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年教授,您对“互联网思维”、“互联网 ”的理解都是片面的!


 6月6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中欧校友班委代表大会上做演讲,对于当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诸如“单品海量”与“做到极致”、“羊毛出在猪身上”与“平台战略”逐条批驳,并预言“大部分的P2P公司必将失败”。他认为对待互联网,不能冷淡漠视,也不能恐慌性宠爱。(全文见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39660_1 

 

在全民都在“互联网 ”躁动的时候,确实需要有人“醍醐灌顶”,从长期的经济学的角度看,“互联网思维”、“互联网 ”确实没什么。但从短期看,“互联网思维”的破坏性,“互联网 ”对各个领域的推动力,不容低估,互联网已经不折不扣,成为推动各个领域的加速器。

 

当然,有些许小年教授认为是“互联网思维”的东西,其实根本就不是,只是某些人、某些企业借机宣传的工具。不要被“互联网 ”这股浪潮压倒,也不要被许小年教授吓到,运用你自己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找到你自己的转型创新之道。

 

许小年教授(以下简称“许教授”):互联网冲击到自己的企业和行业了,就产生一种恐慌性的宠爱,甚至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出现了不上网就得死的情绪。

微評:实际上,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就会发现目前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离不开网络,“不上网就得死”符合实际,看看我们周边的人,看看政府部委机关,连一些我们原来根本没有想到需要上网的,也开始建立微博微信,用新媒体的手段,和外界沟通。

 

教授:蒸汽机的产生对于人类经济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今天的互联网,但是我没有听说过蒸汽机思维。在蒸汽机之后伟大的技术创新是电力,我们也没有听说过电力思维。在电力之后又有内燃机,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但也没有听说过内燃机思维。最具有思维能力的是电脑,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电脑思维,今天怎么就出现了互联网思维?我不知道。

微評:与安倍经济学、克强经济学相比,“互联网思维”、“互联网 ”更具体更实际一些。与蒸汽机、电力、内燃机、电脑不同,它们更多是工具、手段,而互联网包含并传递了大量的繁杂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对推动目前的社会进步,意义非同小可。当然,外界传的“互联网思维”中包含了大量的泡沫或虚假的内容,“互联网 ”包含了各路专家的主观臆断,这些都需要时间剥离。而且如果全面互联网化后,这些差异化的概念也将逐渐消失。但即使如此,互联网对当前社会进步的推动,不容低估。

 

教授:有一个很简单的评判方法,国内流行一些新的说法,如果国外没有对应的英文词,你一定要对它发生怀疑。还有一个非常滑稽的是前一段时间很热的词,叫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怎么翻译?这全都是中国人在这里自己造出来的词,有一些学者本身没有什么学问,他便造一些别人不懂的词,来衬托自己的高深。或者说造一些貌似新颖的词,来求得同行和市场中的宣传效果。在这些说法面前,我们只可听听而已,你要认真你就过于天真了。

微評:如果互联网思维、虚拟经济能在某个阶段解释清楚某个现象,那已经是非常成功了。对于具体的参与者来说,不仅仅是听听而已。

 

教授:现在我们不少地方把互联网神化了,以为我只要一碰上这个东西,我企业就能顺风顺水再干十年。没有这么简单。

微評:实际“神化”互联网额地方基本没有。更不用说一碰上互联网,企业就能顺风顺水干十年。看看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的高管,一个一个都活得很累,中国如此,美国也如此,因为随时停下来,就可能被后来者赶上,甚至被淘汰。

 

许:互联网思维有一个提法,你一定要做到单品海量,这个说法本身不错,但是它太片面了。……如果你认为除了单品海量以外就不能做了,那你就大错特错,因为还有另外一种商业模式叫多品微量。

微評:其实互联网还有一个提法是“长尾”,就是解决差异化需求的。

 

教授:还有一个说法产品要做到极致,这句话是错误的,产品如果做到极致的话,这属于自杀行为。

微評:做得极致绝对不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也不会要求所有都做到极致。互联网思维更多的是讲究借助外部优势,讲究快速迭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教授:沃尔玛在什么地方赚钱呢?羊毛出在谁身上?供应商身上,它用这样的方法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因此它的采购订单是世界上最大的,所有的供应商对沃尔玛是又爱又恨,爱的是订单量,没有任何一个销售商能够下这么大的订单量,恨的是什么?恨的是沃尔玛霸道,一口价,给我最低价格,如果不接受最低价格就免谈。所以它赚的是供应商的钱,羊毛出在猪身上。

微評:这明显是“对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误解。沃尔玛的做法更多是规模效应,靠规模“压榨”产业链上游企业降低成本,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出在猪身上”,指的是在传统的供应产业链外引入新的经营主体,形成新的“多赢关系”。新引入的主体才是“猪”。这也是沃尔玛不可能做到零价格,而互联网公司可以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授:再有一个非常热门的平台战略,也是所谓互联网思维。你搞平台,为什么呢?平台轻资产,没有资产,资产是商家提供的,O2O、P2P不用你投资的,也不用操心,你上平台就交一点平台费就得了。平台战略是互联网一大优势,但不是互联网所特有的,传统的行业也做平台。

微評:平台战略并不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更多是产业链细分,互联网给了平台服务提供者一个更低价的平台,实际上淘宝不是网上的“跳蚤市场”吗?京东不就是网上的“苏宁”吗?哪个环节少了,一个也没有,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时空界限。

 

教授:现在还有一个口号是非常热的,政府也在鼓动这样的热潮,这个热潮就是“互联网 ”。我想提出另外一个商业模式,不是“互联网 ”,而是反过来“ 互联网”。互联网这样的新技术,我们不能忽视它。但是如何去利用这样的新技术,是让互联网公司从线上到线下来,还是传统行业从线下走到线上去,前一种模式互联网公司从线上到线下是“互联网 ”,传统行业从线下走到线上叫“ 互联网”。到底是“互联网 ”,还是“ 互联网”,没有一定之规,到底怎么去做,取决于哪一种方式效率更高。

微評:一提“互联网 ”,就是互联网要颠覆传统产业的说法本来就很可笑,我曾多次说过我对“互联网 ”的理解,“互联网 ”,首先是加速,互联网技术推动传统企业进步,然后才是“破坏”,是“颠覆”,传统行业阻挠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带来的变动时,互联网就会和传统行业发生激烈的碰撞。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存在,甚至可以同时存在,并不是排斥关系。

 

教授:亚马逊最近是离开电商,它去干云计算去干平台了。我猜测亚马逊发现它在传统零售业可能长期来看干不过沃尔玛,没有办法取代沃尔玛,反过来沃尔玛干了十几年电商,去年终于取得了突破,去年沃尔玛网上销售额第一次超过了亚马逊,现在给我的感觉是沃尔玛电商开始发力了,这是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来提高自身的效率,是“ 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

微評:说沃尔玛做电商就是“ 互联网”,亚马逊做电商就是“互联网 ”并不合适,实际沃尔玛做电商,同样包含破坏,包含颠覆,这我们可以看看国内的苏宁云商,苏宁云商绝对不是传统直销店的简单网上延伸,它们也在做出改变。

至于亚马逊“去干云计算去干平台”更不能说是亚马逊的失败,更不能借此推出京东、天猫必定事变,互联网公司从来都是“变形虫”,甚至几年后主业都会改变,不能变化的企业反倒不能生存。同样做平台,国内天猫、京东和万达谁能赢,关键还看拥有雄厚资源的万达,能不能对自己革命,让自己有了自己的“互联网”“思维”。

 

教授:大部分的P2P会失败

微評:这个是显然的,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市场空间,就和之前的团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