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庄,王维别墅所在的村庄。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置身世外桃源一般的辋川庄其乐无穷。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把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绘制出一幅久雨之后辋川生态的美丽画卷。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积雨”是雨的叠加,实为久雨,连续降雨。空林,因为连续降雨,山林中没有人的活动。烟火迟,久雨后空气湿度大,烟火上升缓慢,迟迟不能散开。连续降雨,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此谓“积雨空林烟火迟”。
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食,亦称“灰条菜”。黍,亦称“稷”、“糜子”。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为古时主食。《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按,今北方谓之黄米。”饷,古作饟。一般待客叫“饷”,高级待客叫“宴”。《尔雅》:“饟,馈也。”《说文》:“餉,饟也。”菑,指在田里耕作的人。饷东菑(zī),即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农家升起烟火,蒸藜炊黍,招待在田里干活的人,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此谓“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是空旷、面积大的意思,相对于白鹭而言,显得水田面积大。“漠漠”更是广漠空蒙。白鹭,俗称白鹤、白鸟、舂锄、鹭鸶、丝琴、白鹭鸶、小白鹭、雪客等,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雪白的鹭鸶翩翩起飞,意态闲静潇洒,远近高低,此谓“漠漠水田飞白鹭”。
“夏木”即夏日之树,枝叶伸展,遮天蔽日。雨中的夏木,更加阴森。阴阴夏木,实为夏木阴阴。啭是鸟儿宛转地鸣叫声。黄鹂也称黄莺、黄鸟等,主要生活在阔叶林中,大多数为留鸟,栖息于平原、低山林中或村落附近的高大乔木上,在枝间穿飞觅食昆虫、浆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动。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金黄色的鹂鸟在唱和,歌喉甜美快活,此谓“阴阴夏木啭黄鹂”。
堇即堇菜,多年生草本植物,亦称“堇堇菜”。槿,即木槿,落叶灌木,6-9月的夏秋之际开花,有白、紫、红诸色,朝开暮闭。朝槿,自是木槿开花时。隐居的王维习惯了安静的生活,一大早就观赏木槿花,此谓“山中习静观朝槿”。
清斋即清淡的饭食,也即素食。《旧唐书·王维传》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说文》:“葵,葵菜也。”露葵,经霜的葵菜。在松林下吃清淡的葵菜,可谓“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是王维的自称,“争席“即争座位。“野老争席”典见《庄子·杂篇·寓言》,说是杨朱从老子学道,去的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时,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没有隔膜了。在这里争坐位的性质发生变化,表现出彼此融洽、不拘礼节的状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客气表达敬意,但不代表情感融洽。交情越深,关系越好,越是心无芥蒂,率性而为,狗皮袜子没反正。王维再次宣称:早已去除心机,永绝俗念,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随缘任遇,于人无碍。村夫野老,已经非常融洽,没有隔阂了,此谓“野老与人争席罢”。
鸥,像白鸽或小白鸡,善游水,喜成群飞翔。生活在海边的称海鸥,随海潮涨落来去的称“信鸥”,生活在湖边或江边的称江鸥。“海鸥相疑”之典,见于《列子·黄帝篇》,其中《好鸥鸟者》的寓言故事说,有个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玩,当他再去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善才能相亲。念头一旦从心底浮泛,真实意图就无法掩饰,就会破坏和谐相处,和谐相悦,亲密无间的关系。去除世俗杂念,海鸥也就没有可疑虑的了,所谓“海鸥何事更相疑”。
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展现了王维澹泊自然的心境、心机。正是这两个典故,让这首诗由田园牧歌升华出为人之道。
王维生态画卷12:雨中辋川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