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天猫、一号店下一步的危机是信任危机


       中国电子商务从90年代末期开始到今天,比较成型的淘宝、京东、天猫、一号店、亚马逊、当当网等,都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信任是非常的不容易,因为已经有非常强大的客户群体在选择他们。所以不管是京东、天猫还是一号店,都可以利用这个强大的客户信任平台来招商,获取保证金、店租、佣金,到时到今天很大一部分资深的消费者很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在横行者整个平台。那就是作假,如何作假:以次品充当极品,一类似充当真品,因为这样的利润是十倍或数十倍,于是就请专业摄影做图,请专业好评刷单,然后在首页搜索一下被覆盖的全是这样的商品。
       早期在信任评价模型研究方面,其中利用博弈方法对信任问题进行分析的文章比较多,分别介绍B2B、B2C、C2C的信任评价模型,或者对具体某种类型的某行业或者是某企业进行信任评价也比较多,而系统地介绍对于整个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信任问题应该怎样评价的却不多。
那么今天出现这样的问题还是没人站出来,因为确实没法有具体或更好的解决方案。我细细看了亚马逊的评价倒是真实,他不能刷,每一个成交的订单都是官方邀请回来评价的,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的。造成天猫、京东、淘宝、一号店天量的刷单,是谁的错?
1、 消费者是无辜的,他们上来面对这个成千上万的商品,他能选谁,选什么产品,除了看评价好像就找不出别的方法。
2、 卖家是可以监管的,但是天猫、京东、一号店这些平台做到了吗?有的甚至里外勾结,一起欺骗消费者。看看京东这个商品:辣木籽,这个是从去年在京东才有的东西,一直到今年2月还是一家,而且都知道印度辣木籽的样子(如图)
但是现在看看几十家全是非洲的写成印度的(如图)
,更可怕的是这样一个把非洲写成印度假冒商品,自己天天刷好评,全是用匿名的方式(如图),
京东还是无动于衷。是管理体系不健全还是机制腐败了。
3、 国家相关监管部分应该可以介入监管和调查,或许会促进互联网购物的安全。不论是新消法还是什么,有第三方监管就不一样,新消法规定禁用的词,如今在打假人员的天天扫描下,京东现在搜索一个“最”字、“第一”、“极品”之类结果是无,但是在天猫和淘宝还是几百页,第三方监管可以督促购物平台走向真实。
4、公司监管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但是公司大了什么鸟都用,晋升一次要给主管相关人员半年的薪酬来送礼,这些是现有私企里面很要命的。这些创业者成功创业了不能不顾公司的公司,社会的责任,客户的信任,长此以往还有谁会继续信任你。
5、电子商务信任管理体系必须纳入公司战略,纳入公司经管理体系,否则民众的受伤和失望就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