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


 

谈谈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

2014-12-23 作者: 唐永金 | 标签: 谈谈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

转自基因农业网

 

摘要:转基因作物尤其是转基因粮食作物的推广对象既包括农业生产者,又包括农产品消费者,因而推广方式方法不同于一般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转基因作物推广要充分了解推广对象,认识推广对象理解转基因作物的特点,认识推广对象采用转基因作物的过程,尊重推广对象的基本权利,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避开难点、循序渐进的推广思路,采用效果展示法、领域专家法、事实比较法、以身作则法、多途径传播法等针对性强的推广方法,加强转基因作物配套技术和效益研究,重视转基因作物推广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在推动我国转基因作物推广的同时,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作物推广理论与方法。

近10多年来,我国转基因棉花和木瓜的应用推广取得重大进展,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甘薯、转基因水稻等作物研制获得重大突破。因此,我国正在或即将面临转基因作物大力推广阶段。但是,近几年,我国对转基因作物的争论越来越激烈,这将影响我国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怎样减少争论,促进推广呢?对此谈一点粗浅看法。

1.充分了解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对象

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对象是转基因作物产品的生产者和转基因作物产品的消费者,两者采用转基因作物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

1.1充分了解转基因作物生产者

农业推广学认为,农业生产者采用创新的动力有三个。一是内在需要,二是市场拉动,三是政策推动。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生产者包括普通农民、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农业企业等,要了解不同生产者的需要,他们希望解决什么问题,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否满足他们的需要,能否解决他们的问题,能否达到采用转基因作物的目的。

对所有生产者而言,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是他们的基本目的。推广者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采用转基因作物后,在种子、农药、肥料、劳力、灌溉、收获、储藏等方面成本增减情况,在产品产量、销量、价格、补贴和总收入的增减情况,最后是每亩的纯收入增减情况。同时分析市场和政策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转基因作物产品能否卖得掉,能否赚到钱。

1.2充分了解转基因作物产品的消费者

转基因作物产品的消费者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以作物产品直接食用的消费者,如食用大米、玉米等消费者;(2)转基因作物加工产品食用的消费者,如食用大豆油、糕点等消费者;(3)以转基因作物产品做饲料的的企业,如以玉米、大豆做饲料的饲料公司;(4)以转基因作物产品作工业原料的企业,如棉花纺织等企业。

第4个层面的消费者主要考虑原料的价格和质量,不考虑食用安全性。第3个层面的消费者也主要考虑价格和质量,因转基因作物产品作为饲料,经动物消化分解,动物产品中很难检测到转基因成分,因而一般不考虑食用安全性。第1-2个层面的消费者是人,营养和健康是人们对食品的基本要求,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人们对食品安全更加关心。这种关心或担心直接影响他们的食用消费,从而影响消费市场、影响生产者的产品销售。因此,推广者在推广转基因作物前,要对消费市场调查分析,在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研发和推广应用转基因作物,而不是研制出什么产品,就开发推广什么产品。

2.认识推广对象理解转基因作物的特点

食用转基因作物产品的推广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主要从大众传播中得到信息,并用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的方式来认识转基因作物。大众传播的转基因作物信息并不都被消费者收到,消费者收到的信息并不能全被注意和理解,只有传播者与消费者共同经验范围的那部分信息,才容易被消费者认知和理解。因此,利用大众媒介传播转基因作物,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转基因作物,在传播内容和和表达方式上,增加传播者与消费者知识经验的共同性和心理心态的接近性,从而增加传播信息的有效性。

在大众传播中,人们想了解一则消息的要点,并不想去记住它。大多数人接收信息的最终目的是提取意义,而人们立即处理信息并提取意义的方法不是详细去理解,而是概略地理解,只想知道该信息的大体意思,并不深入探究它的原理或机理。大众媒介传播的转基因作物信息,消费者在选择性心理作用下,选择性注意那些与自己的观念、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相吻合的信息或自己需要关心的信息,然后在自己背景、经历、经验、知识等的影响下进行选择性理解,使之与自己固有的观念相协调而不是相冲突。因此,不少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信息的理解会“走样”甚至“误解”,从而产生怀疑或担心,这是正常的。根据这个特点,大众媒介传播转基因作物信息时,要增加消费者关心的、有说服力的、容易正确理解的信息,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逐渐改变其认知结构,有利于正确评价转基因作物,逐渐消除他们对转基因作物的怀疑或担心。

3.认识推广对象采用转基因作物的过程

推广对象采用转基因作物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认识、评价、态度、意愿、购买、采用或食用。认识包括知道、了解和熟悉几个层次,一般来说,只有了解和熟悉后才能进行评价。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高新技术,转基因作物生产者可以从大众媒介知道、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了解,而转基因作物食品消费者,除了有生物、农业和食品专业知识背景者,一般只能从大众媒介知道和了解。评价是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特征特性、功能作用及其影响进行评论,对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是转基因作物的食用安全性评价。

当今社会影响人们评价的意见环境主要有两个,一是大众媒介,二是所处的社会群体。在涉及人们切身利益时,社会群体的影响常常起着主要作用。就大众媒介而言,我国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报刊关于转基因的报道对转基因作物推广的影响绝大多数都是正面或偏正面的,这对生产者或消费者具有正面评价的影响。社会群体分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是成员间直接联系或经常交往的的群体,如家庭、家族、亲戚、朋友、邻居、同事等,次级群体是成员间接联系或交往很少的群体。影响人们评价的主要是初级群体。在初级群体中,“意见领袖”的评价对其他成员影响很大,而文化程度高的人常常起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因此,在一个初级群体中,受过高等教育成员的评价对其他成员影响很大。

评价影响态度,正面评价一般会产生支持或赞成态度。因此,普及转基因知识,增加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的了解,可以帮助消费者正确评价转基因作物、产生支持推广转基因作物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但态度改变不等于意愿和行动改变,这还涉及消费者是否需要以及给他带来什么好处的问题,如果消费者不需要或没有好处,他就不会购买,即使购买了,还有担心,也不会食用。

4.尊重推广对象的基本权利

4.1尊重推广对象的怀疑权利

转基因粮食作物涉及食用安全,消费者的怀疑和担心是他的基本权利。怀疑也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感兴趣的一种表现,只要他们的顾虑消除了,不再怀疑了,是不会排斥转基因食品的,如果有益健康,还会积极食用的。在农业推广上,常常遇到农民说“这个品种(技术)好是好,就是怕------”。这种怕就是怀疑、担心或顾虑,农业推广人员通过示范、参观和已用农民的现身说法,常会打消他们的顾虑,促进使用。转基因食品是可以通过解释、检测、实验等方法打消消费者顾虑的。例如,粮油专家对转基因大豆油的安全性解释,人们是可以接受的。

4.2尊重推广对象的选择权利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农业技术推广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尊重农业生产者的意愿。同样,转基因作物的生产要尊重生产者的意愿,转基因作物产品的消费也要尊重消费者的意愿。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管理,就尊重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转基因作物的推广者也必须尊重推广对象的选择权,推广的食用转基因作物无论是品种还是产品均要让推广对象知道,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决定,如果不尊重或忽视了推广对象的选择权,推广对象会认为你不守法、不诚实、不可信,即使你的产品无害或有利于健康,也不会得到推广对象的原谅。

5.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避开难点、循序渐进的推广思路

整体推进是在国家层面上,对转基因作物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推广上给予支持,促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发展。突出重点是对那些效益高、争议少、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愿意接受的作物或基因类型,在研制、开发和应用推广上给予重点支持;对那些积极要求推广转基因作物地区,进行重点推广。避开难点是对效益不明确、争议很大的作物和基因类型,暂不开发和应用推广;对那些明确禁止转基因作物推广的地区和反对转基因作物强烈的地区,暂不推广。循序渐进是先易后难,先推广非食用转基因作物,后推广食用转基因作物;先推广副食转基因作物,后推广主食转基因作物。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开发和应用推广的重点,在作物类型上应是工业原料和饲用转基因作物,在基因类型上应是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作物光合效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等转基因作物。暂缓进行抗虫、抗病、抗除草剂转基因主粮作物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人们对主粮转基因作物的心理障碍很大,对主粮抗虫、抗病、抗除草剂转基因的怀疑最大,反对最激励,推广上不要激化矛盾,相关部门和媒介传播要避开这一敏感议题,不要由此引起人们对其他转基因作物或其他转基因类型的连锁反应,从而影响我国整个转基因作物的推广。

6.重视转基因作物的推广方法

6.1效果展示法

在农业推广上,采取成果示范法将新成果的优越性展示出来,对怀疑甚至反对的农民最有说服力。因此,对抗虫、抗除草剂、耐旱、耐盐碱等有利于生产的转基因作物,将他们和对照一起,在其优越性表现最明显的时候,组织生产者参观,促进效仿采用。对改善品质的转基因作物,将其食用或饲喂效果展示给生产者或消费者,用看得见的效果来吸引消费者采用。

6.2领域专家法

在传播学上,有一个“权威效应”,指传播者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或“权威”,由他来传播相关领域的信息,可望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从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的产业链来看,转基因作物推广的技术路线应该是生物技术专家→传统作物育种家→农业推广人员→作物生产者→作物产品营销企业→市场(消费者)。但从报纸上看,目前主要是生物技术专家在向生产者和消费者传播转基因作物的好处,而传统育种、农业推广、市场推广相关领域专家的传播却很少或没有。生物技术专家可以用通俗的语言介绍基因、转基因或转基因作物,增加生产者和消费者对转基因作物的认知,而对转基因作物的评价由相关领域专家来讲容易使人相信,如生态专家讲生态安全风险情况,植保专家讲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情况,作物栽培专家谈栽培管理成本和增产增收情况、营养专家讲营养健康情况、动物专家讲对动物健康和繁殖影响情况、卫生专家讲对人体潜在影响情况。

6.3事实比较法

在转基因作物推广中,包括媒介传播时,要多以国内试验、检测和调查数据并与对照比较来评价,容易使人相信,尤其是使怀疑者甚至反对者相信。例如,我国抗虫转基因水稻已经获得国家安全证书,而人们对其安全性又有怀疑,就请相关领域安全评估的专家用你的试验和检测数据来回答,打消人们的怀疑。如果老鼠三代和猪90天的饲喂还不能打消人们对抗虫基因食用风险的怀疑,可以匿名委托养殖专家在不同地点用公猪、母猪(从仔猪开始)按照大米在南方人食物中的比例,每天饲喂抗虫转基因大米和施农药的非转基因大米,直到一个猪群全部自然死亡,比较研究转基因大米对猪各代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免疫力、体质、疾病、寿命等情况,通过8-10年的连续多代对比实验,用事实来说服怀疑者。不要讲国际标准和惯例,要用怀疑者信服的、科学的、真实的试验数据来回答消费者的质疑。怀疑者相信了,反对声音少了,推广起来就顺利了。

6.4以身作则法

在农业推广上,一个家在农村的乡镇农业技术员,他向邻居推广某个作物品种,而他家里不种这个品种,是很难推开的。以身作则又是榜样示范,推广决策者和推广人员在推广食用转基因作物时,不仅自己要带头食用,你的家庭、初级群体成员也要带头食用。为了做好以身作则的推广工作,可以在推广决策前或推广前,先作家庭成员和初级群体成员的食用意愿调查。如果说服不了你的亲人和初级群体成员,你更说服不了怀疑者。由于各种原因不以大米为主粮的人士或食不到抗虫转基因大米的人士(如外国人),因不能以身作则,不宜倡导或推广抗虫转基水稻。

6.5多途径传播法

转基因作物涉及生物、农业、食品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学校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从技术、检测、评价等方面系统地教育学生,让他们成为转基因作物推广的接班人。

转基因作物是一种农业创新,农业部门要通过组织传播的方法,开展对拟推广区农业技术推广员进行培训传播,经营转基因作物的种子公司和经营转基因作物产品的企业,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传播,让他们成为推广转基因作物的带头人。

转基因作物的食用产品涉及千家万户,消费者一般从大众媒介获取信息。要充分发挥大众媒介在教育和文化传播、影响舆论和评价、沟通和协调社会方面的功能作用,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图书、网络、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介,为转基因作物的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学术氛围。一般而言,理性的消费者在接受转基因食品前,相信那些可靠的传播媒介,尤其是容易查阅的媒介。因此,较高级别的报纸和和杂志常是受过高等教育消费者或“意见领袖”们获得转基因作物评价信息的主要依据。但是,在2007-2012年间,我国省级日报对转基因报道很少,有些省没有报道,这不利于推动当地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在我国中文学术期刊上,很少见到我国学者有关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评价的实验论文,这不利于受过高等教育的理性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评价,增加了这些“意见领袖”们的怀疑。因此,国家要有配套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和传播政策。

6.6加强转基因作物配套技术和效益研究

转基因作物因某方面生态或生理特性的变化,需要相应的栽培措施,才能达到转基因的目的或发挥转基因作物的潜力。例如,抗除草剂大豆,在种植密度、种植方式、中耕管理等技术与常规大豆不尽相同;抗虫转基因棉花的病虫防治技术与常规棉花不同。因此,研究转基因作物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转基因作物增产增收潜力。要在拟推广区组织无利益牵连的机构和人员,研究转基因作物的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公正评价转基因作物的推广价值,推广那些综合效益高的转基因作物,使农民、环境、社会和国家在转基因作物推广中真正得到好处。

6.7加强转基因作物推广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定,转基因作物推广不同于一般农业新技术,食用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又不同于非食用转基因作物。国家应组织农业推广专家,尤其是复合型推广专家,总结、分析和评价国内外转基因作物推广的经验和问题,研究转基因作物推广理论和规律,建立或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合不同作物和不同转基因类型的转基因作物推广方式和方法。

作者简介:唐永金,男,1958年3月生,四川射洪人,西南科技大学农学教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创新推广和作物栽培生态。以第一作者在《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等刊物发表推广论文20-30篇,在《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等刊物发表作物栽培生态等论文30-40篇。主编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材《农业推广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副主编全国农业推广专业硕士教材《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编著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农业推广学新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编著《作物栽培生态》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来源:基因农业网

唐永金

男,1958年3月生,四川射洪人,西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创新推广和作物栽培生态。

原文网址

http://www.agrogene.cn/info-18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