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在去年的两会中,有很多关于互联网金融、科技创新的发言,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在今年又发出了哪些关于科技行业的声音呢?
廖仁斌代表:加强大数据安全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总经理廖仁斌在今年两会上重点关注大数据安全管理,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廖仁斌表示,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政府与企业的决策、管理与控制正在从“业务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在未来5到1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将迎来黄金增长期。他表示,大数据应用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制造、交通、通信、旅游、医疗、金融、电力、餐饮、互联网、物流等,几乎涉及到社会与生活的全部行业,同时大数据和各大产业的结合将更紧密,成为各大产业发展的支撑性战略资源。
但他认为,大数据发展与应用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安全挑战。如公民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各个行业和企业在利用大数据获得信息价值时也在不断地累积风险;各个国家在海量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过程中,增加了遭受信息攻击的可能性。
对此,廖仁斌提出了五条建议,即构建大数据安全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机制;建立适应大数据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大数据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机制;推动大数据安全产业和人才培养同步蓬勃发展;加强大数据安全保护的宣传教育。
杨元庆委员: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扶贫
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在今年的两会上呼吁,应加大力度推进我国“信息扶贫”事业发展,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我国贫困地区农民互联网应用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扶贫。
杨元庆认为,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帮助传统经济社会领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帮扶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最终推动扶贫工作实现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型升级与创新。
杨元庆指出,目前中国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缺乏基本支持体系:在建设土地、资金和护理人员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系统还相当薄弱,尤其针对鼓励民间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的前提是多证齐全,大部分养老机构在土地、房产等证件方面难以获得全面审批,从而难以落实到位。
“养老项目通常投资额较大,由于养老项目的运作方式多为自持,通常需要10到15年的资金回笼期,无法从银行取得抵押贷款,致使机构经常陷入资金困境,进而形成难以吸引专业人才的恶性循环。”杨元庆表示。
杨元庆建议,优化社会力量准入及优惠政策落实机制。在建设土地、资金和护理人员培训技术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要从政策设定方面认可社会投资者权益,同时需要加强对民营机构的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从建设运营、税收、医保、水电气暖等方面细化落实。简化养老机构手续审批,加强消防等难点问题。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建立服务公司或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呼叫援助服务、社区居民服务、养老护理员培训等,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利用智能化软件设备。
刘汉元委员:建全国大数据平台助力“智慧农业”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认为,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可以提前预测农业产量,使农业的生产更具计划性。
“我们现在做农产品太过分散,种多少水稻,种多少玉米,养多少鱼,养多少猪,都没有具体的规划,经常会看到一会儿多了一会儿少了。”在刘汉元看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行业生产数据和未来需求数据在市场条件下的匹配关系没有办法去界定。因此,生产需求不匹配让智慧农业成未来关键词。
对此,刘汉元分析并形成三点思考: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依托农业大数据提供服务与信息支持;建立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机制。
在提案中,刘汉元写道:大数据与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的结合已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说,“智慧农业”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词。因此,让大数据这个“现代工具”充分发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已变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刘汉元希望,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依托农业大数据提供服务与信息支持,建立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机制,通过政府重视、行业龙头的参与,能够让农业、农民、农村尽快享受到“互联网+”的福利,让农业生产更具计划性。刘汉元表示,作为全球农业大国,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以解决农业生产、消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农业大数据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大数据时代,不仅可以通过建立综合的数据平台调控农业生产,还可以记录分析农业种养过程、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制定一系列调控和管理措施,使农业高效有序发展。
张近东委员:产业升级 剑指“品质生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国政协委员、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认为,“我们面临品质消费的机遇。”
张近东表示,一二线城市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三四线市场城镇化加速,这些都将带来品质消费、品牌消费的高增长。目前苏宁海外购、苏宁中华特色馆等商品销售的高增长正是这一趋势的风向标。2015年国人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国人到境外购买商品,说明中国人的品质消费时代正加速到来,这对拥有O2O品质渠道的苏宁来说,是一个利好。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拉动消费,不仅需要传统消费提质升级,也需要大力发展新产品、新业态、新消费,以创新供给来创造需求。立足零售业的互联网转型,帮助苏宁打开了产业升级发展的大门,创造了商业、地产、文化、投资、金融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品质生活体验。
张近东认为,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是一个企业向前发展的唯一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苏宁当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转型的真正原因。对于如何成长为一家时代的企业,张近东提醒,要大胆去做逆周期布局。企业的转型和创新永远不是线性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进入巅峰的时候,应该要最有危机感,开始启动新一轮的布局;而在企业承受外部巨大压力和非议的时候,恰恰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势与坚强的韧性。
张近东透露:“对于苏宁来说,我们每一次转型恰恰源于逆周期的布局,1999年是我们空调批发销售最火爆的时候,我们几乎砍掉一半的业务,毅然转型零售;2009年更是在我们连锁发展的巅峰期,我们义无反顾地投身O2O零售。现在回过头来看,每一次的布局都最终被市场验证是正确的。”
袁利群代表:龙头企业要带动产业链转型升级
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买电饭煲、马桶盖的事情,刺痛了家电人的心。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袁利群表示,我们既要清楚存在的差距,也要看到发展的空间。作为美的来讲,在电饭煲高端技术领域有足够的信心。在日本销售的产品,很多都是美的制造的。美的在顺德总部有一个专门的面向于日本市场的电饭煲制造工厂,在去年也专门开发了一款针对日本市场的电饭煲,在技术和产品上,很多媒体包括央视进行的不同品牌产品盲测的结果显示,我们的电饭煲已经可以媲美。
袁利群说,中国制造业迎来了好的发展阶段,可以期待政府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制造业的发展。作为制造企业,要把握这样的大好环境,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要走向世界品牌。
袁利群表示,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美的有责任和义务承接起这个战略的落地。在进行自身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带动价值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提升他们的制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袁利群举例说,美的有一部分零配件的生产是外包的。这些外包的供应商,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有很多顾虑,一方面可能在资金上不能满足,同时,投入的风险上他们没有把控的能力。“我们的做法是,美的先建一个示范车间,比如美的风扇工厂先是建立了全自动的电子元器件的制造车间。运行成熟以后,达到了降成本以及提升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后再推广给我们的供应商,让他们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进行运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个一个进行推广,使整个美的的产业链条得到协同转型。资金方面,我们通过财务公司美的金融这个主体,为产业链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在过去的一年,我们为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超过500亿资金支持。”
其次,制造业要倡导工匠精神,倡导企业家精神。在美的有一位研发人员叫黄宾,他为了开发鼎釜IH智能电饭煲,两年内用了两吨米不断做饭,最终做出了一个最佳的水、米配比方案。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我们这种工作,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李东生代表:关注制造业赋税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今年在两会上重点关注制造业的税赋问题。
以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例,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为支持城市维护建设,向从事工商经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以下合称“流转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1986年国务院和财政部颁布了《征收教育费附加的暂行规定》,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向缴纳流转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教育费附加。
对此,李东生认为,这种税上加税的做法,在经济落后的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城市建设和教育确实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但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种复杂的税法已经明显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特别不利于制造业发展。因此建议取消上述两项附加税,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
此外,李东生认为,23年过去了,制造业面临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制造业17%的增值税税率一直没有变化;且增值税税率远高于与我国制造业相竞争的其他国家。该税项最终会体现在国内产品销售价格,实际由消费者承担;造成同样商品价格在国内市场要高于国外市场。
李东生建议加快落实增值税立法进程,并建议将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现行17%降低至12%。(北京参考记者 邓华东 哈昊天)
注:本人和同事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