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的心灵


作者:广州徐唐咨询创始合伙人 徐健  [email protected]

彼得圣吉和奥托合著的一本大作,书名为《第五项修炼:心灵篇》。除非你有相当的体验经历,以及对文字有非常的感悟,仅凭阅读恐怕很难有共鸣。2015年阅后作以下笔记随想:这无疑是需要持续领悟的修炼过程。

1、情景设想:其实为了不让我们浑浑噩噩,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环境,我们需要人为的制造想象,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这样也有利于改变我们的一些固有想法,震撼的情景可以催发。

2、我们都相信自己看到的,所谓眼见为实也不实际为真。有时候在骗局中无法自知,无法看清现实,因此需要悬挂观点。所谓悬挂观点,就是发下我们以往的经验预判,恢复儿时的多元智力,倾听观察。

3、团队也需要悬挂观点。需要共创对话式的沟通方式,而非输赢的零和游戏或逃避问题。内心强大和足够开放的文化氛围,才可以支持改变的人性和勇气。

4、情感会限制团队的战略思考,原因是情感与认知是紧密联系的。如果不能表达或不愿意表达情感,则不能触发内心深处真正的沟通。

5、整体不再是局部的简单相加,实际局部可以理解整体,正如观看动画片的每一帧,久而久之,就可以感知到一种运动,知道这个片子后面的运动过程整体。类似的有福尔摩斯观察现场,以及电影《超脑特工》还原场景的镜头。

6、冥想在于开发专注力,以及住观(突破表象,更深的穿透力和感知力),类似古人的"格物"。从悬挂到再引导,是从局部到整体从静心到格物的过程。

7、克里希纳穆提说:真正的沟通在静默中产生,当用心去感受,达到一致性目标或共识乃至同理的理解,此时语言失去作用。

8U型理论的难以理解在于:内心深处的体验很难描述,需要修炼才能体验;从经验学习,有可能限于老的框架;而要面向未来,则需要想象和内心的现有链接,体现为当下的感悟:这个感悟是你自己的,而且是你自己的大我及更广阔的系统,通向你最高潜力的我,这个代表着正向希望和前景动力。到达U型底部是一个领悟或者顿悟的状态,需要与自然、人和自己的链接。

9、为何愿景大部分没有用?是因为大家都在U型曲线的上半部分,没有深入到底层,人们没有融进愿景中深刻领会自己的角色价值和承诺。大脑的理性决策,有时候往往是不够的,更需要内心的意向。这种意向不需要理性推断来驱使你去行动,而是自发的行动,知道该什么就去做什么。

10、由此想到领导力源泉动力:传统领导力,强调传统等级,或者儒家传统和道德;古人因为有修炼,比如仪式、书法、吟诵的方法已经失去,加上传统价值观作为人的部分(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缺失,于是少了内在原动力。第二这个是向西方学习的领导力,如西方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和哲学信仰(新教伦理及马列哲学主义)的结合,讲究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方法。第三个是现代领导力,全球网络化,去中心化的领导力,更关注群体领导力的作用,而非等级制的个人英雄。今天,我们该从哪里汲取养分?

11、碎片化导致学科划分僵硬,容易失去整体性;如把组织业绩孤立为各个单位业绩相加、裁员或卖公司、不考虑造成困难问题的更大系统、也不考虑人际网络的割裂对知识管理的破坏。对碎片化,我们需要有必要的警惕。

12、从一个分割的角度解决问题,会增加根本解决方案的负面影响。因此,U型理论就是提出新观察,不能把观察双方割裂。提出新静默,是真正的我和正呈现的现实之间不分离;提出新创造,把心脑和领导力行为结合起来。

13、我们的文化叙事方式,像监狱;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与自然,都分离了;但一旦改变,我们会面临不确定性和恐惧,即便有自由;自由除了外在自由外,还有思维的自由,即不被自己以往的框架所限制以及习惯:它们阻碍你所需要做的使其能够,因此需要意识的觉醒。

14、佛教修炼强调修学行,练功冥想、读经和发愿行为。结合西方语境形式:OPEN MIND,开放思维;OPEN HEART,开放心灵;OPEN WILL,开放意志。在U曲线底部,我们将有机会迎来人生观念的转折。

广州徐唐咨询创始合伙人 徐健  个人微信公众号:管理新视界    www.ezitalen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