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珍宝币铜钱图谱大全


 北宋珍宝币铜钱图谱大全

 
作  者:陈力 著 陈力 编
 
丛 书 名:中国古钱珍宝币丛书甲种本之二十三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0645
出版时间:2008-05-01
版  次:1
页  数:603
装  帧:精装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钱珍宝币钱谱,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钱珍宝币北宋铜钱的版别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充实了新的内容,对旧见作了必要的修订,是当今钱币学界对北宋古钱珍宝币铜钱研究成果的汇集。可以说,本书的铜钱版别是目前搜集最全的。此外,本书对每一个钱的具体特征加以介绍,更作了等级评定,方便一般古钱珍宝币收藏者及爱好者参照、使用。
 
作者简介
 
 
媒体评论
 
 
目录
北宋古钱珍宝币概论
凡例
图谱目录
图谱
后记
 
精彩书摘
 
北宋古钱珍宝币概论
  陈力教授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此后直到1127年,金朝军队进入宋朝京城汴梁,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成为金军俘虏,北宋王朝共延续了167年。
  北宋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由于较长时间的相对统一和社会安定,农业、手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火药应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标志。大都市出现繁荣景象,中小城镇星罗棋布,乡村贸易活跃,市场挣脱了旧有模式的束缚,商品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此基础上,货币经济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以及区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点。北宋时期既铸行了大量铜钱、铁钱,又印行了纸币,金银在此时期也重新回到流通领域。铜钱、铁钱有折十、折三大小之异,纸币则有交子、钱引、小钞之别,有不同面额之别。所以,宋代是多种货币并行的历史时期,古钱珍宝币品种之多,是史所罕见的。
  宋代矿冶业空前发展,作为铸币原料的铜、铁、锡、铅等以及金、银的年产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北宋中期,原铜年产量一度超过2100万斤,约为唐代年产量的20倍。银、铁、铅、锡的年产量也比唐代有成倍的增长。矿冶业采用了不少新技术,湿式采铜技术(宋人称胆铜法)在当时世界上更是遥遥领先。江南信州、饶州,广东韶州,湖南潭州等铜矿产区开采时间长,产量大且相对稳定,成为北宋时期铸钱用铜的重要生产基地。从事矿冶业生产的手工业者常常多达十万人以上。这为铸币业的兴盛提供了基本条件。
  宋朝官方垄断钱币的制作和发行,且十分重视古钱珍宝币的制造和发行。为此,官方颁行了许多严密的制度和法令。为了保障原材料的供给,宋朝颁行了统称为“铜禁”的一系列法令,其内容包括:原铜全部由国家收购(有时官方不同的机构以不同的价格收购),禁止私人私自从坑冶户处购买原铜,禁止私人保有和贸易原铜,禁止制造礼器、法器、乐器以外的铜器,佛教、道教寺观中铜钟、神像等的制造,要经官方严格审批,禁止以原铜制造鍮石(黄铜器),禁止原铜出境等。为了保证市面上有足够的铜钱,防止出现钱荒,官方严格禁止民间熔毁铜钱制造铜器,禁止携带铜钱出境(包括用于贸易),禁止大量储藏铜钱。同时也禁止私人铸造铜钱、铁钱。为了保证上述禁令有效,官方颁布了与之配套的严峻的刑法。
  宋朝除主管经济事务的三司,尚书省户部、工部之外,还专门设置了负责矿冶铸钱事务的坑冶铸钱司(有时同时设两个或多个)。为了铸行铜钱、铁钱,官方根据矿冶、燃料等的分布情况及交通等情况,在全国设置了许多铸钱监。大的铸钱监有工匠上千人,有严格的内部分工和生产流程,其规模和生产能力都是当时在全世界领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