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曾五次刺杀汉奸汪精卫 最终功亏一篑


 1938年12月19日,时任国民党副总裁、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的汪精卫向国民政府申请护照,借道云南前往越南。12月29日,汪精卫在香港《南华日报》上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以“恢复和平”为口号,开始卖国投敌的活动。

  汪精卫的出逃,令蒋介石非常震怒。1939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临时会议一致决议,开除汪精卫的国民党党籍和一切公职。不仅如此,蒋介石命令戴笠马上奔赴香港,设法威胁汪精卫在香港的追随者,并秘密监视汪逆一行,防止他们公开投敌。

  戴笠,国民党军统局头号人物。本名叫戴春风,“戴笠”是他后来自改的名字,取自诗句“卿虽乘车我戴笠”,但旁人多理解为,他是意图将自己变成“戴斗笠的人”。“战时,在中国戴笠大概是最有权势的人了,常常让人闻风丧胆。简单来说,如果蒋介石想要监视、调查、逮捕或是消灭谁,都会由戴笠的组织负责实施。”这是历史学家费正清笔下的戴笠。

  1939年1月初,戴笠首先来到香港,他亲自打电话给汪的追随者《华南日报》负责人林柏生和写文章拥护汪精卫“和平”主张的香港中央通讯社社长肖同兹,指责他们不该发表文章,与重庆政府唱对台戏,并派人扬言说,要烧掉《华南日报》。但并未起作用,戴又派人在他们回家的路上,用铁棍将他们打伤,以示警告。

  随后,戴笠带着军统特务陈恭树、王鲁翘一同飞往越南河内。当时,陈恭树并不知道此行的目的。他在回忆中如此记录:“戴先生和我坐在一排,他靠窗,我近通道,我心想,一路上有的是时间,总可以告诉我一点端倪了吧?可是他始终不开口,我也曾数度引起话题,他仍然哼哼两声,不肯多说,这也许是因为飞机引擎的声音太大,如果放开喉咙,在这种场合,又恐被人家听了去,因而泄露了整机,当然不好。”

  到了河内,陈恭树、王鲁翘才知道,他们此行是要组织刺杀汪精卫。当时,汪精卫住在越南河内高朗街25、27号相连的小楼。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监视,3月中旬,戴笠获悉汪精卫要离开河内,就下令陈恭树采取行动。

  3月20日晚,陈恭树强行闯入汪宅,直奔汪的卧室,见到一个男人正在往床下钻,以为此人是汪,便冲其腰部连开三枪。事后,他们才知道打死的是汪的秘书曾仲鸣。

  汪精卫的女婿后来是这样回忆的:“当时我们所有人都手无寸铁,刺客来去无受阻挡,25号和27号中间,平常常开着门,那夜幸亏关上了,不然刺客往这里面看一眼,我们就全完了。”

  戴笠得到报告后,很生气。遭到蒋的一通大骂。

  此后,从1939年5月到1940年1月,戴笠为刺杀汪精卫,又连续四次组织行动,不但投入了很大精力和物力,而且连损4员大将,仍然寸功未建。在日本的营救下,5月8日,汪精卫抵达上海。刺杀行动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