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英与中国“软实力”崛起


   今年1019-23日,习近平访问英国,是中英关系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弱-强变成强-强关系的里程碑。中国政府与英国签订4000亿人民币投资意向,足以让英国方面不敢再用“人权”的话题妨碍与中国的正常经贸来往。

不过“硬实力”的崛起虽然重要,中国“软实力”的崛起却不能例外。在习近平“点穴式”访问英国期间及前后,中国的宣传媒体,不管是党媒,还是民间媒体与网络,都开足了马力,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习近平的访问,做了深度及全面的报道。

我虽然最近在重庆大学工作,没有办法参加习近平出席的英国孔子学院院长大会,但是我的同事,不仅见到了习近平,还跟他握手,成为头条新闻。住伦敦的许多媒体,还是通过电话、邮件、微信等形式,与我探讨了许多事情。

例如,关于人民币问题,新华社的稿件不仅在国内刊登,而且,还在英国的主流报纸《泰晤士报》刊登。刘晓明大使对答BBC记者的访谈录,也在英国的主流媒体出现。

下面,是中国“软实力”崛起的一些表现。

首先,年轻一代记者,英文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很高。同时,报纸和其他新闻媒体机构的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派出的驻外记者站规模越来越大,对国外当地社会的接触和了解越来越深刻。

其次,由于这些记者和中国宣传机构的努力,英国(当然也有美国和其它西方主流国家)也愿意开动自己的媒体宣传中国,利用媒体的魅力,拉近与中国的关系。

其三,中国“软实力”的崛起,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习近平访问英国的机会,汉办总部决定1022日在伦敦大学学院召开英国26家孔子学院和近90家孔子课堂的院长、校长大会。英国10多家著名高校的校长和中国10多家高水平大学校长和书记,同时接受习近平的接见,为中英两国的高等教育、文化、科技合作开辟了非常难得的空间。

没有孔子学院,中国政府就没有什么借口可以把这么多的校长拉在一起。没有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就很难深入到一个陌生甚至很排斥中国的国度里面。

习近平访英与中国“软实力”崛起 姚树洁 姚树洁的博客

下面我附上一篇新华社的文章,一篇《泰晤士报》文章,以及几个网页连接,可供大家参考。这些文章,都有我本人的一段话。

附件11018日《经济日报》头版文章。

http://paper.ce.cn/jjrb/html/2015-10/18/content_279450.htm

附件2:新华社伦敦分社文章。

姚教授,您好!

非常感谢您此前对我工作的支持,接受我的书面采访。现将与您有关的文章链接发送给您。另外,在此次习主席访英期间,我的文章登上了1020日的《泰晤士报》,里面也有关于您的访问内容,请见邮件附件。稿件发表网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0/24/c_1116927175.htm

http://www.gov.cn/xinwen/2015-08/26/content_2920064.htm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17/c_1116597640.htm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0/10/c_1116780079.htm

保持联系,祝好!

附件3:英国看好中英金融合作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 

20151024日 14:27:5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10月24日电题:英国看好中英金融合作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

记者邓茜 吴心韬

习近平主席此次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也使中英金融合作“含金量”不断提高。英国专家和金融界人士均表示,看好中英金融合作和中英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前景。

英国期待推进中英金融合作

伦敦金融城市长叶雅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伦敦金融城汇聚全球资金、金融软硬件支持、专业人才和经验知识,在帮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深化双边金融合作方面大有作为。

汇丰银行集团主席范智廉表示,由于历史积淀、专业程度和流动性充分,伦敦成为全球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相信伦敦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亚洲以外最重要的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对伦敦市场、金融机构以及世界经济都至关重要。

标准人寿集团董事长格里·格里姆斯顿表示,伦敦人民币交易非常活跃,交易总量不断增长。伦敦希望成为中国的全球金融通道,伦敦会以与美欧相同的方式向中国提供金融服务。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默凯表示,伦敦将继续支持中国政府推进双边对话和市场发展,这将使中英金融服务业互惠互利。

诺丁汉大学华裔经济学家、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表示,英国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伦敦在欧洲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伦敦作为离岸的支撑点,伦敦和英国当局也希望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得到更多金融服务机会。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终身讲习教授熊榆受访时表示,中英双方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领域已开启全面合作模式,且卓有成效,中英金融合作前景非常乐观。伦敦积极推进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是对人民币在国际金融交易中地位的肯定。

伦敦人民币市场活跃度攀升

自2011年伦敦启动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来,英国在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发行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设立人民币清算行、批准设立中资银行分行等多个领域进展迅速。2014年伦敦人民币总体交易额同比增长143%,日均交易量达615亿美元。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负责人受访时表示,在金融市场交易方面,伦敦银行间市场的人民币交易相当活跃,有些产品的交易量甚至超过了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实体经济中人民币的使用目前处于起步和快速增长阶段,一些跟中国关联度较高的企业使用趋势不断上升。

基于伦敦人民币市场的活跃度和伦敦市场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重要地位,中国银行10月20日在伦敦宣布成立中国银行伦敦交易中心,充分利用伦敦的欧洲时区优势建立集团层面的外汇交易平台,将逐步全面覆盖欧美地区的离岸人民币、外汇、贵金属、商品、债券和其他衍生品的报价和交易,以促进欧洲市场人民币外汇交易的增长。

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是伦敦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清算行,据建行负责人介绍,截至2015年9月底,伦敦清算行人民币清算总量突破4.5万亿元,清算量稳定上升。该行为50余家金融机构开立清算账户,其中包括汇丰、渣打、花旗、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一批国际大行,也包括境外央行、交易所、清算所等。该行向参加行提供20小时不间断人民币清算服务及24小时查询服务,清算窗口覆盖亚洲、欧洲和美洲三个时区的主要工作时段,使英国及欧洲地区汇至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人民币清算窗口得到极大延长。

中英金融机构广泛合作成常态

在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期间,中资金融机构与英方共同努力,推进了大量务实合作。格里姆斯顿表示,中英金融合作正在不断加深,中英金融机构间的广泛合作正成为一种常态。

中国银行伦敦分行22日与伦敦清算所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为伦敦清算所首家中资结算银行。伦敦清算所英国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丁·普鲁斯表示,与中国银行合作扩大了伦敦清算所会员对结算银行的选择范围。

中国建设银行伦敦分行今年9月成为伦敦证券交易所会员,10月于伦敦成功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同时该行与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签署合作备忘录,致力于推进中英经贸的快速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等值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21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并与伦交所签署《绿色金融合作备忘录》。伦交所集团首席执行官罗睿铎表示,双方共同致力于把伦敦打造成为中国绿色金融最为活跃的国际市场之一。

  范智廉表示,英国银行业非常支持加强两国的经济联系。近年来,来英发展的中资银行日益增多,在支持中国资本走进欧洲和人民币交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英国银行业正在与中国同行深入合作,帮助中资银行和中国企业在英国落户,向整个欧洲拓展业务。很多拥有全球化网络和体系的金融机构在助力中国公司投资海外拓展业务方面具有长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