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官员角色互换将是世界悲剧!
----一位朋友说看了我写的中美人际关系区别后的联想感慨!
汪华斌
昨天有位朋友见到我,说在网络上看到我写的中美人际关系的区别;他说正因为如此,所以不同的国情就造成不同的官员;如果中美官员进行角色互换,那么这两国官员的人际关系是不是就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我说那还真的如此,因为角色互换后则官员的才能优势完全没有了;他们又如何能进行人际关系的交往呢?
首先我们看到美国社会的官基本上是学者型的,即使是大老粗型的官也会变成学者型的人;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社会是一个法制化的社会,任何行为都得看是不是符合相关法律。正因为如此,所以任何人当官就必须时刻要了解行为与法律的对应性;久而久之,学习自然成为了任何官员的当务之急。在一个时刻学习而且是不断学习的当官文化中,你还能见到这美国社会能有大老粗的官吗?相反中国社会是一个权力社会,任何人当官就有权;再加上整天公款吃喝玩乐,自然学者型的官也会变成大老粗的官;这就是我们社会很多人没有当官时温文尔雅,而当官后却是性格暴躁;因为长期独立特行,自然也就形成了这大老粗而且高高在上的步调一致。
在这次两会期间,外国留学生说又见识到了中国领导的高明;因为我们社会是一个上级领导指示的社会,所以没有指示的上级领导总是叫人难堪的。而美国社会却是一个说服下属投票支持自己的社会,所以美国社会的官员不仅没有指示;反而还要有系统的说服下属的能力,这就是知识与社会环境综合的本事。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的官员到美国去不适应;因为我们社会的官员根本不具有说服下属的能力与耐心,因而向下属系统解释规划是中国官员的短板。而美国官员到中国同样也不适应,因为美国是一个自主管理的社会;根本不需要任何人指示,因为就连奥巴马也不会指示;倒是美国人民的声音他听的最快,所以美国总统有时实际却是美国人民的发言人。
正因为如此,所以美国人民实际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好;因而对中国存在偏见的人占多数。而中国因为相当多的家庭都有孩子到美国读书,所以现在是对美国越来越有好感的人在增多。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华裔担任美国商务部长时总被中国人期待;然而骆家辉经常在贸易政策方面斥责中国自然使中国人失望。然而同样是骆家辉,在北京履新后的第一个媒体见面会上的话就温和了许多;而且带有更多合作气息。骆家辉说:“美国和中国有着极为重要和复杂的外交和经济关系,带有挑战;但也带有扩大合作和协作的巨大希望”。然而美国人却相当自信美国,如骆家辉说:“虽然信用降级,美国债券依然找得到买家;这清楚地表明投资美国是安全的、稳固的。美国经济虽有挑战,依然强大”。然而中国官员到了美国却没有美国官员对自己国家这么自信,不发表意见就是最好地说明;现在一些在美国拿了绿卡而回中国赚钱的人倒是经常赞美中国,因为中国是他们源源不断的经济来源。
至于说到帮助人,中美官员角色互换后都会迷失了方向;因为美国官员不会在中国如何运用权力来帮助别人,因为这好像是美国社会从来没有的技术,而中国官员同样在美国也会被边缘化与失声,因为中国官员到了美国根本帮助不了任何人。我们知道美国社会学术上的权威肯定是职称最高的人,而中国社会却不一定;因为我们社会最后服从于权力。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最高标准技术职称的人实际并不懂技术;因为我们社会的职称首先是给当官的,以实现行政与技术上的高度统一。然而知识并不是行政等级,整天在灯红酒绿中的职称最高的人实际是门外汉的比比皆是;如有个澳大利亚朋友来武钢后感受到不能与武钢领导谈技术,因为没有人接口他们的技术话题;倒是灯红酒绿相当熟悉。因为有几次陪同的而且有高级职称的领导,竟然对他现场提的技术问题目瞪口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说他们回国后接待中国官员内行了;只谈吃喝玩乐就能签合同,因为现场签字的具有高级职称的领导实际并不动技术;这也是我们社会经常对外投资交学费的原因。
中美两国关系互换角色恐怕对世界都是个悲剧,因为两国不同的官文化造就决然相反素质与气质的人;而这样的人根本不具有平衡现在世界的功能,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