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十大谣言


 

舌尖上的十大谣言

 

转自百度文库

    

 

原题:舌尖上的十大谣言出炉,转基因造谣者入牢上榜    

        近日,公安部大举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2013821日,北京警方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一举打掉一个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消息传来,大快人心!据悉,雷锋、张海迪等精神楷模都遭了这个网络谣言公司的毒手。 
        近年来,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真可谓丧心病狂,它们不仅严重侵害公民切身利益,损害正当商家的利益,也严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直接危害社会稳定。
        为了配合公安部网络打假,我们搜罗了一些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有代表性的网络谣言,帮大家擦亮双眼,认清网络骗子的真面目,切实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一、果粒橙含致癌农药?谣言幕后有黑手!

        谣言:

        2013年元旦刚过,网上疯狂转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已经播出,可口可乐承认旗下果粒橙含有美国禁用农药多菌灵,多菌灵可致脑麻痹、肝脏肿瘤等癌症。这样一条贴上央视《焦点访谈》标签的微博,在网上迅速流传开来,网友惊呼果粒橙也不能喝了

        真相:

        成都商报记者致电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近期并未报道过果粒橙含农药,具体节目内容信息可以查询央视网。
        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公共事务及传播部总监赵彦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经过向中央电视台举报核实,《焦点访谈》节目最近没有,也从来没有播出过上述不实信息。赵彦红认为:这其实是去年年初就已经流传过的谣言,只不过是借助央视《焦点访谈》又开始大规模流传。对于果粒橙的抹黑谣言每每在销售旺季出现,应该是有预谋、有组织的恶意诽谤,可口可乐公司表示将以法律手段追究恶意诽谤黑手的责任。公司的法务部将收集材料,向公安机关报警。

        二、国内七大品牌鱼肝油不合格谣言

        谣言:

        2013下半年,互联网出现了关于国内七大品牌鱼肝油不合格的谣言,该谣言内容使得鱼肝油品牌形象受到损失,更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担忧和恐慌,纷纷给宝宝停止服用,侧面影响了宝宝的健康成长。

        真相:

        813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2013》栏目组,就近期互联网国内七大品牌鱼肝油不合格的谣言进行了专题报道。报道客观指出了谣言的种种漏洞,并解读了发布、传播谣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详尽讲解了伊可新的安全品质和完全符合《药品管理法》的各种审批、检测、质量管理程序。同时,节目指出,网络谣言肆虐,网友在看到任何负面、指向性较强的信息时,需要主动思考,判别真伪,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造谣、传谣,最终使虚假信息全面扩散,害人害己。

        三、造谣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者因诽谤被判刑!

        谣言:

        2010915日,郭成林的一篇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的谣言诽谤金龙鱼食用油的文章,开始发表于天涯、搜狐等网站论坛及其个人QQ博客。该文通过散布"金龙鱼祸国殃民,戕害着国人的身体„„"等谣言疯狂攻击金龙鱼。该谣言随即在网络推手的操作下大量扩散。

        真相:

        201010月,郭成林因诽谤商业名誉被告上法庭。根据公诉机关出具的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于2006年至2010年期间所作的检验报告显示,南海油脂公司生产的金龙鱼大豆油、二代食用调和油等产品经检验合格。被告人郭成林利用互联网捏造并散布"金龙鱼祸国殃民,戕害着国人的身体,„„"等事实的行为,公开损害了金龙鱼商品的声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符合损害商品声誉罪的犯罪构成。
        经调查,事情的真相是,20108月,鲁花集团委托北京赞伯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进行鲁花坚果调和油营销整合服务,并支付180万元人民币劳务费。赞伯公司指派其营销总监、后来的被告人郭成林负责此项目,郭成林根据鲁花方面的介绍,针对对手使用转基因原料,编写出转基因影响生育能力、化学浸出法提炼残留有致癌物质、金龙鱼摧毁中国大豆产业链等言论,撰写了标题为金龙鱼,一条祸国殃民的鱼的文章,于2010915日发表于天涯、搜狐等网站论坛及其个人QQ博客,点击率超过80万,致使金龙鱼蒙受了巨大损失。
        2011714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当庭宣判被告人郭成林犯损害商品声誉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法院认为,被告人郭成林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商品声誉,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应当依法惩处。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

        四、圣元奶粉致女婴性早熟事件

        谣言:

        2010年,武汉三名女婴疑似因食用圣元奶粉后出现性早熟,乳房开始发育,雌激素水平竟已达到成年女性的水平。在经过医院的一番诊疗之后,家长质疑,三人长期食用的同一品牌奶粉就是罪魁祸首。据报道称,107月,武汉市儿童医院诊断当时15个月大的小菲检查双乳大,外阴充血,建议停服奶粉,在这一诊断过程经电视台播出后,三家父母不约而同地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孩子一直食用的圣元奶粉。而在此事件曝光后,江西、山东、广东也爆出3起类似病例。圣元因此蒙冤。
 
        真相:

        事件发生后,湖北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圣元早熟门”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卫生部公布调查结果,称患儿乳房早发育与所食用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随着卫生部调查结果的公布,轰动一时的圣元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暂时告一段落。

        五、肯德基怪鸡的离奇谣言

        谣言:

        20085月左右,网上某论坛贴出肯德基为多得到些鸡腿、鸡翅,给鸡喂激素,导致鸡长出多条腿、多只翅膀的帖子,还贴出了大量怪鸡照片。该图片被网友纷纷转载,编撰的内容和图片也有过之而不及,混淆视听,给部分消费者造成困扰。此事件被《法制晚报》盘点为“2008年八大离谱事件

        真相:

        肯德基很快对此表态:肯德基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使用的全部鸡肉原料,都来自中国本土具有一定规模和享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网上流传的谣言毫无科学根据。

        点评:当今生物科技还远没有发展到想让鸡长6只翅膀就长6只翅膀的程度,再说为了7块钱一对的辣鸡翅,给鸡注射昂贵的药物,似乎得不偿失。整个事件倒是反映了网友的超强图片PS功力,网络公布的怪鸡图片还算逼真。

        六、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被拘留

        谣言:

        20113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谁也没想到这起严重的核事故竟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令人咋舌的抢盐风波。从3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期间更有商家趁机抬价,市场秩序一片混乱。引起抢购的是两条消息:食盐中的碘可以防核辐射;受日本核辐射影响,国内盐产量将出现短缺。

        真相:

        经查,315日中午,浙江省杭州市某数码市场的一位网名为渔翁的普通员工在QQ群上发出消息: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随后,这条消息被广泛转发。16日,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发生抢购食盐的现象,产生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和抢盐风波。
       317日午间,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完全有保障,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并协调各部门多方组织货源,保障食用盐等商品的市场供应。18日,各地盐价逐渐恢复正常,谣言告破。321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发布消息称,已查到谣盐信息源头,并对始作俑者渔翁作出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七、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

       谣言:

        “告诉家人、同学、朋友暂时别吃橘子!今年广元的橘子在剥了皮后的白须上发现小蛆状的病虫。四川埋了一大批,还撒了石灰„„”2008年的一条短信这样说。从一部手机到另一部手机,这条短信不知道被转发了多少遍。此间,又有媒体报道了某地发现生虫橘子的新闻,虽然语焉不详,但被网络转载后再度加剧了人们的恐慌。
        200810月下旬起,它导致了一场危机:仅次于苹果的中国第二大水果柑橘——严重滞销。在湖北省,大约七成柑橘无人问津,损失或达15亿元。在北京最大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商贩们开始贱卖橘子,21日还卖每斤0.8—1元,次日价格只剩一半。山东济南,有商贩为了证明自己的橘子无虫,一天要吃67示众

        真相:

        1021日,四川省农业厅对此事件首次召开新闻通气会,并表示,此次柑橘大实蝇疫情仅限旺苍县,全省尚未发现新的疫情点,并且该县蛆果已全部摘除,落果全部深埋处理,疫情已得到很好控制。

        八、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谣言:

        2011217日,网络上出现了一篇名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文章。文章说,销声匿迹数年后,内地再现皮革奶粉踪影,内地疑有不良商人竟将皮革废料的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再将产生出来的粉状物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文章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的股价应声下跌,蒙牛跌幅高达3.3%;同时,公众、奶制品企业和监管部门的神经也立刻紧绷起来。

       真相:

       当晚,农业部在官网上再次声明,2010年抽检生鲜乳样品7406批次,奶站4778批次,运输车2628批次,三聚氰胺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规定,没有检出皮革水解蛋白等违禁添加物质,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表示,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生鲜乳制品安全状况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阶段,农业部门会继续加大管理和查处力度,保证生鲜乳制品的安全。谣言虽然破了,但消费者对我国乳制品的信心遭到重创。

        九、可口可乐破产谣言

        谣言:

        2009年,一网友发表了一片题为《永远怀念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申请破产保护!!!》的帖子。该帖称,可口可乐由于不堪长期以来的亏损,以致无法偿还挤压的债务而申请破产保护。同一时间,可口可乐将关闭美国的工厂,并且逐步退出饮料市场。虽然此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的证实,但已经举世哗然了。

        真相:

        针对这一传言,可口可乐公司7日在其中国官方网站发表声明,称此项言论是一个完全荒谬并错误的谣言。任何了解可口可乐公司财务业绩的人都知道可口可乐公司财务状况非常稳健。在中国,我们的业务在过去连续5年内实现双位数的增长。今年7月,可口可乐全球发布的最新财务报告指出,最近一季度的全球业务增长4%2009年上半年,净收入超过34亿美元。

        十、阳澄湖大闸蟹喂避孕药的谣言

        谣言:

        2010年天涯、猫扑等网站均出现了这则名为养殖大闸蟹被喂避孕药的帖子,引起网络热议。不难看出,网友们大多数都对这谣言信以为真。

        真相:

        经质监部门检测,当年所有批次的大闸蟹激素含量合格。事实上,香港《壹周刊》的关于大闸蟹的报道出现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立即抽取样本做抗生素及雌激素化验。一周后,化验结果公布——27个大闸蟹样本全都合格,食环署认为,本港售卖的大闸蟹适宜供人食用

        苏州大学水生生物与生态学系副教授宋学宏非常肯定:(雌激素喂养大闸蟹)这根本不可能也不现实。她解释,从生物学角度说,秋分前后螃蟹蜕壳为绿蟹,性腺开始迅速发育;而人们吃蟹喜爱的蟹黄和蟹膏,恰是螃蟹的性腺。从进化意义上说,螃蟹是低等的无脊椎动物,给螃蟹吃高等脊椎动物避孕药之类的药物,这是无稽之谈。假设投放避孕药有效,不正好抑制了性腺的发育,那么人们喜欢食用没有蟹黄和蟹膏的蟹吗?业内人士表示:用避孕药会大大增加大闸蟹的养殖成本。由于湖水属于活水,投药马上就会被冲走。避孕药最便宜的也要五六块钱,假设在十万亩水域里投放能够稀释后起作用的避孕药,光购买避孕药的费用就比养殖螃蟹的费用高得多,雌激素养蟹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以上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谎言,欢迎网友继续补充,共同打假!

    

原文网址

http://wenku.baidu.com/view/bf0909cf5ef7ba0d4a733b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