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的征途上奋进
——我县20年工业发展综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改变“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面貌,我县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探索工业化的路子取得显著成绩。
——工业持续增长,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加大。199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69125万元,是1978年的12倍,年均递增14%。工、农业总产值的比例由1978年29:71增加为1997年的62:38。1997年全县工业增加值34894万元,是1978年的8.35倍,年均递增11.8%。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由1978年的14.5%增加为1997年的27.9%。
——工业投入不断增加,企业规模增大。通过制定实施“开明、开放、开拓”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工业投入,使工业企业规模不断增大。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7年固定资产原值为76783万元,是1978年的12.38倍,年均递增 14.16%。固定资产净值为52841万元,是1978年的10.54倍,年均递增13.20%。
——乡镇工业异军突起,私营工业迅猛发展。为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我县把发展乡镇工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使乡镇工业获得快速发展。1997年乡镇工业总产值为132582万元,是1978年的33.25倍,年均递增20.25%。赤城、蓬莱、隆盛、蓬南等一批亿元镇不断崛起。针对我县集体经济薄弱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实际,放手放胆发展非公有制工业,使私营和个体工业得到迅猛发展。1997年私营工业总产值已达108879万元,占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的82.75%,占全县工业总产值64.38%,已成为我县工业的主要力量。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采取卖、并、租、股等多种形式,一企一策,逐步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使企业改制不断深化。1997年底已有股分制工业企业11家。
新蓬溪针对工业面临的买方市场、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严峻形势,要求企业真正转换机制,深入开展学邯钢、学长虹活动,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工业再上新台阶。
—《蓬溪报》1998年8月17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