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转)


 今年2月5日起,新加坡开国之父、现年91岁的李光耀因重度肺疾入院医治。昨日,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称,李光耀因感染病情出现恶化,目前医护人员对李光耀使用抗生素,并密切监控其病情。李光耀的病情,成了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

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模式能否保持活力

新加坡模式的核心部分,折射了李光耀作为主要建构者其个人的思想文化背景,如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法家思想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的糅合。

从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出任自治邦政府总理起到2011年淡出政坛,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31年,担任内阁职务52年,在新加坡政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期间,新加坡用了不到40年时间,从一个缺乏经济禀赋和安全保证的弹丸之地,跃升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进入发达国家之列。其发展轨迹,被总结为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各种尝试之间,有明显的分野。概括起来,是在精英治国机制主导下推行威权法治主义、发展主义、贸易开放主义和社会福利主义的结合。这种结合,最终让新加坡形成了廉洁政府架构、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高积累的财政模式和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应当说,新加坡模式的核心部分,折射了李光耀作为主要建构者其个人的思想和文化背景,如英国工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中国法家思想和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等的糅合。将混杂思想上升为治国理念,并转化为高效运作的行政体系,历史上不乏失败案例。但新加坡模式最终获得成功,这显然不能由偶然解释。

新加坡模式的成功,在于契合了其实际国情。新加坡模式酝酿和形成之初,面临的是华族和马来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种族冲突、经济基础落后、高失业率、国内市场没有发育等一系列挑战。统一社会价值、寻找经济驱动力、安定周边环境等工作,既不能交与前宗主国,也没有成熟的社会组织可以分担。让最聪明的人进入政府,由政府主导社会和经济事务,强调秩序先于民主,几乎是唯一选择。这种选择因李光耀及其主要领导团队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推进制度化的自觉性,而最终得到保证。

很大程度上,新加坡模式证明了非西方价值形态的后发国家也能取得成功,且有能力构建新的国家价值体系。李光耀、马哈蒂尔等人提倡的亚洲价值观,其主要支持依据就是新加坡模式。这也让新加坡模式对其他后发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中东最成功的酋长国阿布扎比、迪拜就部分移植了新加坡模式,以政府高积累资金发展了城市国家。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也将新加坡模式视为“他山之石”。

当然,2011年新加坡大选人民行动党仅获得60.14%的得票率,新加坡模式也面临塑造了保姆国家、裙带资本主义的指责。虽然形势要求李光耀的后继者变革,新加坡模式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其他国家,但毫无疑问,新加坡模式是李光耀留给后人的最大政治财产,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政治价值,仍将在今后显现。

“平衡外交”:李光耀眼中的小国生存之道

从某些方面讲,李光耀的对华政策的确有一定的两面性。这主要源于他的平衡外交理念,但由于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左右逢源只是理想状态,运用不当会对新加坡产生不利影响。

李光耀被尊为新加坡的“国父”,不仅是因为他是新加坡“建国”元勋,更是新加坡“立国”功臣。论面积和人口,新加坡都属于蕞尔小国,但在亚洲乃至世界上又独具影响,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李光耀。

新加坡要立足,首先要在经济上做到虽小犹强。新加坡本弹丸之地,资源自然十分贫乏,别说矿产能源资源,连淡水都无法自给自足。独立之初,新加坡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李光耀一再告诫政府和国民,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新加坡在短短一代人的时间里,就在经济上迅速崛起,取得备受世界瞩目的成就。

新加坡要立足,还要做到外交上以小搏大。独立建国后,新加坡面临复杂的周边政治和安全环境,冷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美苏争霸波及东南亚。可以说,新加坡如何在周边国家以及世界大国的夹缝里寻求生存,继而获得影响,是李光耀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小搏大,这成了李光耀外交战略思想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李光耀曾经说过,在一个地区,要是有两个以上大国的竞争,小国就有了合纵连横的空间。李光耀以奉行平衡外交著称。首先是借鉴不结盟思想,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但不建立正式盟国关系。其次,采取类似于瑞士那样的中立政策,多交友,少树敌,尽量在对立双方不选边站。再次,不选边并不意味着不发声,而是选准议题、找准时机,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立场,彰显新加坡的存在和影响。

在对华关系上,李光耀的平衡外交也有充分表现。身为华人,浸润过儒家思想,李光耀对中国是相当了解的。李光耀数十次访华,为中新关系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因此被称为“中国的老朋友”。他认为,中国崛起不可阻挡。他认定,海峡两岸统一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又注意到,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李光耀表态希望美国能够继续出面制衡中国,还告诫日本、印度等国,对中国成为强国提高警惕。从某些方面讲,李光耀的对华政策的确有一定的两面性。这主要源于他的平衡外交理念,当然也与他的意识形态理念有关系。李光耀总希望能够在国际上左右逢源,但由于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左右逢源只是理想状态,运用不当会对新加坡产生不利影响。

李光耀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不过这并没有削弱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无论在任上还是卸任后,李光耀都是很多国家的领导人愿意会见、听取看法和意见的对象。李光耀曾在书中写到,他崇拜的领导人包括戴高乐、邓小平和丘吉尔。这些大国领导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了国家,意志坚强、永不放弃。作为小国领导人,李光耀从这些领导人身上汲取了领导品质。

在短短几十载里,李光耀让新加坡在狭小的地理空间里,创造出足够大的生存空间。“别人会以什么方式铭记我,我决定不了。生活中,我只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李光耀如是说。他的一生已经给新加坡留下丰富的遗产,值得新加坡珍视。而其小国生存之道,其中的一些道理也值得大国思考、借鉴。□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李光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光靠政治或理想口号很难吸引住最好的人才,对于小国新加坡,人才是他们的命根子。

91岁高龄“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的病情3月18日再度恶化,病危消息牵动着全世界的舆论。

李光耀是个引领一个国家治理所能达到的高境界的象征人物。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延顿称赞李光耀为20世纪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由衷佩服李光耀的政治才能:“我观察了他十几年,他的预言一直没有错。”奥巴马总统承认李光耀为“20和21世纪的亚洲传奇人物”,是“协助促成亚洲经济奇迹的人”。研究和借鉴李光耀的治国思想,于今天的亚洲一体化前景而言,尤其难能可贵。

李光耀缔造的新加坡是一个最能体现“立足亚洲、面向世界”开放与独立精神有机结合的国家,是一个能娴熟平衡在亚洲区域内大国博弈的亚洲国家,新加坡创造了“小国大外交”的奇迹。相对于民族与文化较为单一的欧洲、美洲及非洲,亚洲是文化和宗教多元、区域相互隔阂、地域差异性极大的地区,很多国家常陷入各类外部困扰。在亚洲今天奏响一体化高歌之时,应该以敬佩的眼光投注于李光耀的外交经验,汲取李光耀的外交智慧。

李光耀治国,施政灵活,刚柔相济。人们分析李光耀治国术,常常简单地归类为精英主义、功绩制度、实用主义、民主及法治。如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价值取舍的治国方略,被指为服务于建立一个高效的治理统治体系。在这个体系下,重刑化的司法政策,使轻微越轨的人有可能遭受鞭刑这样意外侮辱。但从新加坡社会机制流动性上来评价,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模式一以贯之来解释新加坡的成功。新加坡从“世界最黑暗的小港口”快速改造成城市花园国家,从欠成熟的政党到运行现代化的议会,以及李光耀自己功成身退,每一节奏都烙上了时代变动的节律。

从廉政建设上看,新加坡成功建立了高效的反腐败机构,但没有排斥独立司法体系,也没有令立法机构的活跃度与权威性受到削弱。社会总是能找到纠纷解决之途径,不会令他们陷入绝望,这是治国底线。李光耀时代所建立的工业开发区、公共住房政策、公积金制度、教育改革等,已经反复证明是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二富、全球自由经济度最高、政治廉洁率世界排名前四的重要原因。从抗压性上看,新加坡的模式不是“稳定但脆弱”模式,而是“稳定而有效”的模式。

李光耀治国之成功,唯才是举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来管理二流和三流人才,而不是相反。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光靠政治或理想口号很难吸引住最好的人才,对于小国新加坡,人才是他们的命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