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以下的党员占87%,平均年龄27岁,这是一个年轻的党支部;成立于1998年,定位金融法律和公司法律业务,被 《亚洲法律杂志》评为" 亚洲发展最快的30家律师事务所"之一,这是一家快速成长中的年轻律所,可俯看陆家嘴绿地,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发展热土
一个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因素孕育着一个远大的梦想:"我们想做百年老店。"通力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俞卫锋说出这几个字时,脸上略带微笑的表情坚定而自信。
俞卫锋另一个身份是律所党支部书记。合伙人律师与党务工作者、新经济组织与党组织,两个身份、两种形态的组织,在俞卫锋看来却并不突兀。"一群有理想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要做一流律所,党组织正好提供了塑造内在文化和活动的统一平台。"
"党员群众对党组织有自然的熟悉度和亲切感"
去年初,到通力所工作两年的年轻律师黎明在北蔡镇买了一套两室的婚房。首付40余万元来自律所的贷款。"如果没这笔钱,房子很难买下来。"黎明坦诚地说道。
所里年轻律师多,他们事业起步期通常比较艰难,而又面临住房等刚性需求。为此,通力律师事务所从2006年开始推出"员工贷款计划",每年拿出300万左右为律师提供免息贷款。入职满18个月,即可申请。几年下来,已经有十几人享受了"内部房贷",圆了住房梦。
员工们明白,贷款是从合伙人"蛋糕"中分出来的。但身为合伙人的党支部书记俞卫锋认为,在通力,员工是一家人,应该得到帮助。党支部有能力推动此事,也乐于这么做。
黄元律师远在青岛的家里曾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俞卫锋。去年,利用出差的机会,俞卫锋顺道去看望了黄元的父母。当时,黄元跟所里提出想出国读书。面对 年轻员工的职业变动诉求,俞卫锋觉得不能随意应对,想到了与其父母沟通。家访时,经过对黄元人生规划的真诚交流,所里答应为她保留职位一年。
除了上门家访,通力也邀请员工家属来所里参观,共进午餐。黄凯律师先前经过两轮实习后留在了通力。想着关心优秀儿子的工作情况,黄凯的父母从成都来到上海,与合伙人进行了交流。谈下来,家长对通力的情况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
对于新员工,在日常培训之外,党支部还安排党员律师作为"入职导师",帮助他们适应所里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技能。俞卫锋自己就先后带了好几名年轻律师。一番心血,帮助了年轻人的成长,也赢得了家长的感动。有位家长甚至让孩子喊俞卫锋"叔叔!"
这些温暖的细节组成了通力文化的因子,为将来的百年老店增添了"无形之砖"。在这其中,也让党支部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党员群众的心里,"他们对党组织有了自然的熟悉度和亲切感。"
"没有高端不高端,只有专业不专业"
在通力所的律师队伍里,有个 "三多"现象:一是党员多。党员律师占全所律师人数的66%;二是高学历多。硕士以上学历律师占全所总人数的70%;三是海归多。50%上下的律师均有在境外接受教育、培训或工作的经历。
要把"三多"融合为一个团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化业务中争创一流,党支部建立完善集体荣誉和团队合作机制。党支部对于每一次支部活动,都安排至少一名党 员进行总结,将自己置身团队,寻求协作精神。支部活动的主题也聚焦于此,倡导"写一篇小结不如做一件实事"、"单独做一件实事不如集体做一件实事"、"如 何发现并学习同事的优点"等主题交流。
律师执业个体色彩强烈,高端业务有着更大的吸引力。但在通力所,却是"专业分工、团 队合作"、"没有高端不高端,只有专业不专业"。党支部致力于完善党员测评机制,引导党员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党支部评估活动中,将评估人范围扩大到 所有党员和群众,由大家来点评党员的各个方面。在不侵害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为每位党员竖起"多棱镜",使他们全方位接受监督,成为政治 合格、业务过硬的骨干律师。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通力所近年来业务不断攀升。去年全所业务创收过亿元,律师人均创收处于全国 前列。在高素质党员律师队伍的努力下,通力所先后承办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案件,记录下了走向百年老店的诸多"第一":中国第一个跨境ETF(交易型开放式指 数基金)项目、中国第一个上市公司发行无担保公司债券项目、中国首例国际金融公司入主国内上市银行、中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的募集项目、中国第一只指数基金 的募集项目、中国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的募集项目等;他们还曾参与中国第一个汽车行业海外整车收购项目、中国企业海外资源并购等,在国际律师界展示了中国律 师的风采。贵阳律师www.tjm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