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刷新吏治 创新干部队伍管理新思路新做法


山西刷新吏治 创新干部队伍管理新思路新做法
 
李华新
 
 
    山西刷新吏治一年7个月调整139名不胜任现职官员。这成为当地百姓谈论的话题。山西某市环保局长日前被调整为非领导职务,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不小震动,一时议论纷纷。“没违纪、没违法,就是因为工作能力不够、状态不佳,这是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一个典型案例。”山西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孙大军介绍说,“干部‘能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相较违法、违纪,重大事故问责等传统的‘必须下’,以及到龄退休、任期届满的‘自然下’,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应该下’,是从严治吏的难点,更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6-05-27 05:57: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一年7个月的时间里,山西全省共调“下”领导干部2026人。其中,到龄免职1205人、任期届满离任152人、健康原因调整123人、违纪违法免职221人、自愿辞职151人、问责免职35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139人。在139名被调整的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中,94人或因不敢担当、不负责任,为官不为、庸懒散拖;或因不能有效履行职责,出现较大失误,能力不足,年度考核不称职等,被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
 
一年多来,山西坚持以查档案、查个人事项报告、查民意、查业绩、查线索、查案件“六查”掌握的情况为依据,对虽无违法违纪行为但“为官不为”的干部,对组织掌握的在岗涉案、纪检机关暂不查处但工作不在状态的干部,该免的免,该降的降,该调整的调整。
 
自然对于这些能下的干部,使其下也是有一个的程序的,从调整动议、考察核实到提出调整意见、组织决定、谈话等环节,更具严肃性、规范性,避免因“人”而下,要因“事”而下。让你下的心服口服,正是山西进行干部队伍调整的一个基点。
 
对于那些被调整的干部,还需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对调整“下”的干部,既不“一棍子打死”,也不让其“一下了之”。山西建立起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了解被调整干部的思想动态,化解思想矛盾、解除思想包袱,并及时安排他们到各级党校参加培训;结合被调整干部的自身实际,引导其在脱贫攻坚、信访维稳、拆迁改造等专项任务、临时岗位中继续发挥作用;对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突出的,依规重新任用。这样也使得那些从新焕发出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的干部,也能使之看到新的希望。
 
“能上能下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重要体现,要成为干部工作的常态。”“在干部选任上下大功夫、在干部管理教育上下大力气,乃是当务之急。”这是省里领导的切身体会,也是这次调整干部中得出的经验。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