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素食的真义


关于素食
 
                                                                 (一)
 
素食绝对是有益于生命的! 但它有一个重要前提:要细嚼慢咽。这样利于消化。
 
 
孔子他老人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了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很多营养不良者,并不是饮食营养摄入不够,而是由于消化吸收的能力有亏而导致的。
 
                                                                 (二)
 
人生几乎没有可能不摄入肉食内容,比如素食炒菜时厨师常常习惯于加一勺高汤,人们普遍很难吃出来。
 
而对此,有着几千年传承的藏传佛教有着独特的对治办法,通常在饮食之前要念经、咒(常默念)——有专门的咒语超度、加持所结缘一切众生。   
 
                                                                 (三)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常说的众生,往往指的是有生命体,却忽略了那些无生命体——其实,佛教所谓众生,即众缘所生,包括有生命者,和无生命者 。
 
对此,儒家的大儒张载所言“民胞物与”,阐明的相当究竟,万物我们都应该善待——善始善终而待,无论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事。在吃的文化里,尤以“素食文化”别具一格。

 

  素食本为儒家所提倡,所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佛教也提倡素食,但佛教本来不是在形式上的素食,例如原始佛教的托钵生活,在乞食时,不拣精麤、不忌荤素,随缘“借假修真”。

 

  但是到了大乘佛教,以慈悲为本的教义,发展出尊重生命的内容。例如,六祖惠能大师在猎人群中,只吃肉边菜;信徒中,也有人吃“三净肉”者,也有人在“三、六、九”吃斋,也有人以初一、十五为吃斋日,甚至也有人吃早斋,乃至家中有婚丧祭典时,也以持斋来表示虔敬。不管如何,这都表达着一个慈悲尊重生命的意义。

 

  说到素食,也不完全是宗教的意义:有的是为了医学上的卫生保健,有的是因为个人的身体需要,有的是为了生活的习惯,有的是因为长辈家传,有的是自己发心立愿等。

 

  美国的航天员在登陆月球之前,特地做素食的训练,因为素食者的体力比较耐久。例如,牛、马、大象、骆驼等,皆为素食的动物,牠们都比较具有耐久的力量。又如飞行的鸽子,也是吃豆榖之类的素食者,牠们也是展翅千里,不屈不挠。反观狮狼虎豹,虽然凶猛,可是老虎三扑,后力不继,可见素食可以增加耐力,从这些动物中即可获得明证。

 

  素食,也不一定从宗教上去立言。素食有益于健康,现在已经是举世所公认的事实。近代西方所提倡的健康饮食,即指素食而言。素食确实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心性的柔和、性格的仁慈,以及耐力的增加等等。

 

  素食的真正意义,其实不要在时日上计较,也不要执着锅碗是否洗净?素食其实是乃吃“心”也,如果心中有“素”,所谓慈悲喜舍、善良道德,都尽在其中矣!

       评 注:素食,不仅仅是指不食荤腥( 如肉食类,葱韮蒜薤等等食品),其素还应该有简单,朴素,制作方便不浪费,随缘而食之意, 取其天然、本味、清醇、简便之意。一切耗费大量繁琐的制作流程,制作精美的素食制品,只能算是为适应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商业推广或礼仪礼节的需要,不能算是真正的素食。如果你吃素食,比如你要吃素食,结果要花费更多
时间更大精力来做,这就是一种更大的浪费,还标榜自己是吃素的,这不是一种讽刺吗?当然并不是说不允许素食制作精美一些,毕竟每个人的条件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有些人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只是说这样有损于素食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