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
人民经济学不但可以推进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共富中国、觉悟中国的建设,而且可以极大解放中国的文化生产力,为推进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人民经济学是解决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真懂真信、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法宝。
人民经济学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具有真理性,占据着真理的制高点。人民经济学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本质目的及其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真理,不但科学阐释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人类社会逐步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然趋势,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而且还让人民群众在文化产业、社会实践和工作生活中真实看到、体验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让党员干部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
人民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在人民性上高度一致,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学说和思想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所追求的无产阶级解放目标与全人类解放的规律是吻合的。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政治立场。早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人民经济学的全部实践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类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根本价值尺度,把人民幸福、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纠正了现实社会为发展经济而破坏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和美好环境的自杀式发展道路。党员干部要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人民性,在道义上占据着制高点,与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思想理论之源,而人民经济学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人民经济学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具体措施和科学模式,占据着方法论的制高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如何在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经济学给出了正确、圆满的答案。人民经济学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中国和世界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人民经济学的一切理论观点都以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扬弃了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科学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成果,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健、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坚持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追求理论与实践、先锋队与群众、促进生产力与共同富裕的统一,体现了科学认识论的核心要义,体现了科学世界观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代真理。
只有人民经济学,才能落实基本路线不走样
如何把党中央的人民中心论思想落到实处?
人民经济,为万世开太平。
——人民节,人民至上,人类永恒的主题
未来社会原来是这样的,我们需要早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