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少老人竟然是因‘财聚人散’而孤独!


 现在不少老人竟然是因‘财聚人散’而孤独!

------听一位朋友的姑娘说她妈妈与亲人互不往来而找佰生朋友避免孤独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意外碰到一位朋友的姑娘,我问她妈妈还好吗?她说她妈妈每天忙不过来,又是跳舞又是与朋友们聚会;所以生活好像很充实。我说你妈妈的人缘很好,所以才有这么多朋友呀。她说这些朋友全部是与她没有利益关系的人,而与她有利益关系的人全部不往来了;甚至连亲兄弟与亲姐妹都如同佰路。我说不会吧,你妈妈好像不是那么计较的人呀;她说你不知道,当年姥爷的房子拆迁最后与亲兄弟闹上了法庭;自然最后也就相互不往来了,甚至连我们后代往来都不高兴。再后来与亲姐妹投资出了问题,同样是闹上了法庭;因而亲姐妹也不往来了。正因为如此,有利益关系的亲人都不往来了;而与没有利益关系的往来却相当亲密。她说她原来不知道,后来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中国俗话说的‘财聚人散’;所以今天社会的这批老人刚好都是有利益纠纷的一代人,因而财聚人散是他(她)们孤独的根源。

我们知道“财聚人散、人散财散、财散人聚、人聚财聚”是中国俗话,自然也是中华文化而源远流长;正因为如此,历史上不少起义首领就是依靠这而夺取政权的;所以千百年来它成为了中华文化。它的原理就是“如果你将财散给其他人,那这些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而如果你将财聚集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将没有人跟随你;因为人们就会象水一样离开”。当然‘财’是什么?‘财’是一种资源。作为资源,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使是低层次地说‘财’,它也可以让你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财’的魅力。正因为如此,如果你将财散给其他人那么其他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当年毛泽东领导贫苦的老百姓闹革命不是因为毛泽东散财,而是因为毛泽东领导贫苦的老百姓夺取财主的‘财’而散到老百姓手中;就如同农民夺权地主的土地而分配给自己一样,从而使贫苦的老百姓聚集在毛泽东的周围;甚至都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

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在‘少数人先富起来’的理论指引下,人们‘摸石头过河’;最后发现夺取别人的财富放在自己腰包最容易暴富,于是全社会开始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越快’就能越快培养出富翁;甚至出现了夺取老百姓的‘财’而使领导‘先富起来的中国特色’;于是大面积下岗,老百姓的‘财’散去了;自然领导干部也就‘先富起来’了。但正因为如此,所以人心涣散成为了中国现象;这也是我们社会改革开放后再也没有人维护国有(集体)财产的原因。就如同我老家农村一个小山村,分田到户前生产队有两套房子(农村那种明三暗六的瓦房);而且集体农具全部堆积如山,甚至还有几套搞副业的家具。然而分田到户后人心散了,生产队的家具被大家明拿暗偷;最后全部没有了。更不可理解的是竟然有人为了占地基,竟然把生产队的房子搞垮了而修成自己家的住房了。正因为如此,现在的生产队没有任何财产;自然也就没有人会聚集在集体这个名义之下了。

在我们这个大起大落的年代,不少老人都经历过财散的痛苦;所以每经历过一次实际如同炼狱,因为亲兄弟与亲姐妹因财相互成仇的现象经常发生。因为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再也没有了大家的概念,任何财产都要到自己腰包才是自己的;这也是我们这个年代亲情越来越淡漠的原因。我们的国有企业将我们的‘财’散了,所以我们没有任何人会对国有企业有感情;我们的集体将我们的‘财’散了,所以我们对集体也没有任何感情了。在这些‘财’散尽后,我们亲情维系的大家财产也散去了;于是我们对亲情也就没有任何感情了。看今天的中国社会,甚至连父子或母女反目的也不少;他(她)们不是因为感情,而同样是因为小家的‘财’也散尽了,所以人情也就没有了。也就是说这些受伤的人,哪怕这些曾经的感情地再有危难也不会有人会付出了;如果类推这实在太可怕了,如果我们的国家有危难呢而需要这些受伤的人付出;他(她)们真的愿意付出吗?

看来改革开放使我们都陷在每个人的利益陷阱之中了,所以我们每个当事人都不能自拔;尤其是今天的这批老人更是首当其冲,他(她)们甚至因为‘财’聚而亲情也尽了。如果这样说的话,这些老人的孤独的确是‘财聚人散’的结果。反过来说,我们社会究竟营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能叫我们‘财聚人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