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碰到了硬骨头


  此前,权威人士着重提到了去杠杆的急迫性,而随后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对于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对于一些地方推进力度不够也强力督促。

  显然,当前债务去杠杆俨然成为稳增长和供给侧改革之间的隔帐。债务杠杆去化的程度决定了后续供给侧改革能否全面铺开,这中间还得考虑经济增速不能掉得过快。

  民企方面问题不大。4月的民间投资滑坡不一定是坏事,毕竟民企资金自己掌控,没有足够的收益空间宁可不投,更不会扛着杠杆硬上。这和政府对民间投资下滑的焦急形成强烈反差。当前经济波动中的政策烙印较深,会直接导致经济韧性不足,大起大落。

  但关键问题是,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关系链正成为去杠杆的一道硬约束。直接的反映就是,此前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小组会上说的,某些部门供给侧改革推进不力。

  从此前权威人士表态来看,将高杠杆定义为“原罪”的意义不同寻常。当前,资本市场去杠杆高峰已过,而证监会近日《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等相关文件则进一步约束机构投资者的杠杆倍数,与慢牛预期相符。然而,社会实体在经过一季度的信贷刺激,杠杆有所反弹。尽管当前爆发债务危机可能性不大,但僵局难解,因为这背后是地方税收、就业等敏感性话题,有部门仍在等、在看。而权威人士这方面已经交底:保人不保企,开始赶鸭子上架。

  债务去杠杆,应当是一个逐步退潮的过程,政府要在其中做好政策配套。就像揭疮疤,揭得过急伤口就会重新流血,一切就得重头再来。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李克强总理此前向外界宣示的“鱼与熊掌兼得”的目标充满挑战,所以,接下来考验的是政府的政策平衡能力。

  优投顾投研团队认为,政府应当加大国企改革兼并、清算的深度,这是破局债务去杠杆的不二法则,也是供给侧改革和防风险的最大公约数。从正面来看,如果供给侧改革能有更多“样板间”效应,就有望形成市场的正面预期,加深其对“新常态”的认知。

  值得注意的是,18日,此前一直被诟病改革推进缓慢的财政部终于有所表态: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中央财政积极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相关工作,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化解过剩产能,并对钢、煤企的兼并、重组给与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

  总之,如果在这一轮债务整顿中不对国有企业动手术,那么“去杠杆、去产能”的改革就难以成功。去杠杆、去产能的关键在于清除国企的利益障碍,只有允许僵尸国企破产出清,才能真正推动结构性的改革。而财政部迟来的政策配套意味着上述进程将会加快。

  降杠杆可能将市场风险偏好压制相当一段时间。策略上,优投顾投研团队认为,政策对市场的做多情绪会有压制,但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投资者仍需要以行业层面的防御为主,小范围打靶。

  想要第一时间了解政策动向、追踪更多大咖们的投资思路吗?优投顾将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从宏观研判、主题研究到个股精研、资产配置等不同范畴的投资顾问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