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农业、农民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社会关注。以前是1号文件关注,总理关注,现在是社会上上下下都在围绕三农发力,真可谓前所未有。
国内的农业人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劳动力数量在锐减、劳动力成本较5年前翻一番,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粗放农业正向集约转变、农村金融落后,新型经营主体尚未形成力量、农产品销售难题持续普遍存在、农业信息化浮于表面、农产品电商多年发力尚未有实质性起色、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土地酸化板结、农产品标准化尚未形成等等。
我们的机会和我们的挑战一样多,4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艾果乐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农产品要真正变化必须围绕两点①一线种植②采后处理。只有这2点获得突破,我们在各个环节所遇到的难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降低整个农产品链条成本,提升效率,提升品质,改变农业。
一线种植:新主体、新思维、新市场
新主体:以规模化、科技化、专业化为代表的新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家庭农场、大型合作社等)。目前规模化种植在国内才刚刚兴起或者碎片化分别,并未形成知名的种植商。以经营农业土地种植业为主的巨头或者优秀的品类巨头并未形成。粗放、简单、个体经营模式在我国普遍存在,这样难以实现科技应用、品种更新、统一规划、机械作业等现代农业基本要素实施。从种植管理(土地集中经营)到田间服务(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从简单靠经验到科技标准化,从机械化到信息化,从大一统的全产业链到专业垂直细分小巨人,新主体一定会成为中国农业未来的主力军。
新思维:以经营为核心,讲品质、树品牌。过去我们各地的传统种植业龙头企业是以政府补贴为核心,错过了最佳的市场品牌培育期。既没有在一线形成种植品牌,也没有在市场形成产品品牌。现在无论是传统龙头还是新主体,都应该以经营为核心,做品质,树品牌,唯有如此才可能在未来形成核心竞争力。
新市场:看不见的是市场,持续创新,抢跑领先。农业一线有巨大的空白等待挖掘与开发,扎堆农产品电商看得见的只是数字,一线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需要有规模化的企业出现,做新主体,以新思维,创建全新市场。
采后处理:新标准、新品质、新供应链
采后处理主要是标准化分选、标准化仓储、信息化流通。国内农产品采后处理率尚未有权威数据,从艾果乐从事的苹果产业来看,能完整做到采后处理的不到1%。
新标准:农产品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都比较完整,但是在产品端的应用却很差,为什么?一方面可能是政府推进力度,另一方面来自市场。目前由电商引领的新标准正影响农业,农产品,农产品的电商标准正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也会对整个农产品生产、采后处理、流通带来革命性的推进。
新品质:如果经常逛批发市场、超市的话,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品质差异带来的巨大价差。而经常在互联网上购买农产品的朋友,应该经历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品质的农产品。近几年来农产品电商在逐渐成熟,花大价钱、大人力用于品控,但这并不是电商希望的。电商及平台更希望拿到手里的就是标准、稳定的品质,就像卖衣服、卖电子产品一样,这一天定会早日到来。
新供应链:从单纯的产品搬运升级到以种植管理、投入品管理、田间管理、产品管理、仓储服务、标准分选、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各环节服务为基础的新供应链协作系统。
农业供给侧的改革需要更多新主体参与一线的创新服务,扎根农村的广阔天地,坚持创新、坚持品质、坚持标准、坚持开放心态、坚持合作共赢,共赢中国农业美好未来!
农业,最需要的是时间,我们需要从孩子开始成长。
生鲜电商的投资家们,你能等的起吗?
(作者:李庆军,艾果乐生态农业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