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沉思实录》34


199.【苗实:家国情怀代代浓】志存高远之士,都心系家国,渴望有所报效,代代如此。确实,人来到世间,就是一团火,谁都希望自己在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等方面有所贡献。只有如此,人生之火,才会燃烧得更旺盛,温暖到更多饥寒交迫的人们,给他们支持和信心,使他们生活得更好。也许,这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什么意思呢,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在这里,星星之火就是志存高远之士,原野就是广大穷苦老百姓。曹植有诗云,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什么意思呢,驾车的随从早早整治车马,我就要去远游了。远游准备到哪里呢,(我要向东去)东吴是我的国家的仇敌,我希望自己放马奔向遥远的战场,回东方的封地有什么意思呢。江上刮着凛冽的寒风,淮水和泗水水流湍急,我希望自己能驾驭轻舟,渡河参战,可惜我没有战船和军队。悠闲生活并不是我的志愿,我宁愿为(消除)国家的忧患而奔赴前线。琼州胜景五公祠,有副脍炙人口的对联,只知有国,不知有身,任凭千般折磨,益坚其志,先其所忧,后其所乐,但愿群才奋起,莫负斯楼,是民国观察使朱为潮一九一五年撰联。什么意思呢,我的心里只有国家,没有我个人,任凭受尽千般折磨万般痛楚,(只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志向。首先学会心忧天下,在天下担忧之前担忧,在天下享乐之后快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希望更多的有才干的人都勤奋崛起,不要辜负这这栋楼。话说,祠内祭祀着五位唐宋年间被贬海南的贤臣名相,忠义之士,他们是李德裕,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李德裕在唐代文宗和武宗时两度出任宰相,他内制宦官,外抑藩镇,为国家安定作出很大贡献,后因朋党之争被贬海南岛并死于此。李纲,赵鼎,胡铨和李光,都是南宋时期的主战派,李纲和赵鼎都曾两度拜相,李光是宋高宗时的参知政事,胡铨任宋高宗时的枢密院偏修,李纲等4 人都是在金兵入侵的年代,被秦桧等投降派迫害而贬到海南岛的。这5 位精忠报国的名臣虽遭贬谪,但丹心不泯,在兴修地方公益事业,传播中原文化和培养人才方面,为当地人民做出不少贡献。

200.【苗实:书能香我不需花】在依稀的记忆中,断断续续有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有关我的归属,在书和女人之间发生过激烈的争夺战。结果,书最终胜出了。为什么书会胜出。因为,书首先可以使我有经济学,国学和物理学等专业知识,其次可以使我拥有人生智慧,不再浮躁,安心事业,最后可以使我提升境界,活出价值,精忠报国,做大事业。那么,又为什么女人会失败,其一难通心志,即不理解男人除了感情,最重要还是事业,其二反受其乱,即不但帮不上忙,反而乱上添乱,其三漂浮不定,即本来完全有机会,由于难以坚持,结果无功而返。当然,我并不是无情的男人,只是事业匆忙,多年无暇他顾。就这样,长期以来,只好深居书斋,与书作伴,书能香我,我不需花。据有关记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出自宋朝的皇帝赵恒所作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赵恒是宋代的真宗,他的话,在当时就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理论”和“思想”,就是如同我们现在要讲“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一样,都是劝人为善的名句。在《劝学诗》中,宋真宗用“黄金屋”指代美好富足的生活,用“颜如玉”指代美貌秀气的女子。但是,不能就此理解为读书只是为了这两样东西,而应该理解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希望大家认真去读书,只有通过合法的途径,通过知识的力量获得的东西才是真实的,才真正属于自己。 
201.【苗实:网络是个好东西】从大的层面讲,网络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网络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网络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网络是什么,是交流交易的平台,有亿万网民参与。网民是什么,最广大人民。可以说,中国有了网络,国家在走向繁荣,民族在走向复兴,人民在走向幸福。而且,中国发生什么事情,存在什么问题,能有什么办法等等,在网络上应有尽有,无不得体。当然,还包括各种专业知识,只要你有坚持学习研究的愿望和好奇心,成为专家,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从小的层面讲,如果正确引导,网络可以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与此同时,热爱生活,热爱专业,热爱事业。譬如我,一个安分守己的读书人,通过在网络上辛勤耕耘,著书立说,实现了自己存于心间多年的人生理想。可以说,我就是一个网络创业者,通过生产大量知识产品,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此同时,服务于整个社会,也为国泰民安,尽到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所以,作为亲历者,我建议,凡是中国人,都应该懂一点网络知识,利用好网络工具,做大做强自己的事业。
202.【苗实:我的本质是批评家】批评是什么,一般的说法,就是分析评论的意思、如果把这个词分开具体讲,批就是口头或用文字判定是非,优劣,可否,评就是评判是非曲直。那么,合起来讲,批评就是给出是非曲直的分析评论。何谓批评家,就是擅长批评的专业人士,可以是文学家,美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物理学家等等。譬如我本人,就是经济学家群体中的批评家,批评产权不清晰,批评价格不自由,批评政府干预,批评法治不彰,批评道德滑坡等等。说白了,就是批评各种坏的制度,期待建立各种好的制度。在这里,或者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格局下,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批评不是推翻。而且,发出批评之声,不是谋求推翻,而是谋求改变。什么是推翻,就是根本否定的意思。前一阵,我发表了《林毅夫学术批评》,批评就是上面所讲的这个批评。为什么不是推翻,因为这是坚持真善美,批评假恶丑。与此同时,真可以有逻辑,假也可以有逻辑。真假的斗争永远不会结束,本质上无法推翻。怎么办,只能是实践出真知,让实践来检验。就政府而言,林毅夫大体上主张性善论,他说过政府95%以上都是正确的,可能有5%改进的空间,而我坚定主张性恶论,别的不说,触目惊心的腐败,就很能说明问题。更进一步讲,我支持民主法治政府之构建,而林毅夫支持中国模式之存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国认为人性善,利人不利己,或通过利人利己,集中德治足矣。人性恶,害人利己,或害人害己,民主法治必须。人性善,公有制计划经济有效。人性恶,私有制市场经济有效。观察社会,人性多恶,夺权力者,谋私者众。故此,民主法治是唯一出路。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指出,在后发国家模仿发达国家的过程中,模仿技术较易,模仿制度却难。由于模仿制度会触犯既得利益,故而许多后发国家只模仿技术不模仿制度。这样虽会取得一时的发展,但却会为长期发展留下诸多隐患,这一过程被称为“后发劣势”。
203.【苗实:眉坞隐士李柏】李柏,字雪木,号太白山人,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五月二十六日,死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七月二十四日,祖籍褒城(今勉县),七世祖徙居眉县曾家寨,以农耕为生,关中大儒,与李二曲和李因笃并称“关中三李”。现从他的文章中摘录几句,供大家欣赏品味。第一句,百年后化为荒烟蔓草,学者当为身后计,欲为身后计,当别有正学。第二句,遂尽烧所读帖括,潜读古书,家赤贫,膏火不给,或升高照月,或燃香烛字,至鸡鸣方寝。第三句,我有浩然气,寥寥结石林,辞赋空怀古,牧樵半友今,愧无补天手,且安避地心,无人知此意,松月在高岑。第四句,普天下万世人,皆知富之为富,而不知富而不能蓄道德者之大贫也。皆知贵之为贵,而不知贵而不能为圣贤者之大贱也。皆知贫之为贫,而不知贫而蓄道德者之大富也。皆知贱之为贱,而不知贱而知耻能为圣贤者之大贵也。第五句,与其有位而不知耻,何如无位而为圣贤。与其有财而不闻道,何如无财而蓄道德。第六句,淡之风清,淡之韵高,淡之用简,淡之致闲,淡之情静,淡之气穆,淡之思定,淡之操严,淡之行廉,淡之量弘。弘则不忮,廉则不贪,严则不滥,定则不扰,穆则不浮,静则不躁,闲则不劳,简则不烦,高则不俗,清则不污。不污不俗,得淡之品,不烦不劳,得淡之性,不躁不浮,得淡之养,不扰不滥,得淡之体,不贪不忮,得淡之神。盖神淡无往不淡也,万物一淡景也,万世一淡时也,天下一淡局也,淡之德至矣。第七句,松耶柏耶结吾屋,霞耶气耶果吾腹,鹤耶鹿耶侣吾独,云耶烟耶着吾服。易简乾坤,无往不复。第八句,人人好学,人人可为圣贤。
204.【苗实:林毅夫与青木昌彦】林毅夫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它的经济要持续的增长,那么它的产业技术结构以后不断的升级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当中,国家采用针对特定产业的产业政策来帮助这个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大部分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失败的。为什么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国家的产业政策是违反他们比较优势的。一个成功的产业政策,必须针对这个国家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这样产业政策才会成功。我苗实觉得,政府搞产业政策至少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信息问题,也就是说政府没有办法掌握企业的全部信息,中国这么庞大,产业这么复杂,企业这么众多。譬如,当下的国资委,由于信息问题,就不能有效管理国有企业,存在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其次腐败问题,在民主法治缺失的国家,腐败尤其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存在好人政府。最后公平问题,本来是国家的资源,极其有限,补贴这个,不补贴那个,厚此薄彼。作为政府,就不应该这样做。所以,我苗实反对政府对产业升级,进行因势利导的所谓帮助。也就是说,无论是挖掘潜在比较优势,还是进行产业升级,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而且,只有企业自身,才能有效地发挥比较优势和进行产业升级。财新《中国改革》2011年访谈青木昌彦的时候,问道,随着中国进入到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发展阶段(H阶段),是不是意味着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最需要的是单位劳动产出的提高,也就是所谓的“产业升级”,这需不需要政府提供某种支持或指导,或发展所谓的战略新兴产业,使这一进程变得更顺利。青木昌彦回答道,不需要,政府不应该也没有能力对发展何种产业做出规划。中国是个巨大的国家,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0倍,中国经济如此多样化,从发展阶段上来看,几乎是两个不同的经济体共存,即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最近我做了一些测算,即用购买力平价来衡量人均真实GDP,如果把中国划分为沿海与内陆的话,沿海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万美元,这已是世界平均水平。换句话说,中国沿海地区已是中等发达国家。这时候,沿海地区走出了农业经济,而不断取得的技术进步,改善基本上是基于国内市场的需求。对中国来说,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积累将非常重要,而非靠加大资本或劳动力投入所取得规模效益,以满足外需。加大教育投入与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关键,因为大量的农村人口具有天赋,他们也应当参与到市场分工当中去。由此,中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实际上,我认为这里有个认识误区,很多人以为日本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这是错误的,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快速发展,完全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这些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且均是在产能和产量大幅增长后,才开始瞄向海外。换句话说,所谓的产业升级,其一必须是企业自己的行为,其二根本上应当是为满足内需,服务于国内市场,而不是仅仅为了增加或维持出口,或抢占国际市场。没错,当前全球化趋势明显。但是,这也改变不了中国是个巨大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