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股市这一周,终于做出一个略带下引的空头K线。节前的逻辑判定似乎有一个既定的图画回报。但这不是笔者欢喜的。
早已失去了热血青年的激情。早已度过了需要试错的年轮。如今的股市,正开始进入80及90青年逐鹿的战场。这是时代轮回的结果。
从中国股市波动周期看股民,时代性格烙印无法抹去,操作风格大相径庭。
英雄情节,是每一个时代都赋予的主题内容。对于50、60年代的人,他们处于新中国经济第一次改革初始周期,以自由博弈为独特内涵的的股市,成为追求快速致富的唯一实验场。第一代原生股民,只要够勇敢,只要够坚持政府导向,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做了,就成为了万元户和百万元户。著名杨百万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无数的杨百万们,只要聪明滴倒腾国库券,倒腾内部股,就可以轻松做到暴富。各种内幕消息成为第一代股民必须的原生的策略。
可惜,第一代股民的操作策略,终止于2010年。做空机制出现。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成为只靠做多头赚钱思维的终结者。但是,做空机制,只是纠错机制。他的出生到成长,造就了第二代股民的交易性格。中国第二代股民,属于70年代。这一个时代背景的人,成长于改革的过度时期,接受着市场化的逻辑。比较讲究组合策略,追求自我主张。不盲从,喜欢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尤其偏重于技术分析。70年代的股民,开始懂得复利的内涵,开始关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中长期投资思维逐渐根植在70年代的股民大脑中。善于学习和秉持拿来主义,对于70年代的股民,是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学习的一代。股市的改革,受到70年代市场人士的追捧。
他们,正成为80、90后学习的对象。笔者身边的朋友圈层,大多属于70年代。而新生代的80、90后,更加追求独立的人格。股市正成为80后执业的主战场。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交易逻辑,现在还看不出端倪。但无疑,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进化论,需要80后股民成为中流砥柱。70后,应该逐渐低调退隐。但是,新股民的热血沸腾,比较50、60,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笔者的担心。
或许,时代是一个轮回周期交替,人性也避不过周期率。30年就一轮回否?
股市周期经历三个朝代,总有一些共性存在。只是,我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去观察总结那些共性。涨跌的探讨,对于股市交易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大量不交易的股评家,更是理论逻辑多余实战经验。理论是自己创见的,实战是别人的数据。这种阴阳配,并不适合波动频繁的股市运动。
生活于股市交易,在这样一个多人博弈的场合,一定要捕获属于自己能够理解的战机。一旦选定,绝不动摇。我们,正在等待一些更为明确的技术条件的出现。组合一个交易策略是不容易的,因为需要孤独相当长的时间去观察,验证,选点。
股市于4500-4200的高位区间正在受到空头主力的测试。恍惚记得孔雀东南飞中有一个名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个区间的出现需要反复。扑朔迷离的股市走向,对于下周,总有多头回测的机会。下一个观察点,自然是阳线到什么位置,阴线到什么位置。继续等待,是明智之举。
多头回撤防守于本周,空头趁机小规模建仓。这是当前的情势。空头要得势,还需要政策面的配合。逢高,多头需要加快撤离的步伐,这才是唯一要重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