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互联网金融抢滩农村新蓝海


  过去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传统银行、电商巨头、农业龙头企业等,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这其中,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电商+涉农金融模式和以商业银行为代表传统三农金融互联网化模式最为常见,也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常规力量。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不断向纵深发展,金融科技在业内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普惠金融的实现路径。在技术和政策的驱动下,广大农村地区这一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相对匮乏的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内龙头企业纷纷抢滩布局,使得数字普惠金融逐步成为深耕农村金融、开展金融扶贫成为可能。眼下包括P2P、众筹平台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探索涉足农村金融领域,一方面丰富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模式,另一方面,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精准扶贫提供了新的探索路径。

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农村市场大有可为,既符合行业资深规范发展的客观需求,又是企业在细分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机遇的处女地。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称,在全国贷款总额中,服务于“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只占到8%左右,大多数有信贷需求的家庭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来满足需求,四分之三的农村家庭借贷更是依赖于非正规民间渠道。由此可见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存在明显不足,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着较好的机遇期,这一市场算得上是行业向纵深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的蓝海。相比于电商、银行主导的商业模式,目前涉及农村金融的P2P和众筹平台资金规模仍然较小,这与农村金融面临的现实困难有关。

  通常来讲,农村金融体系存在征信数据体系缺失、农户农企融资难、农民资产流动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但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拓展这一市场领域时,除了这些老大难问题外,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难题。

      接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关注、进入三农金融领域,有望在商业模式、业务规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以及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互联网金融抢滩农村金融新蓝海有望不断结出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