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怀有赤子之心


 初见冯坚,我还是略微诧异的,毕竟才四十出头的年纪,冯坚居然满头白发。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是绍兴地区首家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也是业内的翘楚,作为大公律所的新任主任想来应是异常忙碌,但这满头白发仍让我心惊不已。大概律师这一行,果然是需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
 
  然而一聊起来,你完全就忽略了他头上的白发,这是个思维敏捷,热血沸腾的青年。聊到20多岁的求学执业初期,他低头赧然一笑,“现在想想,当时确实有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愣’劲,会拿着法规法条去争理”;谈及在公司金融法律类业务的深耕不止,他眼神发亮,“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说起现在律所管理和律协分管工作的传承发展,他言带谦虚,“两块工作都是新手,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1
 
  没有当律师之前,冯坚是漓铁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高中时成绩不错的他,莫名在高考时折戟,再次复读仍然榜上无名,于是倔强的他去了漓渚铁矿的一线。从普通工人到保卫干事,再到集团部门领导重点栽培的对象,都是冯坚坚持、努力付出的结果。
 
  如果不是彼时漓铁集团有一位在自考法律的前辈建议冯坚也去试试,或许冯坚会一直呆在漓铁发展。“那位姓陶的前辈对我的影响颇大,甚至可以说是我法律生涯中的第一个指路人,那时我正处于彷徨之中,在他的建议下,我接触了法律自考,觉得自考的模式很不错。我非常喜欢自考的状态,就像高中学习时的会考,可以自己把握整个节奏,攻下一块难点就马上可以去参加考试。而且,相比于之前的应试教育类很多模棱两可的知识点,法律这门学科,有理可依有据可循,还有很强的实用性,自己的成就感会非常强,所以我就一猛子扎下去,用两年半的时间拿到了法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的毕业证。”
 
  求学是异常艰辛的一条路,冯坚上夜校的时候,偶尔可以搭漓铁的小矿车到市区,但回去的时候只能骑自行车回家,从市区到漓渚,差不多要骑一个多小时。每逢冬天,回到家之后,耳朵和鼻子常常已经冻得没有知觉。“那时在求知的过程中内心是很充实的,觉得每天都在进步,并不觉得辛苦”。有一次在夜校上完逻辑课,老师留下他,跟他讲了一些从企业里出来当律师的人的事例,并强烈建议他可以去试考律师资格。自此之后,冯坚钻研法律更有方向和目标了。“感谢这位沈老师指引我走上了律师的道路。从业后,我认识了律师届不少的大咖和律所主任,了解到他们也是从不同行业转行过来的,他们的奋斗史,对我们年轻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他们是我们这一代的榜样。”
 
  1995年10月,冯坚参加了律师资格考试。考后的冯坚挺忐忑,“律师资格考试的综合性很强,我参考时才取得大专学历不久,对法学基础的学习还不够系统,知识储备也不够充分。”然而他太低估了自己的天赋,结果出来以后,他以市区第一名的成绩被绍兴律师行业所认识。
 
  2
 
  考完试后,绍兴市司法局组织考生和绍兴各大律师事务所开了一个交流会,在那里,冯坚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恩师——李旺荣主任律师。他至今念念不忘一个细节,那天会谈时,在众多的司法行政人员、各大律所主任中,李旺荣律师是第一个向一位位还名不见经传的考生发名片的人,这般的诚恳与热情,让一向是性情中人的冯坚,深受感动。会谈结束后,冯坚和另一个考生下楼,在下着雨的天气里,李旺荣律师撑着伞和他们聊了好久,这促使冯坚下定决心选择了大公律所。
 
  其时,冯坚正站在人生的三岔路口——第一种选择,继续待在漓铁,两年多一线工人的经历再加上大专学历,已经可以在集团的保卫部门取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这也是作为漓铁老员工的父亲一直来的希望;第二,市属的两家国有律所在招聘现场同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应许给他那个时代律师非常看重的“铁饭碗”;第三,是大公所,当时大公建所不到两年,虽然靠着先进的理念和团队建设,正值快速成长期,但毕竟不比当下的如日中天。“其实我在要不要出来当律师上也纠结过两个星期。那时候我母亲还给我举过一个例子,她说拿我们这样一个2000多人的漓铁企业来看,一年中好像也没听说有几人去打官司的,你这样出去找不到案子,会不会没饭吃?这话听上去很在理,可是我实在太喜欢律师这个职业,当然,关键时候更是李旺荣主任给了我坚定的信心,他不但没有给我自行承揽业务的压力,还答应给我不低于企业收入的待遇。尽管那时跟李主任还是初次见面,但是他已经让我感受到这个行业里优秀人物的行为做派。人生最遗憾的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本来可以却无妄错过。所以当我决定做律师时,我毫不犹豫地来到了大公。”
 
  李旺荣律师对冯坚不仅有知遇之恩,还帮他解决了生活上的许多难题。初到绍兴市区工作的冯坚,面临一个住宿问题,对于年轻律师来讲,租房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李旺荣律师就出面张罗,“借”来了一间企业职工宿舍。冯坚自己也是出身企业,他太了解“员工宿舍”的意义,这完全是带着福利性质的待遇,很多员工一大家子才挤在一间宿舍里。这个温暖的窝,一下子升级了冯坚原本要去借住车棚的计划,让他感动不已。李旺荣律师在思维模式、为人处世、敬业爱岗、职业操守等方面,都深深地影响了冯坚,他一直铭记着李旺荣律师对自己的点滴帮助与提携——得遇恩师,成为冯坚的人生中极其珍贵的际遇。
 
  3
 
  不同于今天的从容平和,刚入职的冯坚内心很焦虑,这种压力其实完全来自于他自身,他迫切地希望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来回应尊长前辈们的希望与栽培。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案子来自他在所里接待的一个当事人,听完叙述后,他就去取证了。那会他的律师上岗证还是绿色的,而正式的律师执业证则是红色的,按照现在的标准,没有正式的律师执业证是不能单独执业的,好在当时还不是很严格。得益于曾经在保卫科工作的经验,初入行的冯坚很快锁定了一些关键的证人证言。案件的被告原先心存侥幸不愿接受调解,好在冯坚取证在前,否则等到开庭时很有可能败诉。顺利办成的第一件案子让冯坚有了一些“先人一步”的庆幸,更多的是“今日事今日毕”的执业感悟,也让他从此养成了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行事风格。
 
  刚进入职场的冯坚,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没有别的消闲,最大的爱好就是看案卷。当时大公成立时间不久,他花了几个星期就把两年内所有办理过的案子都翻了个遍,还研究了很多司法文件和典型的案例,然而他觉得这还远远不够。有些事情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许匪夷所思,他觉得那时的当事人在很多情况下问不出专业的一些问题,但都会问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官司去哪里打。“在专业方面,老百姓无法一下子衡量出你的水平,但是如果你连这个案子去哪个法院打都不知道,老百姓马上会对你的能力产生质疑。”每个法院对案件的受理都有辖区,作为一个不太熟悉绍兴市区的漓铁人,冯坚只能用最笨的办法——背地图,通过背地图来快速熟悉绍兴的行政区域。某种意义上讲,能够准确地告知当事人在哪里打官司,也是增强当事人信心的一种方式。他骑着自行车走遍了绍兴的区域,几个月之后,他就对各个属地了然于心,应答如流,这也让很多当事人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多了一份信任。
 
  和如今的老练沉稳相比,刚执业的时候,冯坚也是一名愣头青。以前很多事情的操作模式就是单位内约定俗成的模式,很多人会默许这种操作模式,但是冯坚却是个例外,他曾经干过带着法规法条到取证单位去取证的事情,将条款一条一条地理出来,摆在桌子上与对方论理。“这件事情现在想来还是很好笑,当时真是年少气盛,也亏得对方是有气度之人,看了法条立马给我放行了。因为这件事情,他还记住了我,大家成为了忘年交。”
  
  冯坚认为,在处理法律事务时,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千万不能以人为据。律师一定要坚守信念,而不是因某某权威人物的一句话,就不去追本穷源。学法律的人一定要刨根问底,才能学到精髓。www.gaopanlawy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