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价值载体的探析(下)


1.劳动的有用性
“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由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劳动,我们简称为有用劳动。从这个观点来看,劳动总是联系到它的有用效果来考察的。”[1]
马克思认为衡量劳动创造的价值不在于劳动量和劳动时间,而在于劳动创造了多少有用的使用价值。马克思将劳动的效果与劳动所创造的有效使用价值量联系在一起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并不是一切劳动都能够创造价值的,并不是一切劳动都是有效的。只有那些能够创造有用的使用价值的劳动才能称之为有效劳动。有鉴于此,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地方为了增大GDP规模,利用本地区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对一些工程反复拆建、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由此形成的劳动虽然计入了地方的GDP,但其却不是有效劳动。反复拆建、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下的劳动虽然以价值的方式计入了GDP,由于其没有形成真实的使用价值,因此,这种劳动是无效劳动。如果将这部分劳动计入GDP,只会虚增GDP规模,由此会给社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为此,借鉴马克思的有效劳动思想,当前在我国存在充沛劳动力资源的情况下,要充分重视劳动的有效性,将我国充沛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价值,通过有效劳动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不是为了虚增GDP,随意使用劳动力资源,形成诸多无效劳动,其一方面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且会带来通货膨胀。
2.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因此,劳动作为使用价值,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2]
马克思关于劳动作为人类永恒的生存条件的论述揭示了劳动的重要性,当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已不是指简单的体力劳动,而且还包含高科技和管理的复杂劳动。就劳动的贡献度而言,由于复杂劳动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由此决定了当前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途径在于进一步发展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方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通过科技、管理等复杂劳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在依靠复杂劳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一方面要给予这些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还要为他们提供与其劳动价值相匹配的收入报酬
 
“商品的价格只是对象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量的货币名称。”[3]
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商品自身的价值决定了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因此,从经济发展这个角度考虑,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标志在于该国能否生产出价值含量高、市场需求潜力大的商品,而不是通过商品价值外在表现形式的价格计算所得到的价值总量,这就要求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在于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而不是靠存量资源的货币化以及加大货币发行量的方式增大GDP规模。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5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12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