人在酒足饭饱之后,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对兵团大发议论,认为兵团的存在一无是处,应该撤销解散,否则是有百弊而无一利。

█兵团的经济贡献在新时期对稳边兴疆作用微弱

新疆在和平解放之初经济极其贫弱,要什么没什么,兵团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兵团工农业总产值曾占自治区的1/3。经过60多年的建设,新疆经济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奠定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础,这是兵团屯垦戍边第一个阶段的任务。当新疆已经普遍实现了温饱,兵团的经济贡献对稳边兴疆不再有过去那样决定国家安危的作用。

兵团现有14个师,175个团场,4000多家中小企业。截止“十一五”末期,兵团耕地面积达到1864.25万亩,划定基本农田1358万亩。目前,兵团以占全疆1/7的人口,生产新疆1/5的粮食、2/5的棉花和1/3的棉纱、棉布、食糖。虽然兵团计划到2018年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力争兵团经济总量占自治区的比重提高到20%

但是,时过境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兵团如果继续单纯追求经济贡献,其对稳边兴疆的作用可以说微乎其微。从单纯的经济角度讲,以新疆已经形成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无论是现在和将来,新疆即使没有兵团,新疆经济也照样会健康快速发展。

█新疆千百年来屯垦戍边的历史真的可以终结了吗

虽然人们现在不再有衣食之忧,虽然新疆与周边国家进入了和平共处的时期,但如果因此丧失了忧患意识,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危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忘战必危,这些古训还远不到过时的时候。

屯垦是为了戍边,屯垦是戍边的手段,稳边兴疆是戍边的目的。屯垦是戍边的物质基础,只要吃饱了肚子就可以终结千百年新疆屯垦戍边的历史吗?

当开荒种地使粮食能够充分满足需要的时候,这也只是满足了维系生命存续的基本需要。人不是仅满足于吃饱肚子的动物。人除了吃喝穿衣,还有更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不断满足新的需要的过程。粮食是人的物质需要之一,但不是人的需要的全部和终点。只有通过不断创造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能不断满足人的新的需要。

兵团虽然实现了粮食自足,虽然新疆目前处于和平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兵团不需要继续创造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不意味着从此天下太平。兵团在满足粮食需要的基础上,还需要继续创造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充分满足兵团人和新疆各族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以使兵团人和新疆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仅仅吃饱肚子并不能完全保障长治久安。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兵团屯垦戍边——稳边兴疆的使命还任重道远,兵团还要继续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履行使命不断继续巩固和发展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所以说,兵团事业是千秋大业。

█兵团引领新疆现代文化发展是稳边兴疆新的历史需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兵团要充分发挥稳边兴疆的作用,不能再继续单纯追求和满足于对新疆经济发展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兵团存在的最大价值不是体现在对新疆的经济贡献上,而是体现在对新疆的文化贡献上;不是体现在经济实力如何强大上,而是体现在引领新疆现代文化发展的影响力上。兵团在完成了奠定新疆经济基础的第一个阶段的历史任务后,第二个阶段的历史任务就是引领新疆现代文化的发展。

引领新疆现代文化发展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兵团作用和价值的重新定位,是兵团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兵团永葆活力的根本,是兵团屯垦戍边最重大的历史任务。兵团只有充分发挥出引领新疆现代文化发展的作用,才是对稳边兴疆的最大贡献,是对新疆实现长治久安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最可靠的保障。

人占有利益的过程就是反映利益观的过程,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利益观的反映,人所创造的一切都是利益观的反映,反映利益观的一切事物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所谓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都是利益观的反映。文化是利益观的反映物。有什么样的利益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利益观。有什么样的利益观就会创造什么样的文化,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创造什么样的利益。(王大豪《利益论》)

现代文化的核心利益观:开放、包容、平等、公正、民主、法治、创新、共赢、和平。兵团要建设的就是这样的文化,兵团要引领的就是这样的文化,新疆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是新疆实现长治久安的文化基础和根本保障。兵团首先要把自身建成现代文化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才能有资格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把兵团城市群建造成现代文化的辐射源

兵团是农民出身,兵团成立之初的第一要务就是开荒种地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兵团农业的基础就是这样奠定的,而兵团工业由于种种原因发展极其缓慢。兵团农业无论怎样发展,由于农业所产生的现代文化辐射力有限,即使兵团年年农业大丰收,也根本无法承担起引领新疆现代文化发展的重任。

工业文明是现代文化的先锋。工业文明在它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以前几个世纪农业文明的总和。现代工业是现代文化的集中体现。没有现代工业就没有现代文化。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就是建设现代城市、现代文化的过程。

在新的历史时期,兵团丰富了屯垦戍边的内涵和外延,提出了实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让工业成为兵团的领军产业,旨在使屯垦戍边的事业与时俱进,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活力。

兵团的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都不应该是目的,都应该是手段,目的应该是为了充分发挥新疆现代文化的引领作用。兵团的一切建设和发展,都应该以引领新疆现代文化发展为核心。

城市是文明进步的产物,城市是文明的聚集区,城市文明一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引领的作用。兵团要引领新疆现代文化的发展,必须首先要建设一批高度现代化的城市群。城市是现代文化的载体和辐射源。兵团如果没有一批高度现代化的城市群,兵团就没有引领现代文化的能力。

兵团城市群分布要形成引领现代文化的最佳格局

兵团要充分发挥引领现代文化的作用,必须要融入一定规模的少数民族人口,把城市建在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区域。兵团要成为现代文化的辐射源,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辐射对象,兵团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兵团的存在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兵团的作用和价值在于引领新疆各族人民追求符合现代文明的生活。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否则,兵团在新疆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兵团各个农牧团场的布点是在60年前主要为应对国防需要而形成的,这不是一个使兵团充分发挥现代文化引领作用的最佳布局。建设现代化城市,最佳的位置是在交通便利、人群集中、环境宜人的地方。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兵团布点大多位于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环境恶劣的地方。为此,国家应从新疆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使兵团不再受传统区域划分的限制,打破现有格局,对兵团进行重新布局。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布局,兵团就难以建设现代文化、难以发挥引领现代文化的作用,兵团就无法充分体现出存在的价值。

截至2006年底,兵团总人口为257.94万人,汉族人口比例接近90%。兵团未来应大幅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比例,在未来10年至少达到30%

兵团城市建设规划要有高起点,要符合现代国际化标准,切忌边拆边建、边建边拆,避免建了一座城市花了建设3座城市的钱,这个问题在新疆地方城镇建设上已经出现。

建议中央政府给兵团在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划定至少8个区域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在若羌县和喀什市之间建立4座兵团城市。在温宿县和拜城县之间建立1座兵团城市,在与伊宁市之间建设一条横穿天山的高速公路。

新疆库尔勒至青海格尔木铁路,预计2014年年底前动工建设,2019年建成通车,这将是新疆第二条与内地连接的铁路,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库—格之间的若羌应该建立一座兵团城市,利用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优势,把这座城市建成南疆最大的城市。

五家渠是新疆最窝囊的城市,虽然与首府乌鲁木齐相邻,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但其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如蜗牛一般,至今还是个土不土、洋不洋的小镇,远远不如距离乌鲁木齐更远的石河子,连更远的奎屯都不如。兵团应该把五家渠建成一座可以容纳百万人口的养老城,使之成为乌鲁木齐及新疆老年人的养老天堂。

截至2011年年底,新疆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0.48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0.93%。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90万。但新疆至今还没有一座最适宜养老、专门提供养老服务的城市。这正是五家渠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但五家渠却没有这样的远见和气魄,当初兵团人在万古荒原上建花园城市的豪情壮士已经与第一代兵团人逝去了吗?

新疆地方与兵团关系要符合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

兵团与地方的关系一直伴随着矛盾和冲突,成为影响双方发展的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新疆地方政府还是兵团,都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新疆地方与兵团应该是自由竞争的关系。自由竞争既有利于兵团的发展,也有利于新疆地方的发展。不能把自由竞争视为是兵团与民争利。兵团是企业,不是公益组织,不能用行政的手段削弱兵团的竞争力,或限制兵团自由竞争的权利。兵团不与民争利,但一定要为民谋利。兵团与地方的竞争只要符合自由竞争的市场原则,就是为民谋利。没有充分自由的竞争就没有健康的发展。自由竞争是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的最好方式。任何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都是非常有害的,不利于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所谓兵地融合,应该是自由竞争、实现共赢的手段之一,而不能作为终极目标。只要建立了平等、公正而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是最好的兵地融合,这才是真正的兵地融合。

兵团过去为维护国防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兵团在“三股势力”不断制造事端的的今天依然肩负着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使命,任重道远。兵团存在的战略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关于主张撤销兵团的一切说词都是目光短浅、自私狭隘或别有用心的。

自从兵团盛极而衰、被撤销和又恢复后,兵团一直处于为自身的生存而挣扎的状态中,百病缠身的兵团根本无法承担起引领现代文化的作用。

现在的兵团只有进行大刀阔斧、脱胎换骨的大改革,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魄力彻底改变传统的利益格局,兵团才有重新焕发生机的希望。否则,兵团不过是个单纯的经济组织,一个缺乏活力、靠国家输血式扶持而勉强维持、前途暗淡的国有企业,根本担当不起稳边兴疆的历史使命,所谓兵团的这个“作用”、哪个“力量”都不过是最后剩下的标签而已。

要使兵团再创辉煌,必须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兵团区域进行重新布局,通过打造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建设一批具有现代文化辐射力的城市群,容纳更多的少数民族,引领新疆现代文化的发展,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实现兵团的最大价值,使兵团为稳边兴疆继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应该兵团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兵团要继续发扬开放、包容、创新的优秀传统,广纳五湖四海的人才,把兵团建设成各类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乐园。没有人才就没有一切。得人才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没有具备现代文化素质的大量人才,就不可能建设成具有现代文化辐射力的现代化城市。

兵团的未来不是没有希望,但兵团如果缺乏开拓性人才,丧失了老一代兵团人为国担当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兵团就真的没有希望。

新疆的长治久安需要兵团担当起以引领现代文化的重任,这是屯垦戍边的兵团人新的历史使命,也是兵团人再创辉煌的历史机遇。

新疆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单纯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或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文化问题。没有文化认同就不会有长治久安。对现代文化的认同是多元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文化戍边是屯垦戍边的最高阶段,引领现代文化是兵团发展的最高境界。没有现代文化的发展就没有新疆的长治久安。

兵团60年的发展历程不是兵团的大限。从新疆的战略地位和国家战略需要来讲,兵团未来至少还应该存续100年。

兵团下一个60年令人期待。

作者:王大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