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中无人问津的人能是精英吗?


 宅在家中无人问津的人能是精英吗?

----一位朋友怒斥自己博士儿子春节竟然没有任何交际的感慨!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朋友,我们聊起了今年春节拜年的事;我说现在到亲戚家去拜年的估计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而年轻人因为自己的利益能出去走动的就是不错的了。这位朋友说我说的太对了,因为这事春节期间他还怒斥过自己的儿子。他说自己的儿子博士毕业,而且是在武汉市工作;整个春节放假期间竟然全部宅在自己家里,既没有外出给别人拜年;也没有人因为得到过他的帮助而上门拜年,整个人成为了社会多余的人。他说他可气的还不在这里,而这个社会多余的人竟然还处处自以为是;好像社会的人生哲学只有他最懂,所以他才怒斥整天宅在家里而无人问津的人能是社会精英吗?

是啊!我们中国社会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所以额外利益总是通过请客送礼而从当官那里得到;正因为如此,前些年拜年实际是拜官;因为到当官家里拜年的人络绎不绝。而去年因为中央强调反腐败,所以到当官家里去拜年的现象得到了抑制;但依然还是当官家里多宾客,这同样也是今年春节现象。正因为如此,今年春节多了一些平民百姓间投桃报李的礼尚往来;因为今年春节我就接到好几个因为得到我帮助的人而上门拜年的事。所以这朋友的话马上引起我的思考,难道宅在家里的人真的是社会精英吗?

虽然我们社会的反腐败力度的确空前,但这并没有改变我们社会的公平;因为很多竞争实际还是暗地里操作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有远见的人肯定会利用春节这个时机而到处挂钩拉关系;因为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认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还是一个关系社会。既然是关系社会,那么关系网就必然存在;所以拉关系的人肯定比不拉关系的人有远见。也正因为如此,这位朋友的儿子是博士而竟然不到处找关系;最起码说明这孩子没有上进心。因为在我们今天社会连职称评定都需要关系,难道还有什么是必然送上门的吗?

是啊!春节期间大批的人到处出动,除了知恩图报的外就是提前拉关系;因为在中国这个最传统的节日里,往日的亲情与叙旧是越来越少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现在有不少老年人竟然选择在春节出国游玩;因为在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之时,也给自己的心灵找个舒畅的平台。然而年轻人却选择宅在家中过春节,这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在这个竞争越来越艰难的社会,不是自己补充知识就能赢得竞争;而是依然是知识与能力之外的东西取决定因素。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步入官场的年轻人基本没有宅在家中的习惯,因为围绕在领导身边成为了他们的习惯;所以恨春节假日不够是这些人的普遍心理,因为他们拜年时间忙不过来。而宅在家里过春节的年轻人,普遍是一些平常在工作中郁闷的人;待遇不高,而且工作还特别累;想提升找不到门路,想换工作又害怕找不到工作。这些人只能是混人生,因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将来是什么;所以也就不放假就上班,放假就在家休息;因为他们不宅在家里又能到哪里去找能依托的关系呢?

正准备些这篇文章时,邻居找上门来了;她说想请我帮忙办理她孙子上幼儿园的事。我知道她儿子在国外,可媳妇不是在家吗?就说叫你媳妇到幼儿园去办呀。她竟然说她媳妇也是个宅女,从来没有事不出门;以为什么事都能通过网络解决,可孙子上幼儿园的事就是在网络上办不成;于是才想到我家帮忙。

我上篇文章写过美国社会也需要帮忙,但却是熟人帮助知识与能力上的快速提升;从而使自己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而我们社会正好相反,我们社会需要帮忙的是关系;而通过关系将知识与能力差的人成为竞争的优胜者;而淘汰的刚好是知识与能力强的人,只是因为这些人没有关系或者是“武大郎开店”的上级领导排斥对象;所以我们社会的成功者原则上都是有原罪的人,因为他们自己都知道不是公平竞争的结果。但我们社会却又是一个奇怪的社会,这些知识与能力差的人成为竞争胜利者后反而陶醉;因为他们在吹嘘声中茫然了,真的以为自己是比别人能力强的人。而被淘汰的人也走上另一个极端,在全社会的鄙视下而自暴自弃;如当年我们社会下岗的8000多万人中,的确有那么一批具有治国安民雄才大略的人;然而在全社会的无人问津中,成功的又能有几人呢?因为我们是一个不由自己书写人生的社会,我们社会的人生全部由上级领导在那里统一规划的。正因为如此,宅不宅在家也不是由自己决定的;因为“热脸贴冷屁股”也不是能贴上去的。然而我们社会的任何人都不能太自信,因为这是一个没有自信的社会;我们没有必要责备“宅”在家的人,因为没有人不愿意过一个高朋满座而惬意的春节。所以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应酬而很少出门不是错,但连家中不需要关系的事也不愿意出门去办就不对了;再加上亲戚与父母亲的朋友都能成为自己人际关系交往的训练课,所以主动出去多交友或办事也正常;因为毕竟有很多事情是宅在家里而永远也不会办成的,同样人际关系与能力也不是宅在家里就能得到提升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成功与否不是我们自己能够主宰的;但不走出去还真的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