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困局下的中国策略


  朝核问题导致的外交困局,其外在表现是如何缔结一个各方均表满意的和平协议,从而使韩半岛进入和平状态。朝鲜主张美国给予其安全保证,保证未来不会主动进攻朝鲜。而美国则不希望这成为缔结和平协议的先决条件,况且这样的要求也是背离美国的战略利益,为美国朝野所不容。朝鲜不是古巴,美国给予了古巴安全保证后一直引以为恨,现在断断不会给予朝鲜,何况站在朝鲜背后的中国远不能跟鼎盛时期的前苏联相提并论。

  往深的地方讲,朝鲜困局的实质在于如何构造一个全新而稳定的东北亚安全机制。日本以《日美安保条约》和“周边有事法案”为基础强化了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并向台独发出信号,一个美日台东亚三角同盟呼之欲出,而针对的对象主要就是中国大陆。美、日、中、俄、朝、韩各方均各有所图,朝核问题不过是各方在新的利益格局构建中讨价还价的平台而已,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不易协调、不易平衡,这才是导致困局的最深层的原因。

  在这场利益博弈中,中国应如何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利益呢,个人觉得首先应该明确我们的利益所在,搞清什么代表我国的根本利益,什么则不是;哪些是原则性不可触碰的,哪些是可以妥协的。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顾一下我国未来若干年内的国家战略和发展走向。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了,个人觉得其实就是归结于四个字:和平崛起。我把和平崛起解读为:以尽可能和平的手段、尽可能少的抵触、尽可能低的破坏实现现有格局对崛起中国的接受和容纳。这个过程不一定意味着要打倒谁或取代谁,但应尽可能避免采取战争等暴力手段。当然,这不是说绝对不会有战争,毕竟战争是两个甚至多个敌对集团之间的争斗。未来是否一定会爆发与中国相关的战争、战争是什么规模的、以什么方式进行的,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还只是停留在揣测和研究的阶段,然而,眼前我国并没有做好应付地区大战的准备却是事实。如果大战可能爆发,则这种潜在的战争危机则会毫无疑问地来自于台湾和朝鲜两个与中国休戚相关的地方。

  所以,我们就有必要把朝鲜问题纳入到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来考问,据此可以明确以下几个原则:

  一、“无核”。主张韩半岛成为无核区,反对除中、美、俄外的任何一方拥有核武器。在这个问题上,中、俄、美、日、韩五方观点一致,立场相同。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均拥有核武器之后,中国绝不愿意见到韩半岛的有核化。朝鲜如拥有核武器,则韩国与日本都会以此为由拥有核武,中国周边态势会严重恶化,这是中国坚决反对的。

  二、“反战”。对于任何试图对朝鲜发动进攻的企图给予清楚明确的警告,在国际法的层面为朝鲜提供可能的安全保障;同时,在现有态势下,维持韩半岛的和平,反对任何一方的军事冒险和进攻企图。仔细解读,实际意思就是:维持韩半岛的现有态势其实符合中国的利益,最差的结果就是发生战争。关于朝鲜统一的问题,中国应明确反对武统,而对和平统一则看机行事,争取和平统一后的朝鲜倾向中国或保持中立。

  这里有一个一旦发生战争中国何去何从的问题。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不管中国多么不喜欢金正日政权,但最能维护中国利益的事情就是选择和朝鲜站在一起。所以,我们在尽可能给予朝鲜安全保障的同时,尤其要提防朝鲜的极端表现,防止被朝鲜的愚蠢行动拖入一场身不由己的战争中。

  三、“促进”。积极帮助和推进朝鲜的经济变革,帮助朝鲜回到国际大家庭,实现政治和经济生活的正常化。一个稳定和温和的朝鲜符合中国的利益。一个政治上更加透明、经济上更加繁荣的朝鲜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应该帮助朝鲜回到国际社会,而不是去孤立和围困朝鲜,中国应该在朝鲜的社会进程中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朝鲜现政权在很多问题上与中国看法相左,但绝不像西方所说的那样貌合神离,这种说法有离间中朝关系之嫌。中国现在对朝鲜基本是采取不争论,尊重对方的选择的无为而治的态度。何况中朝合作的基础并不是意识形态。另外,中国还应注意帮助朝鲜对中国友好的个人和势力,这符合中方利益。

  四、“协作”。在涉及韩半岛各项问题上应重点加强与俄国的沟通和合作,加强与其他各方的正常沟通和了解,争取在协议框架下妥善解决问题。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离不开俄国,前苏联已逝,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余威尚存。中国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在朝鲜问题上打好俄国牌。

  明确了以上原则后再来面对朝鲜困局,就会从容很多。从目前东北亚的情势来看,未来极有可能形成美日韩台与中朝俄两大利益主体对峙的局面,中国需要借重朝鲜问题来实现其他一些利益诉求。因此,个人认为中国的利益指向应该侧重于防止朝鲜或美韩一方的极端行动,比如防止朝鲜研制核武或美国突袭朝鲜之类使事情急速失控的事情。朝核问题最终能够解决,对中国有利,拖而不决维持现状对中国也并非不利,所以完全不必执着于六方会谈一定要如何如何,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非常主动,完全能够游刃有余。适当地在美韩和朝鲜之间穿插斡旋,抛出一个个解决方案,既示人以诚意,同时又能让事情不至于失控,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这种外交手腕,将来大把地方我们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