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管理者,比第一类管理者要聪明一些,会用员工的脑子工作(by Head),有时候会问问你的想法,有问题还问问你有啥主意,这样的管理风格也会让员工有所满足,这样的管理者也因此会获得还不错的管理效果,聪明的管理者大都会这么做。只是有的把员工的聪明才智剽窃为自己的专利,有的管理者拿了人家的方案就没有后音了,更聪明的员工对付这种管理者的常用方法,是问一点说一点,留个后手,因为有的管理者不能容忍更聪明的员工存在,不愿落个“杨修之死”的下场。
第三类管理者,是最高层次的管理者,能够让员工用心工作(by Heart)。善于把握不同员工的需要,把每个员工当成一个平等的个体,总是在努力满足员工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塑造团队文化,让员工觉得不好好干就对不起人家。因此,组织目标完成尽管有时候曲折,但还是取得不错的结果,甚至超过预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团队中不可或缺,但愿意在帮助别人实现自我。
需要说明的是管理者3H模型中的这三类管理者其实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像马斯洛需求理论和ERG理论的结合,可以动态转化,与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关系密切。
回顾管理的时代背景,从中世纪封建经济的神学到近代工业经济启蒙复兴的科学,再到当地的互联网草根经济下的人学,管理从经验到科学到人本的发展历程,管理者3H模型的三个层次的管理者实际上是信仰和采用不同的时空人性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